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红楼]与冷美人共谋大业 意真

64.接风

小说:

[红楼]与冷美人共谋大业

作者:

意真

分类:

穿越架空

苏鸿与宋云等交接政务时,宝钗等女眷也带着几车的行李箱笼到后院安置。宝钗带着帷帽下了轿,便被婆子们围随至正房休息落脚。户房的人远远候着,见宝钗离开才上前与风信交代后院布局。

莺儿的妈如今随宝钗一同过来,帮着宝钗管理内宅。她年龄不小,自然不忌讳这些,因而住了脚在风信身旁听着。风信便笑道:“赵妈妈,我还想着是该请太太的示下,您就过来了。”

说着便对户房的人说道:“这是我们太太的陪房,管家的赵妈妈。我单管太爷的事,后院的事还得赵妈妈知道。”又借着凑上前的动作,笑嘻嘻塞了一把钱过去,“请您老人家打酒吃,也是辛苦一趟。”

户房的人悄悄掂了掂分量,估摸着不少,面上的笑容也真心实意起来。便笑道:“窦兄弟客气,都是在太爷麾下办事,都是应该的。这官邸的修缮、添补等事,一应都是户房在管着,日后太爷和太太有什么需要,只管吩咐我们就是。”

他带着风信和赵妈妈等人一边走一边指点,笑道:“这内宅门往里走,都是太爷的私人住所,日后我们不便常来此处。这大小共有三十来间屋子,俱都打扫干净,只是日常所用之物,还得您这边采买。”

内宅门将后宅与衙门办公之地隔开,东、西厢房及正房以穿廊连接,后面又是一排后罩房。再向后,则是后花园,当中有一片假山池塘,铺着蜿蜒曲折的石子路用以游玩观景。

风信打量了几眼后花园,见里头倒种着不少花草果木,心中暗道此地风光不比京城,但胜在地方宽敞。就是县衙里终究不比自己家里,不好随意施为,凡事还得要户房去做。

他看过大致的地方后,便吩咐下人们将行李箱笼收到仓库中。又将他们日用之物先收拾出来,待分过房后再叫下人们去铺设。所幸这县衙中别的不提,房屋还是尽够的,他们也能住得开。

户房的人交接完,又亲手将钥匙给了风信,才带着人离开。风信便与赵妈妈一同给宝钗回话,请示如何安置房屋。宝钗虽说并未亲眼去看,然而房屋本有规制,她听风信说了形貌便知晓了大概。

她心中暗奇,原以为衙门的人会将她们撂在后院不管不问,叫她们吃个闷亏。没想到这户房的人还挺上道,领着风信和赵妈妈把何处可去、何处不可去以及后院形貌都介绍了一遍。

她低头想了片刻便一一安排下去,要赶在晚饭前将屋子都铺设好。元春也以宝钗表姐妹的名义跟来,见她竟不曾跟苏鸿商量,便说道:“这虽不是大事,终究涉及到妹夫的叔父和兄弟,是不是该问一声?”

元春虽说心系家人,然而她的身份实在敏感,出入贾家容易引起怀疑。倒不如跟着苏家悄悄离开京城,天高皇帝远,再过个一两年,就彻底没人记得她的身份了。因而假托姓王,跟着宝钗一路到了平安州。

所幸薛家跟来的老仆唯有赵妈妈一人,虽是王家的旧仆出身,却是一家子随薛姨妈到了薛家,对王家并不熟悉。宝钗认她是王家的姑娘,赵妈妈反倒误以为是被打了之后休弃回家的,十分怜惜她的遭遇。

她心中感激表妹和表妹夫,也担忧宝钗不注意分寸,与妹夫离心。世间多少恩爱夫妻,都是在这些寻常小事上拌了嘴,又有旁人挑拨,这才渐行渐远。

宝钗听元春如此说,知道她的好意,不由笑道:“姐姐说得是。只是安和是个急性子,又身体康健,想必已经在前头交接,准备走马上任了。便是不急着交接,衙门里怕是也安排了接风宴,回来怕是晚了。我现在安排了,他们晚上回来也好落脚。”

元春听她说得有理,点头一笑。

待房屋收拾好,又将她们日常所用之物都摆设齐全,元春看着宝钗的卧房不由笑道:“你也是性子古怪,我还没怎么见过哪位姑娘夫人的卧房像你这样素净的。妹夫也不见怪,还由着你这样装扮。”

她入目所及,宝钗卧房并没有什么玩器,连帐子都是天青色的罗帐。一旁的桌案上,除了茶奁茶杯,也只摆着一个烟青色的汝窑花瓶,里头插着几株白牡丹。她又笑道:“这样的季节还有牡丹?”

宝钗道:“在家是都是鲜花,如今自然是纱堆成的假花罢了。说来,到了外头才知道,天下竟还有平安州这样的地方。虽说头里管平安州的官吏被查处,但这边的百姓看上去生活不见好转。安和在这里少说三年,也不知能否有些成效。”

那些官吏在此处上下其手,赚地盆满钵满。若这些银子能留在平安州库房内,倒也能补偿平安州百姓,渐次用之于民。只可惜都被上头收走了,这里也彻底穷得精光。安和再厉害,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了银子也不好施为。

苏鸿此时,简单与宋云交接后,宋云便笑道:“天色已晚,我在东街的迎宾楼略备薄酒为苏大人接风,不知大人肯赏光否?”

这也是惯例,新官上任,当地的官员及乡绅总要为其接风洗尘。只是接风洗尘虽是惯例,其他的却未必,多有借此送钱送人,讨好主官的。苏鸿有心探探他们的底子,便笑道:“宋大人一番好意,本官怎会推却。”

说着便看向一旁坐着的苏珑与苏浩二人,介绍道:“这是我族中长辈及兄弟,皆有功名在身,日后要一同留在平安州随我理政。”又对他们二人说道:“宋大人盛情,日后咱们也少不了打交道,便一同过去。”

宋云这才得知苏珑与苏浩的身份,连忙厮见过。地方主官都是异籍,往往会自己带着一套班底赴任,宋云也与其他知县共事过,自然清楚。只是没想到苏鸿所带的人是族人,想必会更加信任此二人。

他心里琢磨着,面上却滴水不漏,对苏珑与苏浩十分客气。

几人说说笑笑便一同出了门,早有人备了轿子候在门外。苏鸿便对风信说道:“让人给你们太太报信,今儿宋州丞接风,难却盛意,我晚些再回去。”

风信一边答应着一边去了,宋云便笑道:“千里迢迢,尊夫人肯跟大人一并前来,如此情深意重真是叫我好生羡慕。若大人不嫌弃,回头叫拙荆过来陪伴尊夫人,也叫她长些见识。”

苏鸿笑着答应,便各自上了轿离去。他透过轿帘看向外头,见平安州最为繁华的东街似乎也只是平常模样。虽有行人,也只是拎着日用吃食等,脚步匆匆,不见有闲情逸致买些玩物。

轿子径直入了后门,掌柜的及衙门中的主簿、典史、正副巡检等并几个乡绅已经等在此处,见他们过来连忙上前见礼。苏鸿扫了一眼,笑着寒暄几句,便被引到楼上包间。众人分了主宾坐下,掌柜的便悄然退出去,连忙起菜。

苏鸿坐在主位,环顾四周,见衙门里有品级的官员都在此处,还有几个分别是本地的乡绅。在这样的场合中能上桌,想必这几个乡绅便是目前平安州家境最为殷实的,这顿饭想来也是他们出的钱。

酒过三巡,宋云等人也算是打开了话匣子,拉拉杂杂说着平安州的事。宋云又笑道:“下官到平安州也才半月有余,对平安州说不上有多熟悉,也是多亏了本地几位老兄,才没出乱子。”

说着便引见几位乡绅,周、王、赵几家连忙凑上来敬酒。先是连说宋云太过客气,又奉承道:“平安州上下全都仰赖几位大人操持,我们不过是借着地利,为大人们做些小添小补的事,大人们很不必放在心上。”

苏鸿淡淡一笑,举杯饮酒,示意他们坐下说话即可。众人见他态度平和,白面书生一般斯文,并不似前一任官老爷那般刻薄,心里不由蠢蠢欲动。

这位知州是进士出身,如今落难,却仍有族人支持,想也不过是一时困顿。此时若能讨好一二,日后的好处定然少不了。再不然,也可叫自家读书的子弟向他学习请教。若有了功名,他们也可更加从容。

想到此处,王乡绅因膝下次子正在念书,已有童生的功名,不由更是迫切。只是眼下人多眼杂,不是送礼的好时机,便只好按捺住起伏的心绪。苏鸿对他们并不熟悉,也只是听他们本地乡绅说些平安州的风光及能人异士,并不多言。

众人各怀心思,面上仍旧觥筹交错,言笑晏晏。只是酒局过半,周乡绅便笑道:“众位大人,雅坐无趣,须得有歌舞助兴才好。小人预先安排了歌舞,不如叫她们进来。”

他是个粗人,是不懂什么行令作诗的文雅之事的。但男人哪有不好色的,安排上美人、歌舞,这位知州自然不会拒绝。唯一要担心的是,知州从前是京官,见识过的美人想必更多,怕是入不了他的法眼。

苏鸿看了眼周乡绅,认出这是典史出身的周家。他不欲刚来就与这些人起冲突,便道:“叫她们在屏风后弹唱就罢,不必出来跳舞。”

周乡绅闻言只当是他不好意思,多喝了几口酒,正是酒兴上头之时。他又劝道:“不过是歌舞而已,大人何必多心。今日大人不曾喝多少酒水,又不肯听歌舞,是嫌我们接风过于简陋,还是怕回去被夫人挠脸不成?”

苏鸿瞥了眼,失笑道:“多喝两口酒、欺压夫人就能称为大丈夫不成?周老先生醉了,还是坐下醒醒酒吧。歌舞也不必,明日要入文庙谒圣,岂能冲撞圣人。”

几个乡绅闻言,见他虽是笑着,眼底却泛着凉意,知道他是来真的。见周乡绅还要继续说什么,连忙一把将他拉下来,灌了一杯白水叫他醒神。若是寻常时候,他们才不管这个姓周的死活,只是今日头一次见面,若把知州得罪死了,那可是大家一起吃挂落。

周典史也没料到父亲会来这一出,在一旁如坐针毡。又因苏鸿未曾明说,他也不好开口给父亲开脱,便只在一旁沉默。苏鸿见周阳坐着不吭声,故意问道:“说来,周典史和周老先生同出一姓,瞧着也很是相像,可有什么渊源没有?”

周阳忙道:“正是家父。家父见平安州无人主政,好容易盼来苏大人,过于高兴以至于失态,还望大人海涵。”

苏鸿笑道:“无妨,酒后失态也是常有的事,算不得什么。只是看你父子二人都生得壮硕,想必也有一身好武艺了?”

他倒不至于因为周乡绅说了几句话就厌恶他,毕竟这周乡绅一看便是习武出身,爱说粗话浑话也是常事,他若计较这些未免有失身份。只是这样轻浮且冲动的人,倒是不适合深交。

地方乡绅,大多是官员致仕或辞官后回乡,亦或是读书人家,皆是家境殷实、又德高望重。只是世道一乱,又有人胡乱奉承,只要家境殷实些、有田地买卖的就能被称为乡绅。

放到平安州,想来是从前的大乡绅被查办后,这些小乡绅才抖擞起来,花银子送自家子弟进县衙做事。只是不知这周家是做什么的,竟能趁着平安州动荡之际把周阳运作成典史。

虽是不入流的官职,却也得地方保举或吏部栓选,称得上一句朝廷命官。他原以为周家最具实力,不想周乡绅看上去却是平平无奇。若说是金钱开道,周家看上去也不像是最有钱的人家。

周阳闻言脸上羞臊,他们哪里有什么好武艺,全靠他们家是屠户,能吃上肉滋养身体才长得这样高壮。靠着杀猪卖肉才积攒了些家底,又搭上平安州大乡绅风闻朝廷消息后逃亡的东风,低价收拢了田地和一些产业。

虽说惹得人眼红,但他们族里兄弟多,又是祖传的打猎杀猪的手艺,生得魁梧,也无人敢来抢夺。平安州的事彻底爆发后,一些大乡绅被又被查办,他们小小的周家才算上得了台面。

等宋州丞被派来此处,便送上一所三进宅子并三百两银子。因他先前就在刑房做书吏,又生得高壮,宋州丞就保举他做了典史。谁知保本一上,因此地官吏均有缺乏,其他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