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陆地的畜牧养殖不同,海中养殖面临的问题更大。
那就是海中养殖,不能像陆地上可换地方。】
【陆地上的畜牧,你可以从把它们从西带到东,而海产,却无法让人从海中带去内陆。
这跟彼此水质有很大关系,海洋水是咸的,内陆却是不咸的淡水湖,彼此环境不同,让海陆双方的鱼类们无法互换生存。】
【这也是内陆古人们很少吃到新鲜海鱼的原因,他们不缺钱,但海鱼一旦离开所生长的环境,会迅速死亡,这就不是人类财富能力及的范围。
不过聪慧的古人也有解决办法,那就是把海鱼身上抹盐,制作成咸鱼,这样可以保存更长时间和输送更远。】
“咸鱼还能卖到别的地方,咱们以前怎么没想过呢。”诸朝海边的古人们恍然。
对他们来说,咸鱼自古有之,可一般都是自己家里吃,很少会想到往外卖。
【除了咸鱼,还有海带,新鲜的海带抹上盐后晒成干菜,味道咸鲜味美。
对于其他地方而言,盐可能是个难题,可对于海边人来说,盐只是寻常资源,获取难度不大。】
“海带居然也行,咱们可以试试。”诸朝海边人道。
毕竟他们不缺盐,也不缺鱼和海带等海产。
【不过古代海边人,也就只是盐容易获得,除此之外像海鱼之类,都需要他们乘船出海捕捞。
而海上情况,比陆地更变幻莫测,如果说陆地天气是按年按月算的,那海上天气就是按天算的,除非有经验,要不然外行人很难判断天气适不适合出海。
海中最危险的还不是下大雨,而是起伏不定的海浪,有时一个大浪过来,就可能翻船,要是身边再没救援,大家可以想一下那种孤立无援的处境。】
“大海比陆地危险多了。”这一刻,诸朝古人们达成共识。
陆地翻车不是绝境,但海中翻船,一定是绝境。
最关键的是,海中翻船还是海边渔民们的日常,想想都可怕。
“所以咱们每天出海前都会看天气,判断能不能出海。”诸朝海边渔民们感慨道。
别看他们就在海边,可也不是每天都会出海的。
夏天船翻了没事,冬天船翻,人不等救上来估计就没了,所以他们冬天跟内陆一样,也会歇息。
【因为海洋环境限制,古人只能在近海区域养殖,真算起来,他们应该算半人工养殖。
最常见的一种养殖方法是借助潮汐,潮汐是海边海水每天都会涨落的自然现象,涨潮时,海水会覆盖更多海边区域,潮落时,海水退却。
人们就是利用这种现象,在潮落时摆
上石块围成一个圈等到涨潮海水带来鱼虾贝类等潮落
【这种方法也算一劳永逸做好以后天天就能等收鱼当然数量问题没办法保证。
不过跟出海比起来这种方法很安全。】
“居然还能这样这跟鱼送上。门有什么区别?”诸朝还不会围鱼方法的百姓们惊叹。
这种方法确实一劳永逸还避免了出海风险至于数量甘蔗哪有两头甜。
【除了利用潮汐现象围鱼外古代海边还会把渔网留在某个地方这样同样会有鱼上钩也不需要人时刻盯着。
不过渔网比起石头来成本会加大毕竟渔网没有石头耐腐蚀。】
【之所以说古代的海边养殖是半人工是因为他们自身不投本进去只有收获。
就像咱们现在的海中养殖那是需要一直投本进去的。】
“后世怎么海中养殖的?”诸朝古人十分好奇。
“想看看咱们现在的海中养殖!”李斯等人转变口吻成功把话变成评论。
就是他们不说姜叶和江雪也打算这么做。
【咱们现在的海中养殖一般都在海里面养殖。
原理是在海中围出一个个大渔场然后在渔网里养鱼并定期给鱼们投喂食物。】
毕竟渔场里面的鱼没办法从别处获得食物只能人工投喂。
“这这在海里弄大渔场怎么围出来的?”诸朝古人看到视频内容忍不住睁大眼睛。
“对啊要知道海水力量可是很大的就是我们围的大石头也时不时冲垮我们这还只是海边呢后世可是在海里他们是怎么确保大渔场位置固定的?”有海边围鱼经验的渔民们惊讶。
“还有他们居然还给鱼喂鱼好吧从这方面看人家才算养殖咱们顶多算投食。”
想起他们的投入再对比后世的养殖投入诸朝古人深深服气。
【咱们现在是俯拍镜头可能会觉得渔场小实际上每个渔场最少几十米长几十米深。】
随着姜叶话落镜头拉近渔场们在人的视野中越变越大直至最后镜头来到一个渔场边缘往前几。乎看不到对面随之而来的是深深压抑让人喘不过气。
“后世的渔场范围好大比我们石头围出来的范围还大。”海边渔民们恍惚。
“腿感觉有些软。”不是海边的人很难适应的了海洋的广阔和无迹尤其是镜头内不存在陆地容易让内陆人心里没有安全感。
“那些渔场内的鱼都是同一种?”帝王们注意到一点。
“是陛下不同种类的鱼会互相吞食不过按照后
世对海中养殖的投入,他们所圈养的鱼价格一定很高。
不贵不值得他们建立那么大渔场,和持之以恒的人工投喂,还有其他种种。
【随着我们现在海中养殖的发展,哪怕身处内陆,也能吃到各种海鲜。
如我们常见的带鱼、海带、扇贝、鱿鱼等。】
随着姜叶的话,身后屏幕从海中渔场变成一道道美食。
哪怕没有见过和吃过那么多海鲜,也不妨碍诸朝古人们一块流口水。
“三文鱼,好适合做鱼脍啊。唐朝,李白等诗人注意到三文鱼。
三文鱼也是后世海鲜中,少数没加热烹饪的存在。
结果李白的话变成了评论,让姜叶和江雪猛的一惊。
【鱼脍是生鱼片,虽然美味,但是我们不推荐大家食用生食。
因为吃生肉,容易感染寄生虫。】②
说着姜叶和江雪赶紧放出寄生虫的视频,生怕有人真对生鱼片感兴趣,从而感染寄生虫,真那样他们罪过可就大了。
而看到鱼们身上寄生虫的诸朝古人脸都绿了,没办法,谁让鱼脍这种烹饪方式,从先秦到唐宋时期都很流行,喜欢这样吃的人不要太多。
只是以前有多喜欢吃,现在受到的冲击就有多大。
“鱼身上的那种虫子居然有病,不能吃。有吃过寄生虫的诸朝古人欲哭无泪。
他们之前哪知道那是寄生虫,吃了会生病,还以为那是一种肉,并不抵触。
“完了完了,我刚吃过鱼脍,肚子现在好疼啊。有人突然觉得腹痛难忍道。
也不知是心理作用,还真是肚子疼,吓得周围人赶紧送他去医馆。
“算了,以后能吃熟食还是吃熟食吧,要不然生了病,咱们可治不起病。更多的人则是无力,就像他们说的,他们连医疗条件都不具备。
“去了虫子,也没有用吗。
他们还以为只要去了虫子,鱼肉就能继续食用,原来并不是,但凡是有虫子的鱼,都是不能食用。的。
总之,看过寄生虫视频的诸朝古人,这段时间是对寄生虫/生鱼片敬而远之了。
不等他们消化完鱼身上的寄生虫,姜叶和江雪又继续科普。
【寄生虫不止鱼类身上有,各种野外动物身上,也会感染寄生虫。
比如熊,古代有人吃熊掌,实际上熊也会感染寄生虫。】③
这次轮到喜欢野味的诸朝古人吐了。
因为熊身上的寄生虫,比鱼身上的寄生虫更大、更多。
【没有经过养殖的动植物,都算野味。
希望大家能克服嘴馋,远离野味,珍重身体。】
【说完海产,咱们再来说说蘑菇,自古以来蘑菇就
是山珍之一和海产合起来有“山珍海味”之称。
不过跟生鱼片、野生动物们一样蘑菇也是不能乱吃的。】
【蘑菇有一条大致的辨别方法那就是颜色越鲜艳的越有。毒。
但颜色平淡的也不是绝对无毒这需要人仔细分辨如果拿不定注意的话请尽可能放弃食用。】④
“颜色越鲜艳的越有。毒我们记住了!”诸朝山林附近的百姓们眼睛一亮。
以前他们进山就算看到蘑菇因为不认识也不敢采摘现在心里总算有底了。
起码光颜色鲜艳就帮他们排除了很多蘑菇。
【蘑菇的种类多种多样做出来的饭菜味道鲜美不说最重要的是蘑菇是可以种植的且种植技术不难
其实关于我国人工种植蘑菇的历史很早这是我国各种种植蘑菇的办法。
蘑菇种植最重要的是阴冷潮湿环境这点跟其他需要阳光的植物有很大不同。】
姜叶和江雪把从古至今的蘑菇的人工种植方法列举出来还有后世种植蘑菇的办法。
【人工种植蘑菇的好处是稳定收获如果是野生蘑菇得看天气除此之外野生蘑菇也不容易分辨有没有。毒有。毒的话很容易出事。】
“是啊野生蘑菇哪有人工蘑菇稳定最重要的是不用担心有。毒。”
“所以咱们要不要试着种蘑菇?”附近有山林的人家试着道。
【关于蘑菇种植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人们拍蘑菇的动作随着拍动蘑菇周身是不是会出现像雾一样的东西?
那种东西是蘑菇的孢子也就是蘑菇的种。子只是蘑菇的种。子比其他植物的种。子更小数量更多。】
“那种东西居然是蘑菇的种。子?!”诸朝古人们震惊。
头一次他们知道蘑菇种。子原来长那样。
以前他们也见过蘑菇散孢子的样子但不知道那居然就是蘑菇的种。子。
“蘑菇种。子真是小的肉眼看不见不过只是拍一下就能让它们播种还挺方便的。”
“他们嘴上为什么还要戴东西遮住口鼻?”有古人注意到别的情况举一反三的问道。
他们的话变成评论吸引更多人留意到种蘑菇人佩戴的口罩上。
【关于口罩需要知道蘑菇的生长环境并不适合人。体人并不能在蘑菇房里多待佩戴口罩是为了防止不小心把蘑菇孢子也就是种。子吸入口鼻。
人吸入孢子很可能得真菌感染一类的病佩戴口罩能预防这点。】⑤
“突然感觉种蘑菇也没那么安全了。”原本对种蘑菇很感兴趣的人很多忍不住退却。
觉得因为种蘑菇而得病,不划算。
可也有人不在乎这个,他们基本都是没退路的百姓。
“后世可以戴东西预防,咱们也可以戴东西预防,说的好像不种蘑菇,咱们就能长命百岁样。
“是啊,干什么都不是百分百安稳的,起码蘑菇还能让我们多道菜。
【好了,到这咱们关于古人饮食篇就彻底结束。
下次直播,我们将带大家走进古人们居住的地方,大家感兴趣的话,咱们下次直播再见。】
“这就没了吗?听到姜叶和江雪说饮食篇结束,诸朝古人们错愕。
他们觉得自己听的正起劲呢,结果说没就没了。
“差不多了,从最初的朝代美食到高产粮食,后到饮食习惯、烹饪方式、调料类型和各种农具,再到陆地、海中养殖,已经囊括饮食的方方面面,结束的正是时候。也有持不同意见的古人。
他们把姜叶和江雪本期的直播内容总结出来,发现姜叶和江雪把该讲的已经全都讲了。
“倒是咱们,别太贪心,小心贪多嚼不烂。也有人告诫身边人道。
就像天幕直播,给他们带来许多信息,可是他们能把那些信息全都用上吗?
不能的。
因为人精力是有限的。
还有地势原因,就像内陆知道海边不缺盐,还能利用潮汐变化围鱼,可他们会为这个去海边吗?
海边也是,就算知道内陆庄稼怎么种植,畜牧怎么喂养,在能活下去的情况下,也不可能舍弃渔船去往内陆。
他们只能从天幕内容里,挑选适合自己环境的办法改善自家的条件。
这话对他们自身也适用,那么多知识,他们要挑选对自己有用。的,而不是越多越好。
当然还有一类人例外,他们就是帝王。
不过就算是帝王,也不会过多干涉底层百姓们的选择,因为底层百姓们改善自己的衣食,并不会动摇他们的江山统治。
倒是他们肆意插手,让百姓们连最基本的衣食都不让达到,那百姓们一定会对朝廷失去民心。
不过以上情况,只适合有脑子的帝王,帝王数量众多,从不缺没脑子的存在。
有些帝王一看百姓们过得好了,立马提高赋税,总之就是不让百姓们好过。
还有的帝王没行动,底下人却使劲压榨百姓们的,他们得到的反馈也很直接,那就是百姓们忍无可忍的起义。
面对百姓们的起义,有的帝王会把刀口对准压榨百姓们的朝臣,还有的帝王会把刀口对准退无可退的百姓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