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种田做美食》
回到家之后,姜南放下猪板油,她准备上山摘些艾草叶。
她打算做艾草皂。
夏暑愈烈,家里会采艾草来驱蚊,姜南在县上出摊子,也会点着放一旁。
艾草皂用来洗衣,净身可以驱蚊,最合适不过。
“嫂子,我也要跟着你上山。”
沈安放好东西,喝一口凉白开,又听见院子里的响声,他着急忙慌地从堂屋跑出来,一抬头就看见在院门口背着篓子的姜南。
听见喊声,姜南停下脚步,院子里一大一小两个人,一样的眼神看着自己,她颇有些无奈。
不过考虑到做皂需要其他的东西,她沉思后出声:“小安,今日你就不跟着嫂子上山,我有另一件事情交给你。”
沈安闻言,一脸高兴,适才还因为不让跟着去失落的表情,一下子变得明媚上扬。
“嫂子,我一定能做到的。”
姜南失笑,她都还没说是什么事情,这小孩就一脸的自信坚定。
她也没有卖关子,抬手揉一把小孩的脑袋,才说道:“一会你跟着你大哥去河道边上,看看有没有小蚌壳,要是有的话,你就给嫂子捡回来,有多少捡多少。”
“蚌壳?”
沈安心生困惑,不知道这东西有什么用。
年年夏日,河道的水都会退一些,露出河滩,上头有不少这东西。
既然是嫂子要的东西,那肯定是有大用处。
“好,我一定给嫂子捡回来。”
姜南说话并没有刻意压低声音,后头的沈确自然也是听见的。
他回家的这段时间,一直都是跟着姜南一起上山,亦或者是自己独自一人上山。
骤然改了平时的活计,他倒是有些不习惯了。
姜南说完,也没有再耽误时间,背着篓子,回身嘱咐沈确,在河道边要把沈安看好,不要让人掉下去,也不要让人下水玩。
话落,转身就走。
姜南这次上山,没有像往日那般探寻,夏日的林间,阳光洒进来,被密林分割成斑驳的树影,耳边嗡嗡嗡的声音,实在是烦人。
她先摘艾草,再看有没有野菜野果。
沈确自然是带着沈安到河道。露出来的河滩上,确实有不少蚌壳,他跟着沈安一起弯腰捡。
抬头看去,太阳已经往西走,河道两旁陡起的山峦遮住了灼热的日光。
潺潺流动的溪水,清澈见底,还能瞧见底下自由摆动的鱼儿。
沈确看一眼蹲在河滩捡蚌壳的沈安,而后脱掉鞋子,又挽起裤脚,下到河溪。
他拿过木桶,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在下游,及其有耐心又小心地往上靠近。
那只肥美的鱼儿尚不知危险来临,下流的溪水,让它自然而然地游入木桶可以网住的范围。
只一瞬,溪水绽起,桶里出现一条小鱼。
瞧着不算大,不过小臂算上手掌二分之一大小。
但沈确不嫌弃小,他喊了一声沈安。
沈安猛地回头看向站在河溪中的大哥,他兴奋地跑过来,眼神里满是跃跃欲试。
不消一刻,直接被沈确制止。
“捡多少了?”
沈安又蹬蹬蹬跑过去把桶提过来,铺了个底。
沈确想应当是够了。
他给桶里灌水,又把网住的鱼放进沈安的桶里。
沈安都来不及拒绝,他大哥转身又去抓鱼了。
等沈安两人到家,姜南和周氏已经开始准备第二日要出摊的食材了。
桑叶凉粉还能做一段时间,不过已经开始减少份量,转而增加凉糕的量。
姜南把熬油的猪板油分出来,她就开始处理艾草。
先切成碎,然后加水继续用圆木棍捣碎,最后过滤出艾草汁。
“小安,你们抓到鱼了!”
姜南刚把艾草汁做好,她见人回来,上去接过沈安手中提着的木桶,里头居然有鱼。
“大哥下河抓的。”
“那今天可以做鱼丸了。”
“哇,鱼丸,有鱼丸吃了!”
这是姜南第二次做鱼丸,沈安想到鱼丸的味道,沾一点辣子,可以做汤面吃,光是想想,他都觉着肚子在叫。
沈确耳朵一动,心里对鱼丸也好奇,他看一眼,姜南正在看蚌壳,他提着鱼,去处理。
院子外,沈确还能听见沈安说话。
“嫂子,蚌壳你用来做什么啊?”
“一会你就知道了。”
姜南从杂物间找出一个破烂的铁火盆,她先用泥巴堵住漏洞,放置在院中藤架子前侧,她倒出火炭。
第一步先把蚌壳烧制一下,才容易捣碎。做出来的粉末就是生石灰,制皂的主要成分。
做凉粉的草木灰也需要一些,过滤出碱液,用于皂化反应。
把碱液和生石灰粉混合在一起,二次过滤,静置沉淀一夜。
食用猪油熬好,姜南把碱液放在藤架子下头,盖上盖子,进到厨房,开始熬做艾草皂的猪油。
油熬到一半,外头传来孙婶喜气洋洋的喊声。
“周妹妹,小南。”
“二郎也在啊。”
孙柳和柳双儿进到院子,沈确端着处理好的鱼也跟着进来。
“孙姐姐,双儿,你们怎的有空过来。”
“周妹妹,小南呢?”
“婶子,双儿嫂嫂。”
姜南退出火灶里的柴块,剩下火星熬煮,她才出来。
孙柳一脸神秘地拉着人去到堂屋。
周氏当然没有拒绝,跟着一起去,几人刚坐下。
孙柳就拿出钱袋子,拿出一串串好的铜板,瞧着不算多,约莫二三十文。
只听孙柳道:“这是二十五文,是今日出摊的银钱。”
“这么多?”
“孙姐姐,你们今日也去出摊了!?”
周氏很震惊,这不是才学,立马就能出师了吗?
孙柳点点头,又继续说道:“还是小南有办法,她让我们先用豆浆馍馍去试试,看看能不能摆起来。”
“豆浆馍馍比香河肉饼好做,小南昨日走后,我又做了些,做出来,虽是形状不太好看,但味道却是不差。”
“还有豆浆,我和老头子早起准备好,又带着去邻县,推着板车,倒也方便。”
“正好家里有个瓦炉子,也是好运,第一次去,没交市金,我还怕被人赶呢,哪知道那位置没人,倒是便宜我家了。”
姜南和周氏都没有说话,就听孙柳一脸喜色地说着她刚到县上,把瓦炉子,小铁锅,不算大的蒸屉,木柴拿下来的时候,旁边摊贩一脸惊讶地看着他们,不知道说什么。
“哎呀,你是不知道,我把东西摆好,开始上火蒸的时候,他们更惊讶。”
孙柳和沈贵到镇上,心中其实是害怕不安的,但人都已经到这一步了,退缩已然没有用。
孙柳也不是那半途而废的人,她招呼着沈贵架起火,就开始热火朝天地蒸馍馍。
刚开始蒸好,两人都不好意思喊,但街道上卖包子的摊子,吆喝声一声盖过一声。
孙柳似乎也被激起斗志。
开始吆喝,慢慢迎来第一个食客。
买了豆浆馍馍,三文钱两个,比皮厚肉少的包子多一个,很多人都被这份量吸引。
第一个买好,就退到摊子一旁,撕掉桑叶,直接开吃,想来也是因为第一个食客的原因。<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