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我力举山河 宣蓝田

3. 第 3 章

小说:

我力举山河

作者:

宣蓝田

分类:

穿越架空

后巷清出来一个小院,叫“聚谈院”。衙门里都知道这是姑娘待客的地方。

近些日子,来投奔县衙的有识之士越来越多,里头除了天津口音,还有京城、晋南、陕北,乃至江南的学士。

外头人惊叹县老爷门路广,竟能招揽来八方能人。可越是后院伺候的越清楚,住在巷子里的这些“门客”可不是冲着老爷的面子来的。

谁见过一顿饭八冷八热、天天吃两桌席面的门客?多大的谱啊,敢这么觍着脸吃喝主家的?

这些门客每日晨不点卯、昏不问安,见了老爷只浅浅一拱手,不弯腰,也不打揖,喊声“大人”都是一副自恃身份的矜贵样。

也只有在二姑娘面前,这些门客才稍稍恭谨些。

厨房的总事嬷嬷听着耳边的闲话,自己心里跟着犯嘀咕,想得出了神,听见蒸笼滋滋冒水,忙回头吩咐:“上汽足了,别再添火了!”

说完,又快步在厨房里绕了一圈,盯了盯驴肉火烧、蒸猪脸和砂锅老鹅汤的进度,各提点了几句。

嬷嬷手上搅着水晶冬瓜饺的馅料,在满屋白呼呼的蒸汽中接着揣摩。

后巷住了十七八个门客,其中男客多,女客也能数出一只手。看穿用,听谈吐,那妥妥是大户人家出身,丫鬟小厮说话都文绉绉的。

夫人怕唐突了娇客,吩咐衙役们远远避开,清早静悄悄地起,晚上静悄悄地回,休息时辰不能吆喝不能喧哗,生怕吵扰了客人。

客人却比衙役吵得多——这些门客每日睡到半前晌,白天二十来人坐在聚谈院,在里边闹一天,弹琴作画,吃喝饮茶,说笑打趣;到了夜里,吃着夜宵,挑着灯下棋、品香。

文人八大雅事做遍了,又开始打叶子牌、玩博戏,嘻嘻哈哈闹半宿。

聚谈院里的烛灯映得窗子明晃晃的,送膳送茶的仆役进进出出全能看见。每天吃喝给得足足的,地火烧得热腾腾,喝的还都是好酒好茶,唯独没见他们做什么正事。

下人们不忿,偷悄悄地跟二姑娘提了一嘴。二姑娘摆摆手,说“随他们去”。

嬷嬷瞠大眼睛:“一天吃喝四五两银子,姑娘倒是不心疼?您给的采买钱都要贴底儿了。”

唐荼荼又拨了三十两过去,笑说:“嬷嬷别怕花钱,好吃好喝给他们伺候着——别看他们眼下偷闲,吃了我的,都得给我吐出来。”

……

酉时正,厨房才上了六品前菜,酒水便早早上齐了。

将近二十个门客坐了三桌,乐呵呵地等着中间人开口。

唐荼荼笑盈盈举杯:“吃完这最后一顿好饭,咱们就要上山过苦日子啦!”

“今夜给大伙上的是薄水酒,可别嫌我抠门,这是年掌柜藏了半年的枇杷酒,自个儿留下两坛子没舍得喝,全叫我讨过来了——水酒不醉人,咱们今晚只喝个热闹,打明日起上了山,便不能沾一滴酒了。”

众人都笑。

江凛无声观察着。主桌上的客人们年纪略大,座位最松散,菜品的摆盘也比另两桌更精致。每位客人面前皆是品字盘,尝过三样菜,侍膳的婢女再去呈另三样。

几位贵客吃喝顺序也讲究,先尝雕花蜜煎,再尝冷荤,等到上了热肴,则各个变身刁嘴老饕,一样菜品一筷子便不会再碰了。汤碗在左,酒杯在中,蘸碟在右,落杯无声,落筷齐头,喝汤不啜,咀食不语,各个是一身的好礼节。

人太重礼了,便显得冷情。唐荼荼敬了一圈水酒,只收回来几个温和的笑脸,没听见几句热络话。

她于人情往来上不算什么玲珑人,敬完这圈酒,算是把主家的礼节做及格了,寻个借口暂时离了席。

左右耳房是盥洗间,唐荼荼关上门歇了歇,听见席上觥筹交错热闹得很,她不急着回去,靠在椅背上,望着头顶小小一方绘纹走神。

江凛进来的时候,看到的便是唐荼荼这惫懒的样子。

他提了张椅子过来,仰起头,随她一起看。

头顶是仿藻井的木雕彩绘纹,说起来有些违制,因为正儿八经的藻井是宫廷、寺庙的大殿顶才能用的。这盛世年头,民间多豪商,便也偷悄悄学着画,避开龙凤、莲台、太平象这些皇家才能用的图样,把花鸟虫鱼画上房顶也是极美的。

前任县令贪得狠,这样漂亮的天花板,放整个静海县也是数一数二的——是县衙能拿出来的最高待客礼仪,好膳吃着,好茶好酒供着,礼数也算是做够位了。

旁边屋又传来“布菜”的唤声,厨房紧赶慢赶,忙把第二板席头菜往上端。

唱菜的厨娘扬声报着菜名,乡下大灶菜哪能起出什么雅名?蒸猪头便叫蒸猪头,虾汤面便叫虾汤面。

门客们满堂大笑,笑这些菜名俗,文人说话拿腔捏调的,直把厨嬷嬷臊得不行,端着要撤下去的菜急急跑了。

真是好大的排面。

江凛略略皱了眉:“这些,就是殿下请来的大学问人?”

他这一问里嘲意明显,唐荼荼嗐了声:“越是传家久的越讲究,吃喝照着皇帝学……要论学问,这些人确实是有真学问,只是他们各个揣着明白装糊涂,不愿意教我罢了。”

“这些呀,都是各地营造大师、机具发明大师的子女或嫡传徒儿。天下营造、机具名匠五十姓,殿下全帮我找齐了——建殿阁、建楼宇的叫营造;创新农工业机械工具的,属机具。”

唐荼荼慢慢开口。

“这些人,祖上都出过几个发明大家,闻名一方,现世最顶尖的技术被他们各家嫡系后人牢牢抓在手里——譬如主座上那位赵德兄,他家是专门制瓦的,全华北金属瓦片的专供商,最擅长铜铁瓦与铅锡背,在金属防水防锈这一块做得很绝。”

“再比如工部,有个‘舆图裴’,这裴家专注于舆图绘制已有二百年,管的是全国山河道路测量。此一姓干了二百年的皇差,把持工部舆图部,前前后后出过八代掌案,除了他家,再没一姓能绘制全国地图。”

“这就是这时代的技术垄断。”

“裴老先生是当初二殿下引荐给我的,我与老先生算是有些旧交,他们家家风也好,年轻子孙性格谦卑,当初在工厂选址上帮了我不少忙。”

“但术业有专攻,一两个行业的专家再怎么倾尽所能也是不够的。”

“我需要一个技术资料库,包括零误差建模、精密零件冶铸、机床组装、单件连续流水线、物料管理……工厂想要规模生产,是务必要做流水线的,仅凭我一个人,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一条流水线该有什么构件、该怎么一轴一轴地联动起来,这又需要一个超强的智囊团。”

“但人人都有私心嘛,专家是请到眼前了,可谁愿意把自家钻研了几十年几百年的技术掏出来,充实我的资料库?”

唐荼荼深吐出口气:“殿下帮我把这些专家从天南海北请来,已是帮了我大忙,如何打动人心得靠我想办法了。”

江凛听完:“……”

这超出了他二十年的所学,但也同样,不是唐荼荼的强项。

大队长实在给不出半点建议,瞅着花里胡哨的屋顶,讪讪唏嘘:“要是万家诚就好了。”

唐荼荼跟着叹一声:“是啊,要是万师兄在就好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