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龙强硬的回绝,如同战鼓擂响,瞬间激活了他麾下那台庞大而高效的战争机器。厦门、金门、安海乃至整个福建沿海的郑氏控制区,空气骤然绷紧,从日常的贸易繁忙切换至临战的肃杀。
这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决战,郑芝龙深知,面对船坚炮利的荷兰主力舰队,任何侥幸心理都是致命的。他必须倾尽全力,将每一分力量、每一点优势都压上赌桌。
命令通过快船和信使,以最快的速度传向各个港口和锚地。分散在各处巡逻、护航或休整的郑氏舰只,收到了最高级别的集结令。一时间,闽海之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场面蔚为壮观。
在厦门湾内及周边隐蔽的港湾里,一支规模空前的舰队正在迅速成形。其构成复杂而有序,反映了郑芝龙多年经营的成果:
·核心主力–“大熕船”:约五十艘经过仿制和改进的中西结合式大战舰。这些船只体型小于荷兰盖伦船,但大于普通福船,普遍配备多层甲板,装备有从十几门到三十门不等的火炮,包括仿制的红夷大炮、佛郎机铳以及传统中国火炮。它们是舰队的中坚,准备与荷兰战舰进行炮战。郑芝龙的旗舰“龙舰”是其中最大的一艘,威风凛凛。
·突击主力–大型福船/广船:超过百艘经过加固和武装的大型中国帆船。它们机动性较好,承载量大,除了装备一定数量的中小型火炮外,更主要的是搭载了大量擅长跳帮肉搏的精锐水兵,是近战接舷的绝对主力。
·致命**–火船队:一支由超过一百五十艘各式小船、旧船改装而成的专业火攻船队。这是郑芝龙对付荷兰巨舰的王牌。这些船上堆满了浸透油脂的柴草、硝石、硫磺,甚至混合了**和铁钉,由敢死队员操纵。它们被单独编组,隐藏在不同的地点,等待着关键时刻的致命一击。
·辅助与骚扰力量:数量更多的中小型哨船、快艇,负责侦察、通讯、骚扰、运输兵员以及战场救护。
整个舰队被分成前、中、后、左、右等多支分舰队,各有统兵大将负责(如郑芝虎、陈衷纪、杨天生等),并规定了基本的旗语和鼓号信号,力求在混乱的海战中保持一定的指挥协调。
郑芝龙和他的将领们并没有选择在开阔海域与荷兰人进行他们擅长的线列炮战。他清醒地认识到,己方在远程火炮技术和单舰质量上的劣势。他的战术核心非常明确:扬长避短,近身绞杀。
他选择的预设战场,就是料罗湾及周边水域。这里岛屿星罗棋布(如烈屿、大担、二担等),水道相对狭窄,暗礁浅滩较多,可以有效限制荷兰大型战舰的机动性和火力发挥。
他的战术计划分为几步:
1.诱敌:派出轻型舰队前出挑衅,且战且退,将荷兰舰队引入料罗湾预设的伏击海域。
2.混乱:利用数量优势,从多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特别是投入大量的火船,不顾伤亡地冲击荷兰舰队阵型,使其陷入混乱,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齐射。
3.近战:一旦荷兰舰队阵脚大乱,大型福船和广船立刻蜂拥而上,进行残酷的接舷战和跳帮肉搏,发挥己方的人数优势和士兵的悍勇。
4.消耗:不计代价,用绝对的数量和牺牲,一点点消耗、拖垮荷兰人的精锐。
郑芝龙反复向将领们强调:
“勿与红毛夷斗炮!彼炮利,然船大笨重,转动不灵。我军之长,在于船多,在于人众,在于敢死!贴近它!缠住它!跳上去!火船为先,接舷为次,火炮扰之即可!”
各分舰队根据这一总方针,进行了紧张的模拟演练,特别是火船出击的时机和接舷战的配合。
战争的胜负,最终取决于人。郑芝龙深谙此道。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战前动员。
他首先以“五虎游击将军”的身份,发布檄文,痛斥荷兰红夷“猖獗犯境”、“劫掠商民”、“藐视天朝”,将这场战争定义为“保家卫国”、“捍卫海疆”的正义之战,激发了将士们的民族情绪和保卫家园的决心。
紧接着,他拿出了实实在在的、令人咋舌的赏格:
“此战有功者,赏银翻倍!击沉一艘红夷大舰,赏银万两,授船授职!擒杀夷首者,赏银五万两!畏战后退者,立斩不赦,累及家人!”
如此巨额的赏赐,足以让任何亡命之徒为之疯狂。同时,他也安排了丰厚的抚恤,承诺妥善照顾阵亡者和伤残者家属,解除了部下的后顾之忧。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郑氏军中士气高涨,求战心切,尤其是那些被挑选出来的火船敢死队员,更是将生死置之度外,只求搏个富贵前程。
如此大规模的舰队集结和作战,后勤保障是生命线。厦门、安海等地的仓库全部打开,粮食、淡水、**、**、修补船只的木材和物料被源源不断地运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