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澳门风云--海上争霸300年 九连真人

第一百零七章 闽海枭雄的注视

小说:

澳门风云--海上争霸300年

作者:

九连真人

分类:

古典言情


珠江口那场短暂而激烈的炮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其涟漪远远超出了当事各方的想象,也传到了一双始终冷静观察着整个南中国海局势的眼睛耳中。
这双眼睛的主人,并不在澳门坚固的教堂里,不在马尼拉奢华的总督府内,也不在巴达维亚繁忙的商站中,甚至不在广州威严的官衙之内。他的目光,源自于福建沿海那片星罗棋布的海岛、那些穿梭如织的帆影、以及一支正在急速膨胀、令朝廷头痛、令洋人侧目的强大海上力量的核心——郑芝龙。
此刻,郑芝龙正坐镇于他位于福建安海(今晋江安海镇)的庞大宅邸兼指挥中心内。这里与其说是私人府邸,不如说是一个功能齐全的海上王国中枢。码头上停泊着各式各样的船只,从小巧灵活的哨船到庞大如城的福船、广船,甚至还有几艘经过改装、配备了西式火炮的欧式帆船。来自各地、各种肤色的水手、商人、使者在此川流不息,带来的信息如同汇入大海的江河,最终都流淌到郑芝龙的案头。
一份关于“英夷闯入虎门,与官军激战后败退”的详细报告,正摆在他的面前。提供情报的,既有他安插在广东官府的线人,也有往来于珠江口的商船首领,甚至可能包括与澳门葡人暗中交易的部下。
郑芝龙,年富力强,目光锐利,面容带着常年海风洗礼留下的沧桑与果决。他并未穿着官服(尽管他早已接受了明朝的招安,拥有“海防游击”、“五虎游击将军”等头衔),而是一身富商巨贾般的锦缎常服,但眉宇间那股掌控一切的枭雄气度,却远比任何官帽更能彰显他的权力。
他仔细阅读着报告上的每一个细节:英夷船舰的数量、火炮的威力、与明军交战的过程、最终败退的原因……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脑海中飞速运转,勾勒着事件的全貌,并评估着其深远影响。
“红毛英夷……”他喃喃自语,嘴角勾起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居然敢直接去撞虎门,比荷兰人还要愣头青。”
他对英国人并不陌生。近年来,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已经开始出现在印度和东南亚,与他的船队也有过零星接触和贸易竞争。他知道这是一股新兴的力量,船坚炮利,且充满侵略性。但此次事件,让他对英国人的风格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强硬、直接、但也缺乏在东方行事所必需的圆滑和耐心。
“澳门的佛郎机人,这次怕是暗中笑歪了嘴。”他对身旁的心腹谋士说道,“借刀**,玩得漂亮。可惜啊,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麻烦被赶走,却没看到更大的风浪还在后面。”
谋士躬身问道:“将军的意思是?”
“英国人不会善罢甘休的。”郑芝龙断言道,“他们挨了打,丢了面子,但也摸到了一点中国的底细。下次再来,绝不会这么简单了事。荷兰人、西班牙人,现在又加上英国人……这南海,是越来越热闹了。”
他的语气中,没有明朝官员那种“天朝上国”的虚骄,也没有澳门葡人那种“朝不保夕”的焦虑,反而带着一种近乎渔翁看鹬蚌相争的冷静,甚至是一丝兴奋。
郑芝龙的崛起之路,本身就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海上史诗。他出生于日本,早年混迹于澳门和马尼拉,通晓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甚至皈依了天主教(教名Nicolas),深度接触了西方的航海技术、火器和商业模式。他亦商亦盗,亦盗亦官,在明廷无力控制海疆的情况下,实际上成为了东南沿海的无冕之王。
他接受明朝招安,并非臣服,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权力扩张。招安给了他合法的外衣和官职,使他可以更方便地经营贸易、收取“报水”(保护费)、甚至打击不服从他的其他海商和海盗,进一步垄断利润丰厚的对日、对东南亚贸易航线。
他的商业模式复杂而高效:一方面,他控制着中国生丝、瓷器、糖等商品出口的源头,另一方面,他又掌控着来自日本的白银、来自东南亚的香料等进口渠道。他向所有往来东西洋的商船(包括葡萄牙、荷兰商船)发放令旗,收取费用,承诺保护其安全。谁敢不从他,他的舰队就会让谁船毁人亡。他甚至建立了一套类似保险和税收的完善体系,其商业网络的复杂和庞大,令荷兰东印度公司都为之惊叹又头痛。
因此,在郑芝龙看来,南海的纷争,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争霸,更是巨大的商业机会。西方列强的争斗,必然会影响贸易路线的安全和大宗商品的价格,而这,正是他这样的强者可以从中渔利的地方。
“荷兰人一直想绕过我们,直接打开中国的贸易大门,”郑芝龙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