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登极 杨迟之

48. 四行之辩(下)

小说:

登极

作者:

杨迟之

分类:

现代言情

“阿母!”

见往常百试百灵的招数忽然失效,永寿公主不可置信的放下双手,可怜巴巴地看着皇后。

“叫阿母也没用。”

皇后嗔怪地瞥她一眼,又满怀歉意地看向高女史:“娥儿顽劣,有劳高女史严加管束,若有不当之处,我就先替她向您赔罪了。”

说完就要欠身行礼,高女史连忙上前扶住,口称不敢,她哪能真受了皇后的礼呢,趁着这个空当,才将刚刚殿内发生的事情简略地说了一遍。

皇后听罢不置可否,只是对着永寿公主责备道:“高女史比你年长,又是你的老师,你怎么能当堂顶撞呢?难道平时我就是这样教导你的吗?”

待永寿公主向高女史道歉后,皇后又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姜渺,目光中带着几分审视。

“你就是姜渺?”

见姜渺应是,皇后微微颔首道:“昨日便听得宫娥们议论,说本朝出了位女状元,今日一见,果然是个标致人物,配得上她们为你连夜赶制的衣裳。”

“你既能当上状元,又被陛下亲自挑选为娥儿的伴读,必定是个聪慧的孩子。方才她们二人所争论的问题,你怎么看?”

姜渺有些摸不准皇后的意思,但还是按照先前已打好的腹稿从容阐述。

“高女史方才所言,出自《礼记》中的《昏义》一篇,‘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官,祖庙既毁,教于公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意在以德言容功四行为天下女子树立规范,使家宅安宁、天下有序。”

“后经由东汉班昭班大家(gū)详细阐述,写入其著作《女诫》之中。本是勉励本族后辈女儿的家训,不想却流传后世,成为未出阁女子的必读之作。其能流传至今,自然有其道理。”

说到此处,高女史的脸色渐渐由阴转晴,永寿公主则是不满地瞪了过来,皇后嘛,依旧神色不变,瞧不出喜怒。

果然,在这种问题上,是不可能做到两边讨好、左右逢源的,只能坚定地一条道走到黑。

不过……瞧着永寿公主气鼓鼓的模样,姜渺心中有些好笑,正所谓欲抑先扬,我可没说自己是这个意思啊。

且不说自己将来还要在永寿公主和皇后手下讨生活,讨好公主比讨好高女史价值更大。单就本心而言,姜渺也并不赞同高女史所推崇的那一套女子就当贞静顺从的价值观。

“然而,”姜渺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不论是编写《礼记》的孔子门徒,还是著书《女诫》的班大家,如今都已经化为黄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时移世易,一应法度规矩也是时候应时而变了。”

“我大虞公主身份尊贵,一言一行皆代表了皇家气度,与驸马之间的关系与其说像夫妻,不如说像君臣。若是一味要求公主柔顺贞静,出降后事事以夫家为先,恐怕反倒会失了天家威仪。难道高女史希望本朝再出一位常山公主,受到驸马和小妾的欺压,还帮着夫家三番五次入宫游说、忤逆圣意吗?”

她所提及的常山公主乃是前朝晋文帝司马昭的女儿,嫁予骠骑将军王济后终身无子,公主的爵位都被驸马与小妾生的庶子给继承了。更是为了驸马的家族利益,卷入朝廷夺嫡的斗争中去,日日入宫哭泣请求,终于触怒了武帝。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如今朝中官员多为世家出身,若有公主出降,这些世家子弟便是首选。站在皇帝的立场上,他虽然愿意将女儿嫁去联姻,但一定不想看见女儿们一个个为了夫家利益入宫向他哭诉。

姜渺这么一顶“政治不正确”的大帽子扣过来,高女史但凡有点政治敏感度就万万不会接这个话茬。

果然,高女史只是涨红着脸,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既然你不说话,那我可就要继续了哦。

看过辩论比赛的都知道,辩论与行军打仗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讲究一鼓作气。甭管是不是歪理邪说,先发言的选手只要能有一往无前的气势,先压倒了对方,对方未战就已自怯了三分。

姜渺的脸上带了几分笑意,乘胜追击道:“更何况,正如公主先前所言,圣人之言就一定对吗?”

“你、你、你……你这是离经叛道!”高女史抓住话柄就要反驳,不料自己上了年纪,心情太过激动,差点一口气没跟上来。

她缓了一缓平复了心情道:“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是因为其学说备受推崇,所以使人效仿学习,我们作为后学末进,不学圣人之言,难道要学你的狂言妄语吗?”

姜渺俏皮地眨了眨眼,半是玩笑半是认真道:“有何不可?昔日既有孔子师项橐,焉知来者不如今乎?”

面对高女史的指摘,姜渺直接用孔子《论语》中的原句反驳,可谓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

而这番狂妄至极的言论,让皇后也忍不住侧目。永寿公主及其余年岁更小的公主们就更是完全带上了一层崇拜的滤镜,看着她双眼发亮。

换算到现代,她们也不过是一群才读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正是喜欢反叛权威、崇拜英雄的年纪,陡然看见这么个自带传奇色彩的同龄人站在面前,连平日里她们最畏惧的高女史都驳倒了,怎么能不心潮澎湃呢。

见高女史又被气的面色泛红,姜渺连忙出言安抚:“高女史莫要动怒,刚刚只是我随口胡说,且听我慢慢道来。”

她是真怕人家被自己的话给气晕过去,万一再出了什么事,那这罪过可就大了。

姜渺道:“我说圣人之言也未必全对,是因为这些圣人都是男子。试想,一位男子怎么能从女子的角度出发,真正设身处地的为女子制定合宜的行为准则呢?”

“同样是《礼记》一书,其中对女子和男子所设立的标准就截然不同。它要求女子保持德、言、容、功的美好操守,可对男子的要求是什么?”

“是要求他们拥有仁、义、礼、智、信的五常品格;要求他们在社会与家庭中践行忠、孝、悌、友的责任;要求他们有文武双全、建功立业的才能与抱负;要求他们正直刚毅、胸怀宽广、睿智诚信!”

“发现了吗?世人对女子的最高赞誉通常是“贤妻良母”、“贞洁烈女”,对男子的最高赞誉则是“君子”、“大丈夫”。一者向内,一者向外;一者利人,一者利己。同样是人,为什么却要以两套不同的标准来评判?”

“诚然,德言容功本身都是很好的品格,但女子难道就不需要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