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历史直播】从缠足开始说起 豆角开花

45.功臣良将真不少

小说:

【历史直播】从缠足开始说起

作者:

豆角开花

分类:

穿越架空

沈悠何尝不是长长一叹,【长途奔袭,行军打仗几经艰辛,当时的环境,卫生条件,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场高热都是有可能让人丢了小命的。朱元璋闻讯大哭,停止上朝三天,亲迎灵柩祭奠,并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肖像挂在太庙中享祭。朱元璋还亲自为邓愈选择墓地,将邓愈安葬在南京雨花台,墓前置六对石翁仲石马,山上遍地松柏,禁止砍柴打猎。并命人将邓愈的功绩写入《洪武功臣录》。】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此时还活着的邓愈听完朱元璋对自己的厚待,只觉得自己没有跟错人!

【嗯,我们继续下一位,信国公汤和。一提汤和,我们会想到,朱元璋的一应功臣中,从小玩到大的,他是活得最长的,也是得以寿终正寝的一位。不像徐达,常遇春,都是早早去了,汤和是在洪武二十八年病逝的。七十岁的高寿,也是难得。

【汤和,字鼎臣,濠州人士。出生在滁州,自幼父母双亡,养育在姨母家。儿时在嬉戏之时,常玩跨马持槊的游戏,指挥群童。成年之后的汤和身高七尺,举止洒脱,沉稳敏捷,善于谋略。至正十二年,二十七岁的汤和徒步率领子弟十余人追随郭子兴,任牌头。

【作战骁勇,冲锋在前,攻宿州,取九湾,汤和得以升为百户。攻濠州之定远县,使其将谢成、李德春投降,得兵一千五百人,升为千户。这个时候的汤和眼看起义之军声势大好,立刻给朱元璋写信,邀请朱元璋也来加入红巾军的。

【因此当朱元璋投入红巾军的时候,汤和都已经是红巾军中的千户。在红巾军里头,可是遥遥领先的存在。但到后来汤和追随在朱元璋身边,一则是红巾军内部出现了种种的问题,朱元璋也是一路高升。至正十五年,当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成了左副元帅。和其他人相比,朱元璋是有目标的,也是有志向的。

【之前聊徐达的时候有说过,和州缺粮,朱元璋与诸将谋划渡江,自然是大捷,汤和在渡江之战中作战一如既往的英勇,立下显赫战功。至正十六年,随朱元璋攻其集庆路,也就是南京。同年三月,朱元璋命徐达、汤和、张德麟、廖永安等攻镇江路,苗军元帅完者图出逃,击杀守将叚武平章定,遂于三月十七日攻克镇江,招降青袄军千余人。

【拿下镇江后,朱元璋在镇江设立淮兴镇江翼元帅府,任命徐达、汤和为统军元帅,改镇江路为江淮府。七月时,张士诚诱宋斥候,率舟师来犯镇江,统军元帅徐达、汤和等抵御,击败张士诚军于龙潭。可张士诚也不是打一回就老实的人,再以兴兵,徐达瞧情况不对,申请增兵,朱元璋又派遣三万援兵,于是徐达驻扎于城西北,汤和驻扎于城北,张彪驻扎于城东南。

【面对汤和,正常人都觉得,他原本是在朱元璋之下的,突然之间朱元璋就居于他之上了,多少可能心里都不太转得过来,难免认为,要是使一使劲,说道说道,没准能够让汤和成为自己人。张士诚就是这么想的。因此特日遣人游说,诱以子女玉帛。

【然而汤和又不傻,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像常遇春一个原本追随在盗贼身边的人,都知道跟了那么一个人没有前途,不成,绝对是不能摆烂的。仔细观察朱元璋后选择投奔的朱元璋。汤和当初可是去信让朱元璋加入红巾军的人,朱元璋的本事能力,他更是瞧得分明。

【面对张士城的利诱,汤和一无所动,只是巡守严密,使内奸不出,外奸不入,让朱元璋得以从容西平荆楚。攻下常州后,汤和镇守常州,张士诚那是三不五时的过来打一打,汤和打仗虽不如常遇春和李文忠猛,也是难逢对手的,瞧到现在为止,汤和也是未尝有一败。

【决战陈友谅,打张士诚的战事,之前在徐达和常遇春、李文忠的时候都说过的,打是那么的打,处的位置不同而已,汤和也是立下显赫战功。洪武二年六月四日,功臣庙完工,明太祖朱元璋命论次诸功臣之功,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次李文忠,次邓愈,次汤和,次沐英,次胡大海,次冯国用,次赵德胜,次耿再成,次华高,次丁德兴,次俞通海,次张德胜,次吴良,次吴祯,次曹良臣,次康茂才,次吴复,次茅成,次孙兴祖,总共是二十一人。朱元璋下令为死者塑其像于庙祭祀,仍空生者之位。】

嗯,一应都是朱元璋定下的功臣庙中的人,朱元璋点了点头。

【但是吧,咱们是不是不应该一味只讲功臣,咱们把六王说完行吧,剩下的捡有代表性的人说说,比如胡惟庸,比如刘伯温,再比如你随便挑三五个有特别性的,我给你换一换。要不然一溜的功臣说下去,都是打仗的,太枯燥了,不太好对不对?那个开局一个碗的明太祖?】

没错,讲到这里的沈悠都快要疯了,希望能够换一个方式的。

朱元璋?竟然能有意外之喜吗?尝试的回应:可。朱棣之后直到明亡的所有皇帝!

沈悠看见了!看见了啊!

嗯,讲皇帝也比讲一系列的武将要好。

【还是那句话,《明史》的水分很足,很有可能误伤朱家的皇帝,因为要是按明史上面的记载的话,那是个个都是昏君,而且是专权的昏君。】

朱元璋有所谓吗?他压根没有关系,他的目标是什么?是要清楚到底自己家后面的皇帝是怎么回事。

【不过,为什么跳过朱允炆?】

面对天幕的疑问,朱元璋冷冷的道:“总归输了,没有什么好问的。”

这话也显露在天幕上了。

此时的汉武帝刘彻吧,突然有些想知道那一位汉宣帝到底是怎么让后世评价那样之高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