火车行进时,发出的响声比较大,会有些噪音影响,但是两个嫔妃和其他的宫女太监,充满好奇,看着窗外的风景,满脸兴奋,叽叽喳喳议论个不停。
郭贵妃说:“火车真是个好东西,一列车拉了上千人,还拉了那么多东西,跑那么快还不觉得累。”
杜秋妃说:“臣妾也读了不少书,从没有提过火车的事,陛下怎么那么神奇,居然带着那个艾笛声把火车给弄出来了,以后出行方便多了。”
李纯笑道:“你们不知道的东西多了去了,老祖宗的书要读,但是也要有创新,以后我们还要搞出很多新鲜实用玩意,会让人们的生活更精彩。”
火车走出去不久,李承闽突然说:“陛下,火车跑得快,后面护驾的御林军都落下了,车上的御林军只有一百多人,万一遇到大队贼人怎么办?”
李纯听了,笑而不语,李承闽有点懵圈,还以为自己说错了话。
又走了一段,发现铁路两旁站了不少御林军,再往前,每段路都有地方官府派人在铁路两侧护卫,别说是贼人,就是普通百姓也没法靠近。
皇帝出行,郭钊早已提前派人将沿途的安全警戒安排好,大部分御林军早已派在铁路沿线,开始跟随的只是一小部分。
车上还准备了一些点心,李纯和两个妃子边吃边聊,很快就到达潼关,然后一路向东疾驰。
早上从长安出发,一路走了七八个时辰,终于在下午黄昏前到达洛阳。以前要五六天的路程,一天就到了,大家感觉真是太方便了。
河南道布政使王涯带着洛阳府的官员早已在这里等候,由于东都原来的宫殿都已经拆除了,河南道也迁走了,王涯在洛阳府设宴招待李纯等人。好在李纯也不讲究这些,吃完饭就在洛阳府休息了一晚。
次日,由于洛阳以东的铁路还没修好,李纯一行只能换马车前进,李承闽赶忙带人将火车上的物资卸下来,重新装马车,准备新的行程。李纯觉得不着急,而且还要等后面的御林军赶上来,决定在洛阳逗留一天再走。
在王涯的带领下,李纯走访了洛阳几个重要的地方。原来的紫薇城已经全部拆除了,建筑材料全部运到夏原,原址只剩一片空地,成为了工商部举办展览大会的地方。
原河南道的官衙也拆除了,建筑材料送到了夏原,很多经商的、做官的洛阳人也搬走了,去了夏原,总共走了30万人,只剩下50万人左右,洛阳一下子空了很多。
李纯感叹,长安离洛阳太近了,只能保留一个,搬走一个,不然唐朝的东部、南部根本辐射不到,长安不好搬,就只能牺牲一下洛阳,这属于城市的兴衰轮回,没办法的事。
在洛阳简单走访,停留了一天,第二天李纯就和皇宫、中书省、枢密院的人员坐马车,在赶来的御林军的保护下,向东南方向进发。
一行人沿着上次巡游的路线走陆路行进到襄城,然后在沙河乘船,到了陈州(周口)再换乘大船,一路顺颍河东下,就快多了。
整个行程基本上是前后快,中间慢,侧面印证以后的交通还是要以铁路和水运为主。
除了在洛阳,其他地方都没有停留,一路前行,终于在10月下旬到达夏原。李纯等人走了以后,其他各个部门确定搬迁的人员,也征用火车先把人员物资运到洛阳,然后沿着皇帝的进发路线,跟着往夏原赶路。
原淮扬道布政使柳公绰,颇得李纯好感,被任命兼任京畿道布政使后,经过一番忙碌,已经把夏原的准备工作搞得井井有条。在李纯等人到达夏原后,柳公绰和负责营建新都的建设部尚书柳晟,连忙出城到码头迎接。
夏原码头在原下蔡县城西南的淮河岸边,李纯等人下船后,与来迎接的柳公绰、柳晟寒暄一番。李纯决定先查看一下新都的基本情况,带上李吉甫、武元衡、崔群等几个大臣,坐上柳公绰准备的马车,其他人则留下来组织搬运物资。
一行人沿着码头到夏原的大路,经过下蔡县城西面,行进了一段就来到了夏原新都。
众人下车一看,都觉得这个新都不太入眼,城墙低矮,而且还是土墙,没有长安的那种宏伟,李纯倒是不太在意,边走边听两个人的介绍。
柳晟说:“我们按照陛下节俭的原则,城墙就是用土夯成,按照州城的标准建设,为了不浪费,新都先按照50万人的规模营建,面积大概只有长安的一半,没想到洛阳搬过来的人很多,加上本地人,现在已经有了30万人。城内的皇宫、官衙已经建成,可以搬入,但是一些附属的机构还在建设,要明年才能建完。”
李纯道:“建设一个城哪有那么容易,有百年建城一说,这几年花钱的地方太多,这边先搭起一个城市的基础,后面还会有很多人口迁移过来,经过不断的建设,超过长安是早晚的事。”
柳公绰说:“按照陛下的旨意,我们京畿道已经组建完成,已经在管理百姓,维持秩序,后面会专门配合做好迁都的各项事宜。”
李纯道:“这次皇宫和朝臣只迁了一半过来,就是方便第一批安置,你们京畿道和建设部要把其他地方规划建设好,保证后续的人来了就有地方安置,外地来夏原买地安家的,你们也要提供方便,这几年夏原的人口会越来越多,你们京畿道的担子不轻。”
武元衡说:“我们都知道陛下节俭,但是建设一个国都还是要有些规模和标准吧,就说那个土城墙,防御一些盗贼还可以,如果有大规模的敌人打过来,根本无法防御。”
李纯道:“朕理解你的心情,按照州城的标准建设土城墙是朕的意见,建设部只是执行,节俭省钱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从现实的角度考虑。
从防御上来讲,周边各国被我们打服了,朝廷手里还有十个能打的军团,还有哪个国家能对我国发动大规模攻击,所以能防盗贼就够了。一个国家靠的是施行仁政、靠的是人民拥护,否则再坚固的城墙也会被攻破,没必要花那个冤枉钱。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夏原的位置很好,刚开始洛阳就迁过来30万人,后面就全部放开,全国会源源不断有很多人搬过来,50万人的场地根本容纳不下,大规模扩建只是几**,以后土城墙都可能会被拆掉。”
李吉甫笑着说:“皇上真是精打细算、深谋远虑,岂是我们能够完全理解的,我们还是进城看看吧。”
李纯就和众臣僚乘车进城,向皇宫方向行进,一路上到处是建设的场景,主干道和和一些房屋已经建成,一些道路和房屋还在建设中,有的地方还是空旷状态,城市面貌没法和长安比,但是已经有了大体的雏形。
到了皇宫,李纯让各位大臣各自到自己的官衙,自己带着皇宫的一帮人员进宫。夏原皇宫基本就是把洛阳的紫薇城搬迁过来重建,规模自然是和大明宫没法比,大概只有大明宫的一半。
在他们到来之前,已经提前来了一批宫女太监,在这边布置皇宫,李承闽招呼着宫女太监搬东西,准备膳食,确保李纯和两个妃子来了就能吃得好、住得好。
李纯带着两个妃子在新皇宫里走走看看,算是熟悉新环境。郭贵妃忍不住说话:“臣妾有个疑问,别人都是往好地方搬,陛下为何坚持来夏原,城市和皇宫都不如长安。”
李纯道:“不光你不满意,估计很多人都不满意,但是朕的想法不一样,原来皇宫的人太多,光是宫女太监上万人,后面多次裁减,还有五千多人,朕现在就你们四个嫔妃,根本不需要那么大的皇宫,也不需要那么多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新都初创,花钱的地方太多,朕不想在皇宫上面花太多钱,等以后国家富强了,朕还准备在夏原建一个新的皇宫,当然这需要较长的时间以后。”
杜秋妃说:“陛下想的真远,我相信大唐在陛下的治理下,以后会越来越富强,夏原也会越来越好,以后我们也会住上更好的皇宫。”
李纯说:“这就对了,你们要对朕有信心。看在朕今天高兴的份上,朕给你们一个建议。”然后神秘一笑。
杜秋妃忙问:“什么建议,陛下快告诉我们呀。”
李纯道:“据朕所知,很多人不看好夏原,认为夏原不如长安,所以很多亲贵,包括你们的亲人,都还是坚持留在长安。但是,你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后面朝廷的衙门全部要迁到这里,重集中全国的资源建设夏原,长安必然会衰落。目前夏原属于初创,地价不贵,迁都之后,就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