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成后,沈清沉心情出奇地好,直到在太医院翻查当值表仍然悠悠地哼着细曲。
她之所以要查当年的当值表,是因吕太医告知她,太医虽一向替帝后妃子与宫人看诊,可偶尔也会因陛下恩宠的臣子生病,宣太医前往府上出诊。经此一言,便猛地启发到了沈清沉:这许昌能参与到的环节,有且仅有告病让陛下宣太医探视。太子之所以非许昌不可,一是利用太医院敛财一事不可张扬,越少无关人等知道越好,免得节外生枝;二是许昌作为许子溪的养父,有这层裙带关系,他定不可能弃许子溪不顾,哪怕他再不愿意;三是许昌既然能答应同流合污,就不可能将此事捅出去,后顾无忧,这比让太子再去寻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臣参与要来得保险与干净利索。一石三鸟,沈清沉能想到,作为组局者的沈驰润自然更是清楚。有许昌这样好用的棋子,沈驰润怎么可能放过他?
理论成立,接下来沈清沉便只需要验证当年许昌是否真的通过告病参与诬陷张京墨。而验证许昌是否曾经通过告病参与诬陷张京墨,只需要查验当年的当值表,便可得知张京墨是否有为许昌探过病。太医院每天当值的太医不同,一般只会宣当天当值的太医出宫替臣子看诊,很少会跳过当值太医宣放值的太医。只要太子掌握了张京墨的当值时间,再让许昌告病求陛下赐医,便容易许多。
众人翻查着当年的当值表及出诊记录,想从中找到有关张京墨被冤枉偷换药材处死一案的线索。依照沈清沉的思路,只要找到当天的当值表和出诊记录,证明张京墨曾经替许昌看过诊,便可破解许昌在此案参与的一环。
“找到了!”听见陈孝霖的呼喊声,众人也一同围到她身边,“是张京墨的出诊记录!”
找到了是找到了,然而那记录上的墨点实在令人沮丧,“沈驰润...”沈清沉气不打一处出,没想到沈驰润也早已想到这一环,提前在出诊记录上涂上墨点。出诊记录已然被毁,她唯一的机会便只剩下当值表了。
“殿下,当值表找到了。”吕太医欣喜若狂的声音很快又消沉下去,“可是...”沈清沉看着他脸色凝重,甚是不解,伸手去拿那厚厚的一本当值表,“怎么?连当值表也被涂上墨点了?”
“不是...”吕太医这人正直,唯独是说话不利索这点让人不痛快。顺着日期一个个查阅,沈清沉终于看见了那一天的当值表,然而出乎意料的是——
那天当值的并不是张京墨。
“不是张京墨...”沈清沉随即开始对脑海中的推理进行复盘,她不懂,到底是哪一环出现了差错。沈驰润确确实实利用了许昌,而许昌能在这诬陷案中参与的一环也只有告病求皇帝宣太医探视,可当值表上又为何写的不是张京墨的姓名呢?倘若沈驰润与她之间并无信息差,他得到的也只会是这张没有张京墨当值记录的当值表。那么他又该如何设局呢?
“吕太医,什么情况下皇帝才会跳过当值的太医宣其他太医出宫探视?”为了排除一切可能影响推理结果的因素,沈清沉有必要搞清楚这一点。
吕右垂下脑袋思索,倒吸一口凉气,“大约是当值太医临时告病,或者有其他要务在身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改宣放值的太医出宫探视。”
当值太医临时告病比起谎称要务在身的可操性要高,至少前者无需担心再背上个欺君之罪的名号。可是太子与许子溪如果要在中间多制造这么一环来增加破案难度的话,诬陷张京墨一事的保密性就会大幅降低。所为事以密成,他当真会冒着被张京墨发现的风险如此大费周章地从中周旋,就为了在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秋后算账时给探案者增加难度?这未免也太不符合逻辑了。
“改宣的人选由谁来定?”
“那自然是御医主了。”吕右虽然进宫的日子短,许多规条都未能烂熟于心,可这一点他还是能够肯定的。
经此一言沈清沉便理解了,许子溪有一个既不用冒险,又可在此事上加一道保险的法子。如此一来他既不用担心皇帝赐御医探视的时间不可控,因为皇帝无论何时赐医,他都只需直接令张京墨去探视即可;二来也不用大费周章地团结整个太医院,就为了诬陷张京墨一事,因为他自己一个就能做到这其中的所有准备功夫。
可是既然这样的理论能够成立,也就意味着沈清沉从前的推理大多数都不受用了,当值表与出诊记录都不能再作为指证许子溪与太子的证据了。那么此案又该从何查起?沈清沉一筹莫展。
对着现有的线索,她只得重新梳理,希望能从中获取从前遗漏的蛛丝马迹。
她现在从张之儒处得到的线索是张京墨被诬陷利用职便在太医院处偷换药材,以此谋取私利。又已知参与诬陷一事的人有且仅有四位,倘若被当刀使的皇帝不算的话,那便是张京墨、许子溪、许昌与沈驰润四人。
从开头来推理的话,这案子一开始就不可能是倒卖药材的两人故意将事情捅出去,再去寻一个替死鬼。倘若他们是故意把这事捅出来,再找一个替死鬼帮他们背锅的话,同样的,他们也会有被查到头上的风险。如果可以选择,他们两个一定不会优先选择将此事说出去。有了倒卖药材一事被发觉,他们才会动了想要找替死鬼的心思。所以他们设局让张京墨替死一事,一定是偶然触发的。
有了这一层的推理,再来想为什么是张京墨?两人倒卖药材牟利的事,太医院上下都知晓,为何唯独要诬陷张京墨?两件事的关联,沈清沉本不太确定。可经过吕右将药材调换回去一事,便可知道太医院上下对两人利用药材谋私利一事的态度,大多都是默许与盲从甚至是附和的。既然大部分的人都不会选择将此事说出去,就更不可能导致此事败露,也就失去了作案的先决条件——谋私利一事东窗事发。所以选择张京墨替死与谋私利一事东窗事发存在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