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支书狱中坦白,私挖煤矿为掩盖盗取国家资源。村民立誓守护家园,陈砚秋黑板报成历史见证。新生活在前方展开。
黑松岭的春天来得迟,但终究还是来了。积雪消融,露出底下黝黑的土地,溪水挣脱了冰层的束缚,潺潺流动,带着生机。兰心沟旁,苏兰墓前的泥土已经踏实,新立的木碑在阳光下显得朴素而庄严。
老支书和周大壮被押送公社后,经过审讯,对罪行供认不讳。县里传来了更详细的消息,连同那个在公社接应他们的王主任也一并落网。原来,他们所谓的“私挖煤矿”,规模远比想象的要大,甚至涉嫌盗取和倒卖国家计划内的勘探资料和初期开采设备,所谓的“修水库”立项,根本就是为了掩盖这一切而精心编织的、骗取拨款和资源的幌子。苏兰发现的,不仅仅是偷挖几块煤那么简单,而是足以震动县里甚至更高层面的、系统性的蛀虫行为。这也解释了为何老支书等人要不惜一切代价、用尽各种手段(包括利用瓦斯致幻制造恐怖氛围)来灭口和掩盖。
消息传回黑松岭,村民们在震惊之余,更是涌起一股被愚弄和背叛的巨大愤怒。他们曾经敬畏的“支书”,竟然是一条吞噬集体和国家利益的硕鼠!
张铁蛋作为村里新的主心骨,组织村民开了一次大会。没有激昂的口号,只有沉痛的反思和务实的安排。他站在曾经老支书发号施令的地方,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
“乡亲们,咱们黑松岭,被人当枪使了十年!十年啊!苏兰知青死了,老栓叔死了,咱们自己吓自己,也差点把自己逼疯!这教训,够不够惨痛?!”
台下鸦雀无声,只有沉重的呼吸和偶尔压抑的啜泣。
“往后,”张铁蛋目光扫过每一张熟悉的面孔,“咱们得把眼睛擦亮!地下的煤,是国家的,谁也不能乱动!咱们黑松岭的人,要靠自己的双手,正正经经地把日子过好!兰心沟的水要看好,黑松岭的树要护好,不能再让歪风邪气钻了空子!”
“对!铁蛋说得对!”
“咱们听铁蛋的!”
民心在这一刻真正凝聚起来。过去的恐惧和麻木,化为了守护家园、开创未来的决心。
陈砚秋和李红梅站在人群后面,看着这一幕。陈砚秋的手中,依旧习惯性地摩挲着那支钢笔。他知道,法律的审判可以结束罪恶,但心灵的创伤和信任的重建,需要时间,更需要行动。
他再次更新了村部的黑板报。这一次,标题是“新生”。他画下了消融的冰雪,发芽的树苗,清澈的溪流,还有在田间地头忙碌的村民身影。他在旁边写道:“土地无言,记录沧桑;人心向善,孕育希望。告别过去,脚踏实地,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新黑松岭。”
这黑板报,不再仅仅是他个人的记录,更成了黑松岭变迁的公共日记,一种无声的誓言和集体的记忆。
赵晓燕的“义诊日”渐渐有了名气,连邻村也有人慕名而来。她依旧带着那本包着红布的《本草纲目》,神情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自信从容。二柱成了她最得力的助手,虽然话还是不多,但做事极其认真可靠,眼神里的阴霾被一种专注的光芒取代。村里人开始用一种新的、带着尊重和善意的眼光看待他们。
二柱娘仿佛年轻了几岁,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她主动承担起照顾村里几户孤寡老人的责任,将积攒了十年的力气和热情,都倾注到了新的生活里。
陈砚秋和李红梅的关系,在共同的经历和选择中,愈发深厚而自然。他们之间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只有日常的默契与扶持。陈砚秋负责规划村里的文化宣传和一部分生产安排,李红梅则凭着细心和在上海练就的见识,帮着张铁蛋整理账目,管理物资。闲暇时,他们会一起沿着兰心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