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皇家打工人日录 八个柠檬

7. 第七章 愚笨

小说:

皇家打工人日录

作者:

八个柠檬

分类:

穿越架空

正殿

宋嬷嬷叹息,对着墙抽了自己一嘴巴。

媚眼抛给瞎子看,小明愚笨的就跟小米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她就一点算计都不知道躲,备嫁禁足了还不安生,公然跟老赵走那么近,真不拿咱们娘娘当外人,一点不避讳。

白培养这么多年了,又养废了一个。

小明如今多犯忌讳的身份,还不快快收敛,偏生无法直接说与她听。

宋嬷嬷往佛堂看了过去,正是贤妃礼佛时候,也不好入内打扰。

待娘娘念上一刻钟,宋嬷嬷急忙上前搀扶她起来,扶到榻上坐下,脱了绣鞋。先揉膝盖,再揉腿肚子,然后才开口学舌赵嬷嬷今日言行。

宫里跪经的多了,一刻钟不算什么。宋嬷嬷就是看不得娘娘受苦,这才带了紧张。

贤妃不置可否,宋嬷嬷也不敢多说,娘娘有主意的紧,不耐烦底下人乱接话。

明娘子那边针扎不进,送进去一个崴泥一个,也不知道她怎么收拢的宫女,看着软绵绵的,见血都怕的人,管制的院里居然连个愿意往外传话的都没有。

宋嬷嬷自觉没做好,也是没脸多提,想着明日再把功课给压一压,好叫她消停消停。

外头小宫女高声道,穿的跟个大红包似的六殿下来了。

贤妃娘娘闭着眼,仿佛进来的不是她那宝贝大儿子。

宋嬷嬷退了出去,给这娘俩独处。

见宋嬷嬷出来,小宫女们都自觉退到廊下去。六殿下幼时还罢了,这都大了,怕他记恨,不敢看娘娘教育儿子。

宋嬷嬷就在门口站着,防着娘娘叫人。

六殿下还在变声期,声音略带嘶哑,宋嬷嬷不敢听,恨不得自己没长耳朵。

自打郡主向娘娘提起要小明做殿下侧妃之事,宋嬷嬷就敏锐察觉到娘娘心情一直不好。

本以为自家这位殿下会与郡主据理力争,没想到他是最先倒戈的,反过来劝娘娘,还教唆郡主奏到陛下那里,连转圜余地都没给娘娘留。

也不过是因为郡主应允柳氏入府,殿下心思就被引歪了。郡主刀山火海战场上,杀人出来的硬茬子,怎么是自家蜜罐子里长大的殿下能抵挡的。稍稍出手,正点在殿下心口。

每次,宋嬷嬷看着娘娘跪经,心就像苦汁子泡着似的。娘娘脾气过于温和,这都还关心郡主在边郡的日子难过,吃的、喝的、玩的从没忘给郡主送去。

殿内,母子俩说的却不是这回事。

“百花庄的事儿,你叫苏记插手了。”贤妃仍是闭着眼睛,声音空灵轻飘。

“儿子得封秦王,与长公主府早已撕撸不开,生意的事儿跟谁做不是做,就是叫述之那边的绸缎庄,做了点活计罢了。”六殿下看似不以为意,摆弄着腰间的缠枝纹样玉佩,悄悄抬眼去看自家母亲的脸色。

“何苦与你四哥争这个,百花庄本就不为图财,够嚼用即可。”贤妃睁开眼睛,定定望向儿子,正巧迎上老六的小眼神儿。

这小子机灵不到点儿上,太过记仇,小童儿脾气,不敲打够了,他不肯听。

老六被亲妈吓了一跳,下意识撇开眼睛,去看旁边多宝阁上的玉瓶,玉瓶里插着老梅,枝干苍劲交错,枝头红艳醒目,蕊心金灿生辉,定是佑月送来的。

这时节,还不是老梅盛开的时候,这一枝不晓得是多少人费尽心思养出来的。

李佑月,正是遂安公主闺名。

“李桢,适可而止。”贤妃警告儿子。

这世上,有些人任性,付出代价的却是另一些人。

李桢,是老六·六殿下·秦王的大名。

挨了老娘一顿咳,还被吓一跳,据理力争也没争过,连一碗茶都没得,李桢垂头丧气出宫。

他骑马横穿长街,去长公主府找苏记。

随行护卫警惕的看向四周,倒不是京城治安大坏,主要是秦王殿下幼时便得罪了齐王殿下,这些年没少被针对,出了宫也不消停。

齐王路子野,爱给弟弟送惊喜。

大街上一个月连着碰见三回突然窜出来要找秦王伸冤的少年、中年、老年。要么就兜头一盆凉水泼下来,上面是轻掩门扉的少女。或者遇上疾驰的疯马拉车,必是某位大员的家眷。

想象力有多丰富,秦王的遭遇就有多奇葩,也是给他们搞应激了。

宫中安排的护卫不敢掺和皇子间的事儿,难免束手束脚,叫李桢告到了陛下那里,换上了南军骁将。

南军回京换防,发现京中事,可比大漠有意思。

到了长公主府,李桢也不见外,进去溜达一圈,门口不敢拦,各处仆从侍女纷纷见礼。

前厅没见到人,一问才知道苏记在隔壁秦王府盯工。

孟冬时节,有什么好干的。李桢费解,掉头去了自己府上。马鞭扔给门口的小厮,小厮利落接下,拉着马匹走了。

李桢自顾自往前走,护卫也把马匹都交给门前相熟的小厮,跟了上去。

比起秦州,京城在南方,还未下雪,气温还算适宜,老匠人说赶赶还能继续盘炕,火墙也勉强可以建起来,但不好干燥,会耽误工夫儿。

苏记决定先试试看,他一向充满不断尝试的勇气。

李桢在宫里受了老娘的气,心中不服,出了宫竟然寻不到一个能说话的。

太子大兄身体不好,皇后娘娘拖着病体劝了,这才开始将养,李桢不想给他添负担。

红颜知己面前,男子汉不能露怯,所以不好去翻柳家墙头。

伴读子弟,行事荒诞,趋炎附势之徒,焉能与野鸡讲鸿鹄之思。

勋贵亲戚,少有看得上的眼的,有数的那么俩,都不在京。

其余护卫都是下属,说说宏图大志、未来可期还行,家长里短张不开嘴。

好在还有一个苏记,是无话不谈的。

李桢才不在意火墙之类的匠事,他拉着一袖子泥水的苏记出来,也不嫌腌臜,带他回隔壁换衣服,又叫人备酒。

苏记留下家令许业盯着,许业在门口守着,等赵嬷嬷一回来,立马拉了谒者荀真过来,术业有专攻,除长史那等专权意气之辈,谁也不是全才啊。

谒者荀真,是工程兵出身,打洞能力远远超过他的口才。

赵嬷嬷出宫后闻讯赶来,行礼如仪,听说要酒,立即安排整治一桌席面,高声叫拿了好酒来。

实则是给的上好果酒,六殿下才多大,谁敢让他喝烈酒。

这边护卫们也都整上一桌好菜,叫王府这边的侍卫先陪着用。都是大漠上转悠过的好汉子,聊天吹牛,对胃口。

就像明媚猜的那样,李桢是真喜欢苏述之这个人,真爱。

述之好,既不会向老娘一样对他全是否定,动不动就告诉他适可而止。也不会向师傅们似的那么多要求,拿着皇命压他。也不是下属奴仆那种谄媚依从,必有所求。与文卿也不同,是男人之间坦率的交流。

除了太子,他也没跟哪个兄弟处出多余的感情。进桂宫读书的时候,老二、老三都已经去封地了。老四不是个东西不爱搭理,老五沉默寡言不对脾气,老七往下都太小。

也就述之了。

还好,还有个苏述之。

是朋友。

李桢坐在前厅堂屋喝着茶,抱着银胎珐琅镶嵌花鸟图案的手炉,小厮伺候着脱了脚上的绒毛羊皮短马靴,套上软底便鞋,踩上铜脚炉,里头是尚有余温的木炭。

东南西北四个三层掐丝珐琅材质的火熏炉,噼里啪啦的燃着炭火,上面罩着铜丝镂空仙鹤罩,青烟袅袅,浓郁甜美透着一丝辛辣,是用惯了的丁香调儿。

哼着市井俚曲,独自呆了半晌儿,他觉得热。

叫小厮上来伺候着脱了大衣裳,快步去了里间屏风后小解,又有两个小厮忙陪着,撩帘子,提衣服,送水盆,拿胰子,撒香粉,递帕子,伺候着换上轻便的衣裳,是一套窄袖圆领大红袍服,金丝绣缠枝团花,小子们忙活的满头汗,伺候着这尊玉娃娃一般的王爷。

他的随侍太监没带出来,待久了觉得处处都不合意。

一想到述之爱独处,这帮小厮们没怎么近身伺候过,勉强忍受了他们笨拙的动作。

苏记也不同殿下客气,干脆利落到后院洗了澡,才换衣服出来。

李桢瞧过去,见他半新不旧的家常白衫单衣,罩上素青色宽袍,头发半湿不干,一根木簪子挽起,半披散着。衬着述之越发气质高洁,不与世俗同流。他眉目低垂时,便如利剑归鞘,少了几分金锐气息。

一顿茶莫名其妙给李桢喝没了脾气,见了苏记,也没那么多怨气要发泄了。

苏记不以为意,知道他脾气来的快,去得快。

上菜,上酒,丫头小子们鱼贯而入,不一会儿,一桌席面就摆上了。

李桢特特叫人挪了熏炉过来,就近给述之烘发。

苏记不免心生感动,秦王殿下赤子心性,真情实意,不可多得。

听说,早年间皇帝也是这样的心性做派,热情、多情、重情。

这样一想,无端又冷了心肠。

不耐叫人伺候着用膳,把低头预备侍膳的丫头都赶了出去,一帮人围着,会让李桢想起,在宫里被人管吃管喝的苦恼。

他俩用膳,也就说是席面,最多六个碟子,再多的话,伸长胳膊够不着。

桌上多是常见的下酒菜,烧尾鱼、冷修羊、五生盘、五辛盘、胡饼、蜜饯等。

半下午的,还没到饿时候。

两人碰了一盅酒,各自喝了,酸甜的。

李桢一直都是喝这个,仿佛暂时脱离了管制一般,大口灌下去,其实十多年的规矩底子,多大口也豪迈不起来。

他最羡慕述之,这等上过战场的男子,一举一动都自在,充满男儿气概。

酒液入口,苏记眉毛一抽,也灌了进去。

话题从老四多么不是东西,老娘不理解他,转到苏记在摆弄的火炕。

李桢叨叨叨,苏记听听听。

说出来就痛快了,李桢最喜欢找苏记倾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安静居多,偶尔给的反应恰到好处,能点到心口上,叫李桢顿生知己之感。

这世上的少年郎,有才华横溢的,有穷奢极欲的,有清心静气的,有爱美色风流的,有修桥铺路、怜贫惜弱的,有横行霸道、无恶不作的。就是没有哪个仿佛苏记一样,是照着模子画出来,给他李桢排忧解难来的。

下午喝到晚上,撤了下酒菜上晚膳。

李桢连说带喝,一开始还碰杯,后来就自己说着自己喝,主打一个吨·吨·吨。

他这辈子最大的挫折就是,打老四不死,叫老娘骂。

苏记不劝他用膳,他也知道自己拿筷子找肉吃。两碗羊肉汤泡馍搭着三壶酒下去,六殿下成了醉殿下,直接就睡在里间火炕上了。

赵嬷嬷过来,见这意思是晚上不走了,趁着宫门未关,使人入宫禀告,安排护卫住下。

苏记自己用膳,他不好酒,也不好美食,给什么吃什么,主打一个好养活。

这边轻手轻脚撤了席面,那头殿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