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科幻 > 世界江山一统志 唐风万里

第77章 兴唐之志

小说:

世界江山一统志

作者:

唐风万里

分类:

网游科幻


李纯道:“饭要一口一口吃,连续三年多的战事,已经达到了朝廷的既定目标,将士们也该休整一下,朕计划暂时止戈,先集中精力搞好内部的发展,等国家更加富强,再考虑下一步的扩张。”
李吉甫说:“臣也觉得应该休整一下,新征服的这些地区也需要一段时间消化,等理顺内部问题,再对外用兵不迟。”
李纯道:“后续,李吉甫带民政部、人事部,筹划新征服地区的行政设置和官员的选拔,武元衡带军事部研究对将士们的封赏,建设部和其他各部要做好迁都的各项准备工作,等这边的事情结束,朝廷就要启动迁都工作。”
崔群说:“陛下日理万机,宴会上还想着国家大事,臣建议先好好畅饮一番,继续庆祝大唐的胜利,臣敬陛下一杯。”
李纯欣然饮下杯中酒,觉得既然是宴会,不宜过多谈及朝政,后面就以宴饮为主,按照惯例,进行了约三个时辰结束了庆功宴。
唐朝的百姓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藩镇之乱解决了,周边的外族势力被唐军全部击败打服,又夺取了大片的土地,经济上百业兴旺,百姓生活富足。
得知唐军再次取得伟大辉煌的战功,很多长安的百姓纷纷走上街头,载歌载舞庆祝唐军的胜利,晚上很多人还燃放起烟花爆竹,整个长安热闹非凡、充满欢悦。
李纯在宫里回忆着来到唐朝的种种经历,中间虽经历了曲折,但是总算克服了各种困难,不仅消除了内患,而且实现了对外战事的胜利,唐朝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开元盛世时期,完成了大唐的振兴。
十年来,自己殚精竭虑、谋划布局,总算有了一个好的结果,为大唐统一世界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唐朝人喜欢写诗纪念重要时刻,李纯也酝酿着写上一首诗,考虑成熟后,写道:
兴唐志
炎黄子孙多**,华夏儿女奋图强。
内忧外患成过往,重振国威拓边疆。
忆古思今心潮涌,千秋大业不遑让。
扫平四夷在明日,世界一统归于唐。
李纯刚落笔,李吉甫就进宫来报告设置行政区域和迁都的事,看到李纯好像在写诗,就凑过来看一下。看了一会,李吉甫赞道:“陛下的诗意境洒脱,气势恢宏,真是一首好诗呀。”
李纯道:“你就别净拣好听的说,朕还是有些自知之明,写诗的水平一般,也就是随便写写纪念一下。”
李吉甫说:“陛下日理万机,忙于政务,能写出这样的诗,已经很好了,臣观陛下非常重视经济、科学等内容,还以为你不重视诗赋呢。”
李纯道:“诗赋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瑰宝,朕怎么可能不重视,不瞒你说,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朕都读了不少,非常欣赏他们写的诗赋,所以也跟着学了一些。只是当朝很多官员只会吟诗作赋、流于清谈,反而疏于治理国家、发展经济这些实务,所以才力推大家学习科学、经济等新知识。”
李吉甫说:“陛下说的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但是也导致了其他学科的衰落,是该纠正一下。”
李纯道:“华夏文化虽号称千年文明,但是处于明显的偏科状态,你想想,一个单腿的壮年男子,肯定跑不过双腿的十岁孩童,所以偏科的问题必须要解决。”
李吉甫说:“陛下通过发展经济、科技,我大唐的国力日益强大,不断取得胜利,老百姓的思想也都在转变。都愿意学习新知识。刚才陛下写道,世界统一归于唐,看来陛下有志于扫平世界所有势力,都归于大唐的统治,臣也跟着心潮澎湃起来。”
李纯道:“朕这次大规模对外用兵只是第一步,确定大唐的基本疆域,等再发展几年,消化吸收完毕,国力更加强大,后面肯定还要对外用兵,早晚要囊括世界所有地方,让大唐的光辉照耀全世界。”
李吉甫说:“陛下的志向很远大,臣也盼望着早日实现,臣今天来是想汇报迁都和重新设置行政区域的事,不知陛下有何打算。”
李纯说:“既然要迁都,就要重新设置京畿道,可以把颍州、亳州、宿州三州从河南道划出来,以夏原为中心设置新的京畿道,以后长安这边的京畿道就改成都畿道。我想好了,淮扬道布政使柳公绰不错,就让他先兼任夏原京畿道布政使,提前准备迁都事宜。”
李吉甫说:“柳公绰能力突出,很有思想,是京畿道的理想人选,臣回去就拟旨,但是似乎有些人对迁都还是有些意见。”
李纯道:“迁都的事,几年前就已经确定好了,怎么还有人有意见,莫非是有人不想去?”
李吉甫说:“臣在7、8月份,就已经带着中书省的官员对朝廷的各部官员和宗亲勋贵进行摸底。有些人愿意去,有些人认为长安建都多年,规模宏大,条件更好,新都比不上长安,有点不想去。目前主要形成两种派别,一是求实派,基本都是朝廷想干事、谋发展的官员,肯定是愿意跟着皇帝走,愿意克服一下迁都的困难,以后在新都扎根;一种勋旧派,主要是宗亲勋贵和一些老年大臣、退休的大臣,他们的产业都在长安,在官职上也没有什么发展,不想颠簸去夏原,想留在长安。”
李纯道:“你说的这些都在意料之中,迁都这种大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原计划就是只迁核心机构,而且是分批迁移,不愿意迁的就留下吧,到时设立西京留守一职,管理留下的人员。”
李吉甫说:“陛下想的很周全,臣回去以后就认真的统计要搬迁的机构和人员,议定留下的机构和人员,再请陛下定夺。关于新征服地区设置行政机构的事,臣建议在新罗、扶桑各设一个道,在奚、契丹、辽东一带设立一个道,在渤海国及其以北设置一个道,新设四个道,陛下看是否合适?”
李纯道:“大体是这个方向,但是一些细节需要调整,目前主要先集中做好迁都的事,关于行政区域设置的事,朕还要再想想,准备来个大调整,待迁都以后再详细谋划。”
次日,武元衡又来请示关于对立功将士封赏的事。
武元衡说:“朝廷连续对外作战,打了好几场胜仗,各个军团都立了功,既然现在罢兵止戈,确实也该给这些人封赏一番。”
李纯说:“这几年的对外战争,十个军团表现都很不错,理应有所封赏,对于士兵,凡是参加过对外战争,服役满三年退役的,没有土地的可以让地方官员分配土地给他们,如果没法分配土地,就赏赐一些银钱,具体标准你带着军事部和财税部先商定一下。对于各军团的将领也要根据立功情况予以擢升,如果位置不够,可以在原岗位上提半级。对于十个军团的主将,朕想了三种办法,一是年龄大想退休的,朝廷可以封个正三品的护国将军;二是想调到行政岗位的,朝廷可以根据空缺予以适当安置;对于仍想在军队服役的,可以在原职位上提半级。”
武元衡说:“陛下想的很周到了,从上到下都考虑到了,臣回去就和几个部门商讨落实,关于十个军团主将的想法,臣也派人去摸底一下。”
李纯道:“关于对退役士兵优待的事,要形成常态化措施,要让百姓们觉得,肯参军为国家做贡献的人,国家会反馈给他们好的结果。国家领土拓展后,各个军团任务要改变一下,驻地和名称也会一并改一下,待迁都后朝廷再明确。”
武元衡说:“陛下很为将士们考虑了,一些新的地方确实需要部队来驻守,朝廷要不要再新组建一些军团?”
李纯道:“兵在精不在多,目前光是抚恤奖励将士就要花不少钱,后续将处于和平时期,就没必要再花很多钱组建新的部队,当前集中提高十个军团的装备和战斗力更重要。”
各项事务大体确定以后,迁都成为朝廷的中心工作,经过李纯和中书省的商议,决定目前先搬迁一些主要机构和人员,明年再迁移其他次要的机构和人员,至于确定不想走的人员,全部划归到西京留守处。
关于皇宫,李纯和郭贵妃、杜秋妃两个嫔妃以及一半的宫人先搬迁,纪妃和刘嫔及剩余的宫人等第二年再搬过去。
关于朝廷机构,三省和各部都要搬迁,但是一些不用立即搬迁的机构,如铸币厂、养马场、军工厂、织造场等可以先不搬,可等第二年再搬。
关于人员,朝廷各机构的重要人员第一波全搬,一些次要人员可以第二年再搬,想留守的年龄大的官员、没有实际职务宗亲勋贵可以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