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澳门风云--海上争霸300年 九连真人

第一百零八章 荷兰人的新算盘

小说:

澳门风云--海上争霸300年

作者:

九连真人

分类:

古典言情


当郑芝龙在安海冷静评估着英吉利人闯入带来的变局时,在热兰遮城(FortZeelandia)——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在台湾大员(今台南安平)建立的坚固堡垒——总督安东尼·范·迪门(AntoniovanDiemen)也正对着来自巴达维亚总部的指令和眼前纷繁复杂的远东报告,陷入深思。
虎门事件的情报同样以最快速度摆在了他的案头。与其他人或焦虑、或轻视、或警惕的反应不同,范·迪门这位以精明、务实和战略眼光著称的新总督,从中看到了更深层次的机会。
“英国人……果然沉不住气了。”范·迪门对他的议会成员们说道,手指点着地图上珠江口的位置,“他们的失败,意料之中。明朝这头睡狮,或许身躯臃肿、反应迟缓,但它的爪牙依旧锋利,尤其是当它的巢穴受到直接威胁时。韦德尔的愚蠢,用鲜血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但是,先生们,英国人的行动,就像一条鲶鱼,搅浑了水池,也迫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我们的远东战略。科恩总督时代那种依靠舰队强攻、直接夺取贸易节点的策略,在面对中国时,似乎遇到了瓶颈。我们进攻澳门屡次受挫,与明朝的直接贸易要求也被坚决拒绝。我们需要新的途径。”
新的途径在哪里?范·迪门和VOC高层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地图上那个与福建海岸隔海相望的岛屿——台湾,以及那个实际控制着中国东南沿海贸易命脉的男人——郑芝龙。
“郑芝龙……”范·迪门沉吟着这个名字。对VOC而言,这是一个让他们又恨又怕又不得不倚重的名字。恨他垄断了对日贸易的利润源泉(生丝和白银),向他们收取高昂的“保护费”;怕他那只庞大的、熟悉本地水域的舰队,在近海作战中拥有巨大优势;倚重他作为获取中国商品,尤其是生丝和瓷器的最主要、有时甚至是唯一的稳定渠道。
过去,VOC的策略是双管齐下:一方面,试图通过武力威胁和直接谈判,逼迫明朝开放贸易,打破郑芝龙的垄断;另一方面,也不得不与郑芝龙进行艰苦的商业谈判,购买货物。但前者收效甚微,后者则让VOC感觉备受勒索。
现在,英国人的介入,加上之前与郑芝龙打交道积累的经验(包括几次不成功的武力冲突),让范·迪门意识到,或许到了调整策略的时候了。
“或许,”一位议员建议道,“我们可以尝试与郑芝龙建立一种更……更稳定的合作关系?甚至……结盟?”
“结盟?”另一些人表示怀疑,“与一个海盗出身的军阀?他能给我们什么?又想要什么?他的要价从来都不低!”
“他能给我们的,是通往中国内地市场的相对稳定的通道,是避免我们像英国人一样直接与整个明朝机器对撞的缓冲。”范·迪门分析道,“他想要的,无非是更多的财富、更大的权势,或许还有……对付他其他敌人的支持。”
他想起了情报中关于郑芝龙与明朝官府之间微妙关系的报告。郑芝龙虽被招安,但朝廷对其手握重兵、垄断海利始终心存忌惮,多方制衡。而郑芝龙在海上也有其他竞争对手,如刘香等其他海盗集团。
“如果我们能提供他需要的东西——比如,更先进的武器和技术?比如,在海上协助他打击他的竞争对手?比如,承认他在沿海贸易中的特殊地位并支付一笔可观的‘许可费’?”范·迪门提出了假设,“换取他给予我们更优惠的采购价格,保证我们货物的优先供应,甚至……帮助我们获得一块比热兰遮城更靠近大陆的、可以进行更大规模贸易的据点?”
这个想法很大胆。这意味着VOC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单干和武力征服的幻想,转而采取一种更灵活、更基于商业计算的“以夷制夷”(或者说是“与夷合作”)的策略。与郑芝龙这样一个强大的地方势力合作,虽然需要付出代价,但可能比直接挑战整个明朝帝国更划算、更高效。
经过激烈的辩论,VOC台湾议会最终达成了共识:尝试与郑芝龙进行新一轮的高级别、秘密谈判,探讨建立一种“新型战略合作关系”的可能性。范·迪门任命了一位以老练和耐心著称的高级商务员彼得·诺伊兹(PeterNuyts)——他之前与日本人打交道积累了丰富经验——作为特使,组建一个使团,前往福建与郑芝龙方面接触。
很快,一艘悬挂着VOC旗帜的轻型帆船,载着诺伊兹和他的随员,以及一份长长的、充满各种合作可能性(和陷阱)的谈判草案,离开了热兰遮城,驶向风浪莫测的台湾海峡,目的地——郑芝龙控制下的厦门或安海。
几乎在同一时间,郑芝龙也收到了荷兰人即将派来高级别使团的消息。他的情报网络高效得惊人。
“荷兰红毛夷要派特使来?”郑芝龙捻着下巴,脸上露出玩味的表情,“看来,英国佬这一闹,把很多人都闹醒了吗。他们终于想明白,光靠大炮,轰不开中国的金山银山了。”
他立刻召集了他的核心智囊团(其中包括他的弟弟郑芝虎、几位精通海事和商务的谋士,甚至还有一位曾为葡萄牙人服务、熟悉西方火器的工匠师傅)进行商议。
“荷兰人此次前来,绝非仅仅为了讨价还价买生丝。”一位谋士分析道,“英国人铩羽而归,让他们看到了直接对抗明朝的难度和风险。他们很可能想改变策略,试图与我们建立更深入的关系,甚至结盟,利用我们来打开局面。”
“结盟?与虎谋皮罢了。”郑芝虎性格勇猛,对洋人素无好感,“红毛夷狡诈无比,毫无信义可言。当年在澎湖,后来在台湾,劫掠我商船、杀戮我百姓之事还少吗?与他们合作,须防其反噬!”
郑芝龙点了点头:“芝虎说得对,荷兰人不可轻信。但他们船坚炮利,控制着南洋航线,也是事实。如今各方势力云集南海,我们虽强,但也不能同时与所有人为敌。或许……可以听听他们想说什么。”
他展现出一个成熟**家和商人的务实:“合作,不是不可以。但必须是在我们的主导之下,按照我们的规矩来。他们想要稳定的货源?可以。想要贸易便利?也可以谈。甚至,他们想借我们的手对付他们的老对头,比如澳门的葡萄牙人,或者那个不知死活的刘香,也不是不能商量。”
他的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但是,价钱必须让我们满意。我们要的,不仅仅是白银。他们的最新式火炮、造船技术、航海图……这些才是真正的好东西。另外,任何合作,都必须限制在我们的掌控范围内,绝不允许他们的势力渗透到岸上,威胁到我们的根本。”
他定下了谈判的基调:开放态度,谨慎接触,底线清晰,利益最大化。
几天后,荷兰特使诺伊兹的船队抵达了厦门港(此时已是郑芝龙的重要基地之一)。他们受到了郑芝龙部下高规格但也不失警惕的接待。诺伊兹被引往一处精心准备的馆驿,沿途他仔细观察着这个港口:船只林立,帆樯如云,码头上货物堆积如山,其中不少明显是准备运往日本或来自日本的货品。港内还有几艘明显经过改装、配备了多门火炮的大型战船,其规模和战斗力令人印象深刻。这一切都无声地展示着郑芝龙惊人的实力和对海洋的实际控制力。
正式的谈判在一间面朝大海、布置得既奢华又充满中国风情的厅堂内举行。郑芝龙并未立即现身,先是派了他的首席谈判代表与诺伊兹周旋。
诺伊兹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