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悠立刻意味深长的道:【主要也是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或许在汤和看来,朱元璋依然是年少时的玩伴,他又性好嗜酒,一旦喝醉就得意忘形,管不住嘴,有一回酒后失言说:“我居常州,如卧在屋脊,左转则在东,右转则在西。”所谓的“东”就是指浙东张士诚。提的是当年他镇守在常州的事,意有所指的是他当初要选择张士诚,那赢的就是张士诚。
【这话应该要怎么说呢?可以是事实,但是话说出来,难免是有不臣之心。这个事老朱也是真记仇的,哪怕到了洪武十一年,念及汤和的功劳,晋封汤和为信国公,赐下券文,特意上面写下此事,以作申诫,为的是让汤和记住教训。好在汤和也是及时的反悟过来。是啊,眼前的这位已经是大明的天子,不再单纯是从前儿时的玩伴,他也要学着管好自己的嘴。
【谁说不是呢,好些人其实都不能适应身份的转变。可要说汤和不能适应吧,早先他请的朱元璋来的红巾军,朱元璋后来居上,他也追随在朱元璋身边,浴血奋战,立下显赫战功。只是酒喝多了,一时失言。但不是也有句话说,酒后吐真言。
【恩情这东西,施恩勿忘报,要是惦记让人报的事,趁早别施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受恩的那个或许一开始会心里感激,听多了心中未必不会生出怨恨。皇帝这种生物,坐上那个位置,心态是会变的,但凡要是转不过去的人,大多也一定会失败。在皇帝手下混的人,聪明知进退才能活得长远。
【汤和在后面应该是悟到了这个道理。当然,有一个过程。被封为侯的汤和在洪武四年,朱元璋命他为征西江军,与其他各路将军一道西征明夏。汤和师克归州,即今湖北秭归县,李逢春烽火山寨,分遣南雄侯赵庸、宣宁侯曹良臣率兵取桑植,及会江夏侯周德兴合攻茅冈覃垕寨,赵庸至中途而还,唯独曹良臣会合周德兴攻打诸山寨,平之,汤和仍驻军归州。
【五月五日,汤和自归州发兵,进攻瞿塘关,因为江水暴涨,驻兵在溪口。五月二十八日,颍川侯傅友德造战列舰成,将进兵汉州,想要把军中消息传达给汤和,但是山川悬隔,适逢江水暴涨,于是在数千个木牌上书写攻克阶州、文州、绵州的月日,投于汉江,顺流而下。蜀守者看见后吓得溃散。朱元璋收到消息,得知汤和驻兵在大溪口,想要等待水平而进军,恐怕其逗留缓事,适逢隆州捷报到来,那是急得都骂人了!
【兵贵神速,明太祖实录中有载,朱元璋诏汤和曰:“傅将军率领精锐冒险深入,攻克阶、文、隆诸州郡以及青川、果阳、白水江之地,兵既越险,驻扎于平川,蜀军无险可凭借,正是应当水陆并进,使彼首尾受敌,疲于奔命,平蜀之机正在今日,假若等到水退然后进军,岂不失机误事?且朕前日对你说什么,你都不记得了?为何如此怯懦!”
【德庆侯廖永忠闻朱元璋之命,即刻率领所部先进,汤和还是迟疑未决,直到得到傅友德木牌于江流,才自白盐山进军,伐木开道,由纸坊溪以趋夔州。仗,最后是打赢了,但汤和此番的表现实在是差强人意,要不是有傅友德他们这些队友给力,汤和此战的结果如何,却是未必的。所以说,手里能干的人多,这个不行换一个,万万是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既然汤和表现不佳,此番出征西夏的官员都得到丰厚的赏赐,独汤和赏得少。
【这也是理当的,论功行赏,自然是论立功几何,无功为何要赏?因你担了征西将军的名头?那老朱还远在千里之外指挥了呢?功是不是要记在朱元璋身上?朱元璋也知道汤和心里不服,自是跟汤和私下掏心掏肺的说了一番话。
【“朕先前命你统军伐蜀,你却驻军于归州,逗留而不进,若不是傅友德越关度险,直入剑阁,致使戴寿撤走瞿塘之兵,还援汉州,廖永忠因得乘虚攻破瞿塘,则西蜀哪里能攻下?后来攻打保宁,你又不勇往直前。你是朕的旧人,自濠梁相从,军功不小,应当封你为公爵,只是因为功过不相掩的缘故,封你为第一侯爵,如今你又不能自奋,而使其他将军得了上等功,朕甚为你惋惜。朕之论功行赏,如衡鉴之于物,无少差爽,必合于大公至正之道,虽欲尔私,不可得也。”
【汤和的心思不难猜,瞧瞧徐达他们都被封公,汤和却只得了一个爵位,心头多少有些不是很高兴,所以有心摆烂。朱元璋许是也看出其中的道道,才有这样的一番话。汤和也意识到,他要是继续摆烂,那是真得要烂到底了,朱元璋能够跟他说这番话,也掏心掏肺的,自知有错的人,谢罪说:“陛下把大任托付给臣,但是因臣的愚劣,失机缓事,死有余责。陛下天地之量,宽宥而不诛,已超出臣所希望,哪里敢希求重赏。”
【一看汤和算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朱元璋赐汤和田以万亩。这么一看,其实老朱挺大方的,赏功臣也不小气的啊。】
朱元璋……谁说我小气了?
【玩笑玩笑,只是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印象,竟然觉得老朱会是一个小气的人。罪过罪过。洪武五年七月十一日,汤和等兵至断头山,遭遇虏兵,与之战而失利,平阳左卫指挥同知章存道战死。此后多年,汤和是被派往各地屯田、开设卫所、戍边,也是在北平和北元几次有来有往的交手,自那以后没有再犯西进明夏的错误,因而在洪武十一年,进中山侯汤阶为特进光禄大夫、职大都督府左都督、勋左柱国、爵信国公,议军国事,食禄三千石。
【不容易,立功不少,就因为说错了话,以至于最后迟了九年才得以封公。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诚不欺我。洪武二十年,年迈的汤和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