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希朝说:“按照陛下的计划,还要两年才对外用兵,如果那四个羁縻地区有不服的势力,臣随时可以派部队扫平他们。”
春节前,中书省将李纯关于华襄分权和组建襄人部队的思路细化成一个方案,由崔群呈给李纯审核。
李纯认真看了一下,然后说道:
“关于襄人的其他限制措施,暂不公布,依然维持原来的襄三条就好,等完成第一波征服行动,在夷人地区组建行政机构时再确定。这个方案属于朝廷的内部材料,不宜张贴布告,年后把方案发到县一级,让县一级的官员掌握就好,那些襄人的县官会积极向自己的族人宣传。”
崔群说:“臣回去以后再修改一下,过完年,正月初七就派人发到各县,一个县只发一份,只给县的五人政务会成员传阅,然后就收回来。”
李纯道:“给了襄人一些权益以后,我们也省心了,襄人会积极参军,参与征服和治理夷人地区。组建襄人部队的事就由军事部牵头去抓,节后我们还有一场硬仗,听说裴度那边查到不少线索,年后朝廷的主要精力就要放在反腐行动上。”
崔群说:“虽然朝廷对官员们很照顾,但是在经济大潮下,很多人迷失了方向,**腐化重新抬头,是该狠狠地整治一番了。”
元和十五年初,刚过完春节,中书省就派人将华襄分权和组建襄人部队的方案下发到各道、州、县,只准在官员中传阅,而后全部回收由各道保管。
方案中重点讲了三个内容:一是朝廷后续计划远征夷人地区,朝廷的十个军团作为华人部队,在襄人地区组建襄人部队随同参加征服行动,将由军事部分批组建训练襄人部队。
二是征服夷人地区后,实行华襄共治并区分权益,道一级的所有官员和州一级的州、局两级官员由华人担任,州一级的科级以下公职人员和县一级的所有公职人员均由襄人担任。
三是对参加襄人部队和到夷人地区发展的人员实行优待政策,优先授予官职、公职,优先分配土地、房屋,经商、办厂、种地均赋税减半。
由于这些方案只发到县级官员传阅,民间只能靠口口相传,在流传过程中,不少人添加了自己的解读,成为百姓们热烈议论的内容。
华人们对朝廷又要发动远征活动非常高兴,觉得国家征服的地方越多,华人的地位越高,未来的生活越好,但是也有一些华人觉得分给襄人不少权益有些可惜。
襄人们则是存在一些争议,大部分人觉得襄人跟着华人远征夷人地区,襄人获取的权益不少,在方方面面享受优待,高夷人一等。
也有少数人认为,襄人跟着朝廷的部队去远征,存在风险,在夷人地区虽然有些特权,但是要远赴夷人地区也是麻烦,没有多少意义。
因为这个政策重点是针对襄人的,所以在华人中形成的影响不大,在襄人群体中则是经久不息的讨论。
很多有心参军或到夷人地区发展的,跑到官府打听情况,请人分析利弊,怕错失这个机会。有的襄人则对这个政策不太感冒,想着继续在老家发展,反正朝廷也不强迫,各选各的路。
元和十四年春节之后,正月还没过完,裴度就来到宫中向李纯反应,一些官员借过年之机大肆敛财,如果再不大力反腐,官员队伍将不可收拾。
对于官员队伍,李纯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他认为官员是治理国家的支柱,很多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更愿赏而不愿罚;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贪婪植根于人性之中,单靠少数榜样和自觉约束是不行的,必须采取一些刚猛措施,才能刹住歪风邪气。
李纯心中理想的反腐模式,是前世新加坡和北欧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的难度很大。
一是要求国家比较富裕,有足够的财力让官员队伍有较高的收入;二是监管的制度非常全面,让官员的贪腐行为无所遁形;三是全民具有一致的反贪共识,官员觉得贪腐可耻,人民觉得贪腐可恨,人人反对贪腐、打击贪腐。
从目前来说,唐朝三个条件都不具备。
第一,唐朝的经济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仍处于工业化的早期,要想给官员足够的物质基础还是有难度。
第二,什么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全方位的审计制度,在前世的政府都做不到,唐朝更不具备条件。
第三,在华夏有个上不了台面的思想,就是人人喊反贪、恨贪腐,都是反对和仇恨别人贪腐,却期望自己能够贪腐,那些高喊反贪的人,只要自己当了官还是照样贪腐。
李纯思考了一阵,就回归正题,向裴度问道:“朕知道你去年就开始提反腐的事情,但当时其他事情多,朕就没时间顾及此事,你可以把知道的情况详细说来。”
裴度说:“元和六年,还是卢侍中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陛下曾经搞过一次大规模的反腐行动,狠狠惩戒了一批贪腐的官员,后面又采取一些措施,还给官员们增加俸禄,整个官场的风气明显得到好转。后面朝廷一直忙着对外用兵、迁都、发展工商业等事情,就淡化了对官员的约束,不少官员的思想有所松懈,特别是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很多工商业者赚了大钱,有些官员的心态失衡了,开始想办法把手中的权力变现,暗地里****,已经形成了一股暗流,朝廷必须要采取措施进行遏制。”
李纯道:“你从去年就开始提此事,应该有所观察,意有所指吧,具体涉及哪些人。”
裴度说:“朝廷有举报制度,去年臣收到了一些举报和线索,共涉及不少部门的地方,其中举报最多的是交通部和鲁青道,但是反应情况的多,有切实证据的少,臣不敢贸然行动,所以就对这两个衙门进行重点观察,还是发现了一些情况。近些年,朝廷拨给交通部很多经费,用于修建铁路和普通道路,铁路运输和水上运输涉及的利益很大,有些官员就乘机中饱私囊,上行下效,**结很严重。鲁青道从上到下风气都很差,监督形成虚设,办事送礼成为潜规则,百姓怨气很重。”
李纯道:“你说的这两个衙门问题如此严重,不可能不涉及到主官,是不是刘元景和李逢吉有问题?”
裴度说:“臣掌握了一些关于他们涉案的证据和线索,但是还不全面,臣恳请皇上下旨,对两个衙门进行彻查,是清是浊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李纯道:“承平日久,有些人开始麻木了,任由欲望的驱使,不把朝廷的制度当回事,是该在反腐上烧一把火,朕同意你对两个衙门进行彻查,如果涉及到其他衙门、其他人,可以一并去查。”
接到李纯的旨意,裴度带着监察院的人全面进驻交通部,开展大规模的审计和调查,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涉及到大笔经费,成为调查的重点领域。
经过监察院一个多月的审计和调查,裴度发现交通部的经费使用存在严重的问题,共有五万多贯的铁路建设经费、运输费用被交通部各级官员**瓜分,加上交通部各级官员收受的贿赂两万多贯,合计有七万多贯的****金额,其中交通部尚书刘元景一个人****的金额就达两万贯。
按照当时正三品京官的俸禄计算,一年发俸30贯、禄米300石,全部折钱合计48贯,刘元景****的金额相当于其年收入的四百多倍,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额。
查完交通部,裴度又带人到鲁青道进行严查,又经过一个多月的审计调查,在鲁青道的官员队伍中,发现了五万多贯的****金额,其中鲁青道巡抚李逢吉一人****达1.6万多贯。
裴度关于对交通部、鲁青道的调查结果先后送到朝廷后,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李纯决定让中书省会同人事部和监察院,讨论对涉事官员的处分意见。
武元衡对****行为深恶痛绝,强烈要求严惩,呼吁对刘元景、李逢吉两个贪腐罪行严重的官员判处**,并掀起一轮反腐风暴,对官场进行大规模进行整治。
监察院正使裴度赞同武元衡的意见,并表示要扩大调查的范围,对其他涉贪涉腐的官员进行跟进调查,对刘元景、李逢吉等人曾经工作过的其他衙门进行调查,进一步深挖罪行。
崔群则认为,反腐要抓,但是贪腐情况古来有之,如果执法严苛、株连过多,将会影响大批官员,不利于政局稳定,建议将反腐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白居易、元稹等人赞同崔群的意见,认为刘元景等人对朝廷还是有一定功劳的,功过相抵,建议将其终身流放到肃慎。
武元衡、裴度和崔群、元稹、白居易等人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武元衡等人认为,如果如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