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科幻 > 世界江山一统志 唐风万里

第113章 巡游淮扬

小说:

世界江山一统志

作者:

唐风万里

分类:

网游科幻


慕青雨说:“皇上明察,微臣祖上正是鲜卑慕容氏的后裔,不过在隋朝的时候就已经成为汉人。”
说了几句话之后,李纯和几个官员坐上宿州准备的马车,前往宿州府衙,到了府衙之后,慕青雨一边引路,一边向李纯介绍:
“元和十五年迁都以后,宿州的驻地,由埇桥搬到了这里,此处位于涡河与淮河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发展迅速,短短五年,已汇集了五万多人口。”
李纯道:“不错,此处南临淮河,西靠涡河,对望禹王山,可谓是面山傍水,与夏原有几分相似,当初也是朕心中预选的迁都地点之一,只因地点偏东了一些,方才选在了夏原。”
慕青雨说:“陛下真是为了我们宿州选了一个福地,这里水运方便,又靠近夏原,来这边发展的人很多,城市的发展势头很好。”
说着,一行人进入宿州府衙餐厅,慕青雨为李纯一行准备了一桌淮扬菜,不简不奢,颇合李纯的意图。
几人用餐完毕以后,李纯又向慕青雨询问了一些宿州的情况,得知宿州物阜民安、经济富足,对宿州的治理情况颇为赞许。
最后,李纯对慕青雨说道:
“宿州作为京师的三辅之一,拱卫夏原的东面,地理位置重要,此处交通便利,临近京师,你们要用好这个地利条件,把宿州的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更好,让这里的百姓率先过上小**活,给其他地方树立一个榜样。”
慕青雨说:“臣和其他宿州同僚,一定不辜负陛下的期望,竭尽全力把宿州治理成富足安康之地。”
从宿州府衙出来以后,李纯带人在宿州简单看看,感觉宿州治理的确实不错,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和夏原一样欣欣向荣,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明显比其他地**不少。
李纯一行时间有限,走马观花看一下就赶到码头,返回船上,继续沿着淮河东行。
众人上船以后,李藩问道:“陛下,当初有那么多其他民族融入了华夏,后面华族还要不要再扩容,目前有不少襄族希望加入华族。”
李纯道:“民族融入是个长期过程,像慕容鲜卑本就和汉人临近,后面进入华夏后,也是经过数百年,才完全融入进来。而像原安南一带的骆越人,在汉朝就纳入朝廷的统治,到了唐朝还是没有融入进来。上次我们已经把近两百万已经汉化的其他民族纳入华族,不能再无底线的扩张。”
李藩说:“有人认为,把更多的民族吸收进来,可以让华夏民族更大更强。”
李纯道:“听起来是这么回事,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标准,盲目的吸收其他民族,一个民族里面居民信仰不同、语言不同、甚至肤色样貌和生活习惯都不同,结果就会搞成一个大杂烩,内部矛盾重重,只能是大而不强。”
李藩说:“陛下说的对,西晋的时候就有五胡乱华,尽管这几个民族后面都融入了华夏,但是也产生了巨大的破坏,每个民族确实要有自己的基本边界。”
天黑的时候,船队行至盱眙,在此停泊过夜。李纯想起南北朝时北魏拓跋焘曾率军在盱眙与刘宋的军队大战,为了霸业争得你死我活。
想想自己做了那么多努力,也算是为了华夏的霸业而奋斗,尚不知前景如何,不禁感慨唏嘘了一番。
船队一行,除了补充用水和其他物资,不再停留,一直行到广陵府才停下。船队行了好几天,李纯准备在广陵待上几天,就安排李藩在船上保留必要的看守人员,让其他随行人员可以下船活动一下。
淮扬道巡抚韦丹早已在码头等候,李纯等人下船后,韦丹等人赶忙叩拜施礼,一番寒暄后,李纯等人随韦丹进入广陵城。
此次是李纯第二次来广陵,只见广陵比十年前更加繁华,商业氛围浓厚,居民富足,感观上不亚于夏原。
众人到了淮扬道府衙,首先自然是一场接风宴,唐朝的官员都知道李纯不喜奢靡,所以淮扬道的招待也是中规中矩。
李纯等人吃完饭后,在府衙安排的房间内稍微休息一番,下午就带着几个随行官员召韦丹等几个淮扬道的官员询问情况。
李纯道:“朕平时久在京师,对全国各地的了解基本就是靠阅读各地发来的奏折,这次出来就是到现场了解各地的情况,韦爱卿可以把淮扬道的情况介绍一下。”
韦丹说:“淮扬道由原淮南道发展而来,原本东西长,南北窄,后面朝廷对我们的辖区进行调整,把舒州划给了江彭道,将润州和泗州、徐州、海州划给了我们,全道的区域更加合理总体扩大了一些,特别是广陵的南侧有了润州作为屏障。目前全道辖1府11州,共310万人口,年财政收入达400多万贯,算是全国发展比较好的道。”
李纯道:“淮扬道的确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好的道,为其他各道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朕甚感欣慰。现在淮扬的商人到全国各地做生意,声名鹊起,都知道大名鼎鼎的扬州帮。”
韦丹说:“陛下过奖了,淮扬一带的人善于经商,对于他们来说,哪里有商机就往哪里去,哪里能赚钱就往哪里去,常年在各地奔忙。”
李纯道:“朕这次出巡,一方面是到各地看看,另一方面是要看一下南征准备情况,待征服夷人地区以后,你们淮扬商人可以大展身手,到夷人地区做生意,赚钱的同时也给朝廷增加财政收入。”
韦丹说:“只要是有机会能赚钱的地方,肯定少不了淮扬的商人,目前朝廷的对外贸易还有些限制,以后如果放开了,到海外做生意肯定获利颇丰。”
李纯道:“朝廷这次对外发动战争,最重要的就是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华夏民族的经济环境,让华夏的工商界能够更好的赚钱。”
此时元稹来了兴趣,问道:“陛下,这次我们对外用兵,征服夷人地区后,重点是让华人在工商业上牟利?”
李纯道:“自古以来人们都是看重的土地的利益,但是土地就那么多,本是夷人的地方,襄人要去分一些,华人如果再去分就会闹出矛盾,华人可以另辟蹊径,在工商业上获取重利。”
崔右甫说:“这次出征夷人地区,我们华人部队打主力,最后土地还是襄人和夷人的,那华人不是很亏?”
李纯道:“你们呀,还是局限在传统思维上,农业的产出毕竟有限,以后工商业才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华人要懂得抓大放小,把农牧业的土地留给襄人和夷人就好。”
李藩说:“历朝历代,土地都是人民的命根子,如果华襄两族都从夷人手里夺取土地,势必会引起巨大的反抗,从工商业上下手,只需占用少量土地就可以创造出巨大的利润,确实是一步妙棋。”
李纯道:“夷人地区也不富裕,如果继续搞掠夺、压迫那一套,肯定会引起反抗,还是要想办法把那里的经济发展起来,华人尽量在增量中谋取权益。”
韦丹说:“陛下的思路让我等耳目一新,不知陛下此次来淮扬,要去哪几个地方看看,臣也好做个准备。”
李纯道:“十年前,朕就来过这里,对广陵的印象很深刻,这次在广陵可以再待上几天,你带朕和几个大臣看看广陵的的发展变化,然后就出发去润州,朕要看看那里的造船厂和镇东军。”
在广陵之后的几天里,韦丹带着李纯一行,参观了几个大型工厂、商行,还去了火车站、码头,又看了淮扬大学的建设现场,介绍了淮扬大学的筹备情况。
几天下来,李纯感觉淮扬不愧是经济发达、人文荟聚之地,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百姓生活富足,淮扬大学建设标准很高,不亚于朝廷举办的几所专科大学。
李承闽陪着萧嫔去了大明寺、瘦西湖等游赏了一番,参与南巡的其他人员也借机到广陵游玩了一番,采购了不少东西,船队也补充了一些物资,李纯等人在广陵活动结束后,船队就南出运河,抵达长江对面的润州。
润州又称京口,自古以来就位置重要,朝廷在这里设立了一个造船厂,镇东军也驻扎在这里,成为唐朝的一个军事重地。
李纯一行先去了润州造船厂,只见在码头上并列着六个船坞,正在同时建造六艘大船,既有战船,也有民船。李纯等人登岸后,润州造船厂的厂长林原卿,赶忙带人过来叩拜迎接。
韦丹介绍说:“此人就是这个造船厂的厂长林原卿,是科工部战船司的七品官,在润州造船厂一直尽心尽责,这些年主持建造不少质量上乘的战船和商船。”
李纯道:“林爱卿,你将造船厂的情况给朕介绍一下。”
林原卿赶忙说道:“我们润州造船厂还是在陛下的关心下建立起来的,目前有六个船坞,有技师和工人上千人,每年可以造船五十艘左右,目前是以造战船为主,也造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