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星陨落

第四十七章

小说:

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作者:

星陨落

分类:

古典言情

【哈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为你们带来古人的住房篇。

不知大家对住房是怎样理解的?】

一开场,姜叶就和观众们互动起来。

观众们的回应也很热情。

“住房是为了遮风挡雨,不然连休息的地方都没有。

“还为了冬暖夏凉,夏天也就算了,冬天没有房子,可是能冻死人的。

“得看房子大小,小房子是一家人居住,大房子可以居住更多人。

“小房子没太大花样,大房子花样可就多了,还能根据居住人的身份,分成皇宫、寺庙等。

“还有帝陵,也算房子的一种吧?

“更坚固的房子,如堡垒,能起到防御作用。

能看见天幕的人积极回答问题。

看不见天幕的人则抓狂,“为什么我们看不见天幕了,明明上次还能看见!

“你们是不是做了什么事?

“我们不就是说了几句泥腿子们,不可能,天幕绝不会因为这个理由不让我们看的,我们又没骂天幕!

但鉴于他们数量并不多,这次没引起太大注意。

其他能看见天幕的观众们,注意力全都放在天幕上,无瑕顾及他们。

这让那些人心里滋味别提多复杂,拥有天幕观看权限的时候不觉得有多特殊,直到失去以后,他们就像一下被排斥在世界之外。

哪怕他们有权有势,此时居然还比不上一个能看到天幕的泥腿子。

不提场外观众们的心理活动,等观众们按照自己理解回答的差不多,姜叶开口。

【就像大家说的,房屋的作用可以遮风避雨、冬暖夏凉,且随着房子大小,还拥有防御功能。】

【接下来就让我们带大家走进古人的房屋,人们最初的居住方式为穴居和巢居。

穴居就是在地下挖洞,巢居就是在地面搭建像鸟巢一样的房屋。】①

“挖穴住山洞,仿造鸟巢,那得是多远之前?嬴稷呢喃。

上次直播结束后,他发现了回播功能,知道了棉花等物的存在。

可再次直播,听到更久远的人类历史记载,他仍觉得不真实。

“那是比商周更远的时期。诸子百家们肯定。

【像穴居这样的居住方式,我们到现在都还存在,大都建在厚黄土层内,名为窑洞。

窑洞确实冬暖夏凉,经济实用,缺点是交通、医疗等不便。】

“窑洞吗。诸朝百姓们心神一动,“咱们盖不起砖瓦房,倒是可以试试窑洞。

“前提是咱们得找到厚黄土层,黄土层太薄,根本挖不出窑洞。

【后来,随着时间过后,人们又有了半地穴式房屋和干栏式建筑。

半地穴式房屋一半是地穴,一半是房屋,这样比穴居拥有更充足的光源。

干栏式建筑则是下。面立柱,抬高地基的方法,这是为了防潮。】②

【从彼此不同环境,我们就知道半地穴式房屋地处气候干燥的北方,干栏式建筑则是南方。

房屋建筑上的差异,都是为了适应本地的地理环境。

且因为双方地理差异,后面南北双方所发展出来的建筑风格也有所不同。】

【我们先来说古代房子的功能,先从普通人的小房子说起。

居住,只是古人对房子的需求之一,除此之外房屋还得搭配客厅、厨房、仓库、茅厕等功能。】

【关于古人的居住,也被称为正屋,一般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因为这样可以拥有更多太阳和采光,大家也都知道,阳光不充足,室内会阴冷潮湿,让人很不舒服,对人。体也不好。

除此之外,古人为了避免冬天寒冷,还把窗户做的很小,咱们前面说过煤炭中。毒的事,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空气不流通,可古人保暖措施没有现在多,窗户真做大了,对他们也不好。】

关于窗户问题,对于古代而言,确实左右为难。

窗户做小吧,不通风;做大吧,不保暖。

不像现在,还能想办法采光和保暖兼得。

对于姜叶和江雪的感慨,诸朝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咱们窗户很小吗?没觉得啊,大家窗户不都这样吗?”

“是啊,窗户够用就行,咱们又不是什么大户人家。”

大户人家们:“……”他们窗户自然比普通百姓大。

所以冬天那温度,谁开窗谁知道那种酸爽。

【说起居住,自然少不了床榻,床榻那面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床榻高度,有高有低,如低的床,就很不适合在潮湿的地区使用,过高也很不适合老人起卧。

还有的床会带围栏,让床呈半包围式,又或者带四根立柱,方便后面挂蚊帐、棉帐之类的遮挡物。】

“没想到床还有那么多门门道道。”春秋战国的人们大开眼界。

比如他们才按照天幕回放做出椅子,床还没玩出更多花样。

后世床已经普及的朝代,看到不同款式的床,也眼睛晶亮,十分喜欢。

一个好的床榻,能增加人的睡眠质量,在这方面,古人并不含糊。

【对了,带大家看一下龙床,大家想象中的龙床是怎样的?

反正我以前想象中的龙床,面积大的可以一下躺十个人。】

“咳咳,能躺十个人,那还是床吗?那是屋子吧!”刘彻、李世民等

帝王咳嗽不已。

就是许多后宫佳丽众多的帝王也想象不出来能躺十个人的龙榻模样最关键的是十个人里只有一个帝王身体能吃的消吗?

“咦没想到床还能这样玩!”除了大部分正常人还有少数荒淫昏君和贵族们。

他们迫不及待的就让人打造大床然后不等开始享乐就失去天幕观看资格。

隋炀帝杨广就在其中天幕的消失让杨广混沌的大脑一下清明起来。

等回神他背后出了一身冷汗他不敢表现出自己的异常一旦得知他看不到天幕本就动荡的大隋江山会更加动荡。

好在他之前吩咐宫人记录下天幕内容。

不过能坚持多久杨广心里也没底想到这杨广心里杀机立现。

有些人知道无法挽回后会痛彻心扉悔改还有的会继续一条路走到底杨广就是后者。

总之杨广是绝对不会把自己江山社稷交给自己臣子们的。

【其实龙榻没有我们想象的大比如清朝帝王们的龙榻也只是一般尺寸。

且室内光线昏暗不如咱们想象中的富丽堂皇和明亮。】

别说姜叶和江雪失望

“就是这跟俺想的龙榻一点都不一样。”

总之他们对龙榻很失望有。种幻灭感。

“虽说清朝是异族王朝可他们也是皇室以清朝床榻推断其他帝王的床榻只怕也不怎么大。”有百姓们猜测道。

其他朝代的帝王们无言以对因为他们床榻也确实不大“我们这样做是有原因的这样可以更好聚气保暖床太大哪怕冬天有木炭也会感到凉意。”

“而且这只是我们其中一张床我们也有大床的!”

只有清朝的帝王们很愤怒“你们看我们的龙榻也就算了怎么还嫌弃诋毁呢?”

“后世不点蜡吗?我们在的时候室内都会亮灯光线没有那么昏暗。”清朝帝王们欲言又止觉得后世龙榻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那就是他们的床陌生是那种腐朽昏暗的环境他们自己看见都发怵。

话说他们皇宫有那么阴森吗?

【还有凳子最初被称为“胡床”虽然不是直接由床演变而来在古代却也被视为床的一种。

直到后来凳子/椅子数量种类增加才和床区分开来。

这点桌子也是桌子和床、椅子基本同源。】

【卧室的话主要家具就是床、桌椅还有衣柜。

衣柜的话古人用箱子装衣物衣服是折叠起来的我们

现在衣柜则是竖着,衣服展开。放置。

不过不管哪种方式,衣服都得经常拿出来晾晒,要不然会发霉。】

看到后世的衣柜模样,不少还在用箱子装衣服的朝代古人道:“后世衣柜好像不错,咱们要不要也打衣柜?”

“衣柜需要的木材,比箱子多吧。”

“可是一个衣柜能装好几个箱子的衣服。”

家境不富裕的人在做取舍,有钱的权贵们已经吩咐人打造衣柜。

“除了衣柜,把撑衣服的架子也弄出来。”

【说完衣柜,卧室就讲的差不多,接下来咱们看客厅。

古代客厅的话,有的是和卧室相连,然后中间用屏风隔断,也有的直接用门间隔,这样隐私性更好。】

【如果说卧室的主要家具是床、桌椅、衣柜,那客厅的主要家具就是桌椅。

桌椅可根据主人喜好,做成方形或者圆形,椅子的话,可以做靠背,也可以不做靠背。】

随着不同客厅,不同风格的桌椅出现,直让人眼花缭乱。

“难怪后世桌椅和床越分越开。”有古人忍不住感慨。

【客厅是主人家用来招待客人的地方,也是日常吃饭的地方。

除了必备桌椅外,人们还会在客厅挂上字画、牌匾之类的东西做装饰,让客厅氛围不单调。】

【一般来说,客厅都会正对大门,吃饭时光线十分充裕。

且关于这块,挺能体现我们古建筑中轴对称之美的。

如果把客厅缩小,来到外面,就会发现客厅和院落位置,都位于房屋中间。】

“对称多好看啊。”诸朝古人们由衷道。

“原来我们这种建筑风格,叫中轴对称吗。”也有对建筑感兴趣的人呢喃。

总之,身为华夏人,可能很少有人不喜欢这种建筑风格。

【既然客厅是中轴线,卧室只在客厅一侧,那客厅另一侧,是什么?

关于这点,倒是没太明确的规定,有人把客厅的另一侧布置成书房、茶室,也有人布置成浴室或者衣帽间放置换季衣被。

也可以布置成另一个卧室让晚辈居住,相比起卧室和客厅的固定来,另一侧布置较为自由。】

“把房西设置成书房和茶室,感觉不错。”有喜欢书法和喝茶的人道。

这两种功能,完全可以得兼。

“浴室的话,得做好排水,要不然房间会湿漉发霉。”

“衣帽间,感觉还不错。”最重要的是比卧室还宽敞。

【客厅的话就说到这,咱们接下来看厨房。

关于厨房问题,南北有差异,以北方的火炕为例,他们的厨房和卧室的火炕,彼此间是有管道相连的,这样可以确保他们在厨房做

饭的时候,烟通往管道去往卧室火炕,给火炕带去温暖。

而南方不用火炕,他们的厨房和卧室之间就没有管道联通。】

看到火炕的视频,诸朝南方人恍然,“原来北方火炕是这样做的。

“可惜咱们做不了。因为南方太过潮湿,火炕材料容易受潮碎裂。

【厨房主要由灶台和烟囱组成,然后就是切菜的案板。

空间要是足够大,还会放些备用。的柴火。】

【有足够房间的人家,还会有专门放柴火的柴房。

就像冬天,万物凋零,出门寒冷不说,还找不到多少柴火,柴房的柴就是其他季节积攒起来备用。的。】

“可不,冬天出门冷的很,得在冬天之前,积攒足够的柴火。

“就是,没柴火可不行,没柴火做饭都成问题。

【关于古代厨房,还有一个好伙伴,那就是火折子。

自从燧人氏钻木取火,人们学会用火烹饪食物,熟食可以让人肠胃更加舒适熨帖,不过如此一来,如何保存火种,就成了厨房头等大事。

毕竟古人总不可能每次做饭,也像燧人氏一样也钻木取火。】③

姜叶和江雪的话让诸朝古人忍俊不禁,“火折子可不很重要,没有火折子,火根本点不着。

没有火,就吃不到熟食。

“我试过钻木取火,结果手都磨冒泡了,才有那么点火星,不敢想象最初的火是怎么发现的。

有试过徒手钻木取火的人心有余悸道。

【火折子传闻是一个北齐宫女快速引火做饭发明出来的,最初的火折子是由土纸紧密塞在竹筒里,空气少的时候,火折子呈火星状,空气多的时候,会火焰旺盛,这是空气助燃原理。

后来随着火折子普及,竹筒里面的东西换成别的东西,其点火本质却没变过。】④

北齐,一个宫女听到这,看着手中的火折子,神情恍惚。

她身边其他宫女反应过来,纷纷敬重崇拜的看着她,“虽然历史没记载你的。名字,但你这也算名垂青史了吧。

“是啊……宫女恍惚,没想到自己也有跟历史沾边的一天。

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既然火折子,是北齐时期发明的,那之前人们又是怎么点火的?

答案是燧石,燧石又称火石,也是燧人氏的燧,燧石经过打擦,会迸发火星,再加一点易于燃烧的助燃物,火就升起来。】

【后来,我们发明了火柴,淘汰了使用几。千年的火折子,又发明了打火机,淘汰掉老一辈人回忆中的火柴。】

姜叶和江雪放出最初的燧石,后来的火折子,然后再到现代的火柴,和最后的打火机。

“那个火柴为什么一擦就能生火?”诸朝古人不明白火柴棍点火的原理。

但是一些喜欢炼丹的人见状神情微动总感觉这个现象似曾相识?

如果说火柴诸朝古人还能试着了解那打火机一按就能出火已经超出诸朝古人们的知识范围。

他们只知道打火机能打火却不知道它为什么能打火。

“那打火机一按就能出火难怪能淘汰掉火折子和火柴呢。”

火柴他们都觉得方便不少打火机就更不用说了。

话落朝臣们感受到帝王的目光“朕不指望你们把打火机做出来火折子和火柴总没问题吧?”

“是陛下。”臣子们回想一下火折子和火柴觉得也不是很难。

如秦汉时期

而有火折子的时代人们想拥有更便捷的火柴。

【除了火源外古代厨房还很注重水源。

比如很多人会把水缸放在厨房门口届时不管是洗菜做饭还是失火灭火都很方便和及时。】

【不过比起南方充沛的水源家门口就是水来说北方饮水问题并不容易。

在没有就近水源的情况下古人依靠打井从地下汲取水源。】

【不过就算有打井办法古代井数量也不泛滥以古代村庄为例一个村子可能只有一口井加上人口数量每天都需要排队打水。

这种情况下水就成了人维系生。命的珍贵资源水井也往往会被有权势的人把控。】

“北方的水居然会被人把控?”诸朝南方人诧异。

“这没什么好惊讶的要不是咱们南方水实在多那些人控制不了信不信咱们这边的水也会被把控。”有看透本质的人冷笑。

至于诸朝北方百姓他们无话可说。

因为事实就是天幕说的那样这是地理环境所致。

【而咱们地下水资源可一点不少就不说城里的水资源就说村里只要会打井家家户户都可以拥有一口井。

至于打井的方法也很简单首先是判断地下哪些地方有水源……】

“乖乖天幕直接揭秘咱们打井的方法咱们以后还能接到打井的活吗?”诸朝有以打井为生的打井人们忍不住道。

“别想那么多了这么说吧能找咱们打井的人一般不差钱而真差钱的也不会来找咱们他们自己会打井也就打了。”也有人心里想的开。

因为打井这事的确费钱费力要不然水井也不会那么少。

“我们自己也可以打井吗?”诸朝受限于水井的北方百姓们呢喃道。

这他们之前从未想过尽管

他们已经跟着改良各种农具,和做其他的改善家里生计。

“既然知道打井方法了,那咱们村多打几个井吧,到时候一家出一个人,赶快弄出更多的水来,我可不想继续排队打水了。

“不行,你们都不能打井,咱们村里,只能有一口井,谁敢打井,我绝不放过他!

有村里支持打更多井,也有知道打井方法后,却不让村人打井的村子。

他们都是先前靠水井掌权的人,村里水井多了,他们还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