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回到七零开饭馆[古穿今] 临江尔

39. 第 39 章

小说:

回到七零开饭馆[古穿今]

作者:

临江尔

分类:

古典言情

被称作小张的青年干部赶紧汇报:“李主任,这位槐花村的女同志想问个体经营摆摊的事。”

李主任走出来,目光锐利地看向苏婉音。

他身材不高,但自有一股威严,显然是这里的领导。

苏婉音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她知道,这一刻的反应至关重要。

“主任好。”她微微鞠躬,态度恭敬但不卑微,“我叫苏婉音,父母都不在了,带着一个弟弟生活。”

“听说政策放宽了,想办个正规的小吃摊,挣口饭吃,也给公社经济发展做点贡献。”

她特意强调“父母都不在了”和“正规”两个字,语气诚恳而坚定。

李主任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忽然问:“你念过书?”

苏婉音一愣,随即想起原主确实上过几年小学,后来因为家里困难辍学了:“念过几年,后来没继续了。”

李主任点点头,没再多问,反而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你听了有什么感想?”

试探?

还是想听听人民的意见?

苏婉音深吸一口气,谨慎地回答:“我觉得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很及时,很正确,老百姓日子过好了,国家才能强大,我虽然只是个农村姑娘,但也想为建设四个现代化出份力。”

人民的意见自然是跟着政策大方向走,好听话她也会说几句。

李主任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了起来:“好,有想法!不过具体政策怎么落实,我们还需要研究,这样吧,你先回去,等我们有具体方案了再说。”

这就是委婉地拒绝了?

也或许是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指示,所以不想往前多走一步。

苏婉音心里明白,但她没有放弃:“主任,那我能不能先写个申请?等政策明确了,我也能先占个位置?”

小张在一旁插话:“你会写字?”

“会的。”苏婉音点头。

原主识字不多,但她两世经历,基本的读书写字是会的。

李主任似乎被她的坚持打动了,对小张说:“带她去办公室,给她纸笔。”

公社办公室里,苏婉音坐在木头椅子上,拿起钢笔。

小张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似乎想看看这个农村姑娘到底能写出什么来。

笔尖落在纸上,苏婉音略一思索,开始书写。

现代的九年义务教育以及她在那个朝代经常写采购清单和宴席菜单,现在她也能写出工整秀丽的字了。

为了不与她现在的身份产生冲突,她还特意往现代时候的字迹靠拢。

只是写惯了毛笔字的她,不管怎么遮掩都盖不住字的风骨。

识人先看字。

在李主任和小张看来,就是这个农村姑娘不得了,这一手字就能看出这姑娘是个有气节能成大事的人。

“尊敬的公社领导,”她写道,“我是槐花村社民苏婉音,现申请办理个体小吃摊经营许可...”

她简单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强调会遵守卫生规定、依法纳税,并附上了计划经营的项目:早餐包子和豆浆。

她没有写糖油饼,因为耗油耗糖,太扎眼。

写完后,她双手将申请书递给小张。

小张接过来,看到工整的字迹,明显吃了一惊。

“这字写得真不错。”他忍不住称赞。

李主任也走过来看了看,点点头:“先放我这吧,有消息会通知你们大队。”

苏婉音知道这是她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

她鞠躬道谢,退出办公室。

走出公社大院,阳光依旧明媚,但她心里却蒙上一层阴影。

政策虽好,落实却需要时间,而她等不起。

回村的路上,苏婉音心事重重。

经过供销社门口,她想起小宝也许久没吃糖了,又走进去用两毛钱买了一小包水果糖。

刚走出供销社,就听见一阵喧哗。

几个流里流气的青年正围着一个卖鸡蛋的老农,推推搡搡。

“老东西,在这里摆摊经过谁允许了?”为首的那个高个子青年嚣张地说。

苏婉音认出那是公社有名的二流子赵四,去年就是他带头欺负原主,导致原主受惊发烧。

老农瑟瑟发抖,护着篮子里不多的鸡蛋:“我就卖几个鸡蛋,换点盐钱……”

“资本主义尾巴!全部没收!”赵四伸手就要抢篮子。

苏婉音握紧了拳头。

在另一个朝代,她见过太多仗势欺人的场面,每次都只能忍气吞声。

但在这里,现在,她不想再忍了。

“住手!”她上前一步,声音清亮,“你们凭什么没收老人的东西?”

赵四回头看见是她,先是一愣,随即露出讥笑:“我当是谁,原来是苏家的傻姑娘。怎么,病好了就敢多管闲事了?”

他的同伙们哄笑起来。

苏婉音面不改色:“广播里刚说了要经济建设为中心,老人家自产自销,怎么就不行了?你们比公社领导还懂政策?”

赵四被问住了,一时语塞。

周围渐渐聚拢了些看热闹的人,对着他们指指点点。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从后面传来:“怎么回事?”

苏婉音回头,看见公社那个小张干部正推着自行车走过来,显然是下班回宿舍。

赵四等人顿时怂了,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苏婉音抢先开口:“张干部,这位老人家卖自己家的鸡蛋,这几位同志说要没收,说是资本主义尾巴。”

小张皱起眉头,对赵四说:“你们又不是公社工作人员,凭什么没收人家东西?赶紧散了!”

赵四狠狠瞪了苏婉音一眼,带着同伙灰溜溜地走了。

老农连声道谢,挎着篮子快步离开。

围观人群也渐渐散去。

小推着自行车,对苏婉音说:“你倒是挺勇敢。”

苏婉音苦笑:“只是看不过去。”

她顿了顿,试探着问,“张干部,像刚才那种情况,如果有个正规的市场,是不是就能避免了?”

小张若有所思:“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改革需要时间。”

他推了推眼镜,“不过你的申请书,我会帮忙催催的。”

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苏婉音连忙道谢。

回村的路上,她剥开一颗水果糖放进嘴里。

甜味在舌尖化开,冲淡了心中的苦涩。

虽然前路漫漫,但至少今天,她迈出了第一步。

春风拂过田野,带来新翻泥土的气息。

苏婉音加快脚步,就算没申请下来,但现在她也可以开始准备起来了,反正在公社领导那里挂了号。

比起这个年代的人,她多了一种优势——对政策未来走向的敏锐度。

或许她不知道具体的政策是如何落实的,但至少大方向上她不会错,这个国家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她也会的。

……

清晨五点半,天还只是蒙蒙亮,薄雾像一层轻纱笼罩着宋家村。

苏婉音已经在小院里忙碌开了。

新砌的灶台里,柴火噼啪作响,烧得正旺。

一口大铁锅里,翻滚着乳白色的豆浆,浓郁的豆香混合着蒸汽,弥漫在清冷的空气里,驱散了深秋的寒意。

旁边的小案板上,一排排包得胖嘟嘟、褶子均匀的包子整装待发,一半是油汪汪的肉馅,一半是翠绿的野菜混合着零星油渣的素馅。

面团是昨晚就发上的,此刻蓬松柔软。

“姐,油条面醒好了吗?”小宝揉着惺忪的睡眼从屋里出来,身上穿着虽然旧但洗得干干净净的棉袄,小脸上不再是菜色,而是透出点红润。

“好了,就等最后一道工序了。”苏婉音回头冲弟弟笑了笑,手上动作不停,将醒好的面条拉长,两根叠在一起,用筷子在中间压一下,动作流畅。

今天,是“苏记”小吃摊开张的日子。

几天前,她从公社回来,小心翼翼地将那张盖着红印的、允许个体经营的薄纸收好时,手心都是汗。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