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兴安七年、隋元初四年四月,魏杨太后于永宁宫中病逝。
虽然杨氏逆贼叛逃去江东称帝,曹壬给杨太后的一应用度却从未减少,对杨氏留在北方的女眷也不曾追究。
杨氏一族叛逃时,瑶光长公主在城外别院闭门不出,并未随杨三郎去荆州。
她嫁杨三郎后生育过三男一女,可惜两男一女已夭折,活下来的儿子幼时高热不止后成了傻子,如今已满十三,却只有三四岁孩童的智力。
为此,杨三郎对她越来越嫌弃,以致于起事时都不曾知会她,去荆州也只带走了侍妾和侍妾生的孩子们。
杨氏一族急匆匆逃去荆州,却无一人去宫中接走杨太后,杨太后知道杨宪在江东称帝后就病了。
哪怕长公主常带着外孙去宫里看望,她也不曾振作起来,她常在长公主面前自责对不起女儿,对不起外孙。
杨太后临终前交代遗言,因无脸与先帝合葬,想回杨氏祖坟,长公主便按遗言把杨太后葬入了杨氏祖坟。
一同葬回去的还有前太子妃,前太子妃在杨氏未起事前嫁给赵郡李氏续弦。
杨氏起事失败后,赵郡李氏想把她交给朝廷处置,素来性格刚烈的她随即悬梁自尽。
她曾是令杨蓁蓁骄傲自豪的姐姐,她的优秀成了母亲不断鞭策杨蓁蓁的理由,曾经几度成为杨蓁蓁的童年阴影。
这次长公主和杨蓁蓁把她葬回杨氏祖坟,也算让她找到最终的归宿。
女医署的女童已经逐渐长大,除了洛阳,陆萸在冀州、雍州、徐州、幽州开了女医署分馆,那些已经可以随医官出诊的女童被分去了这些地方。
一些确实无学医天赋的孩子,则被分去了她去年创办的纺织厂,还有一些被分去了谢氏庄园的造纸坊和印刷厂。
这两年内乱后又与鲜卑开战,送来女医署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最后都被陆萸妥善安排了。
北境战事结束后,曹壬让朝廷在洛阳城外东北角的位置建了一座烈士陵园,烈士陵园正中,在松柏的环抱中耸立着一座十几米高的纪念碑。
而在纪念碑周围,按战事发生地,树立有无数个刻有烈士姓名的墓碑。
烈士陵园完工之日,曹壬让白马寺众僧人为墓碑上的烈士们诵经超度,并昭告天下,凡想要祭奠烈士者,皆可前往烈士陵园祭奠。
大魏的烈士陵园一经昭告天下,随杨氏南渡的西郊大营的兵将就有几千人偷偷逃回了北方。
这些去而复返的叛军,曹壬没有拒绝,只是把他们打乱后,重新收编去了不同的军营,一些威望甚高且不服管教的将领去到新的军营后被偷偷处决了。
随着曹晖一日日长大,大魏的朝廷也如初春的太阳,冉冉升起逐渐壮大。
魏兴安八年,隋元初五年八月,隋开国皇帝杨宪终于走完最后时光。
五年的时间,大隋并没有他预想中那样蒸蒸日上,更没有强大起来,反而如自己走向暮年一般慢慢走向了衰落。
早已疲惫不堪的他看着愈演愈烈的党争,看着朝臣们沉迷于服用仙散,看着三个儿子为争太子之位明争暗斗,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时,他反而觉得是一种解脱。
哪怕有朝臣无数次向他举荐名动江东的天师教仙长,他亦不想继续苟延残喘。
他觉得做皇帝太累了,他只想好好休息,哪怕一睡后永远不会醒来。
他想,北伐注定无望,或许在死后可以魂归故里。
在生命的最后,他把杨三郎喊到床前,“你没有章儿手中的兵权,亦没有充儿聪慧,我走后,你就让章儿给你封个亲王去广州吧。”
“所以,父皇是想让长兄继承您的皇位吗?”
杨三郎怎么也没想到,一直是他在悉心照顾父皇,也是他陪伴父皇的时间最久,父皇却把皇位传给了远在荆州的长兄。
他心底不服,问出这句话的时候,眼中带着不甘和狠厉。
杨宪的视线已经渐渐模糊,却仍挣扎着用尽最后的力气回,“你不是朱氏的对手,若让你继位,肯定,肯定”
他想说肯定不得善终,可最终没能说出口。
杨三郎见杨宪彻底断气后,眼中的悲伤迅速散去。
他擦了擦眼泪,起身告诉杨宪的内侍秘不发丧,然后迅速让人去找朱慎。
杨氏在江东建隋,为站稳脚跟,江东的世家都受到重用,除了张氏。
张氏女嫁给曹善为侧妃后,与杨琇莹争宠,导致杨琇莹一直无所出,杨氏至江东后便开始对张氏清算。
张氏被清算时,嫁给张兴的朱琳终于回到了朱氏,此时的她早已没有少女时的天真烂漫,一心只想求得权势。
于是,姿色不减当年的她被朱慎送给了杨三郎,虽只是侍妾,但杨三郎的正妻没有渡江,这些年她被杨三郎宠得仿若正妻一般。
她知道杨三郎想要的是朱氏支持他为太子,而她所求只是他成功继位后,许她后位。
隋元初五年五月,杨三郎联合朱氏发动政变,先假借杨宪的名义传旨给杨章速回建邺。
杨章收到旨意,手下谋臣劝说他不要去,可他狂妄自大,认为两个弟弟都是既无谋虑又无兵权,肯定不敢对他如何。
后来在谋臣的多番劝说下才带着一万将士顺江而下,奈何才至建邺城几里外就遭遇了朱氏兵将的埋伏。
朱氏盘踞江东多年,水上作战技术比杨氏兵将强,杨章的一万兵马瞬间被朱氏打得溃不成军。
杨章迅速逃上岸后,带着残兵逃去建邺城,却在刚入城门后,被站在城楼上的伏兵射杀。
伏兵口中喊着,“听尚书令之命,射杀逆贼杨章。”
杨章至死都以为想要对他赶尽杀绝的人是尚书令杨充。
杨章被射杀后,宫中传来皇帝的死讯,杨充听到丧钟忙从尚书台奔入皇宫,却被杨三郎带兵迅速包围。
“二兄,我不知你竟如此狼子野心,父皇刚病逝,您竟将前来探病的大兄射杀在城门口,我如今要替父皇处决你这不忠不孝之人。”
杨三郎当着前来奔丧的朝臣的面,字字珠玑,不待杨充解释一二,迅速将杨充射杀。
杨充的同党见状,慌乱不已。
杨三郎狠厉一笑,“众卿不用惊慌,逆贼已伏诛,我不会秋后算账,众卿准备国丧吧。”
杨宪其实早就把传位诏书拟好交给尚书台,可作为尚书令的杨充不想长兄继位,所以一直压着。
今日听闻杨章被射杀时,他心情激动只想着要即刻控制住皇宫,却不曾想一直唯唯诺诺只会拍马屁的弟弟,竟然也有这般迅速且狠绝的手段。
杨宪驾崩后,杨三郎登基,封朱琳为后,改年号为隋元平元年,封朱慎为大司马大将军,镇守荆州。
同年十二月,新帝杨三郎于宫中突然暴毙,皇后朱琳称太后,扶幼子登基,改年号为元延,太后传朱慎回朝,封其为摄政王。
大魏兴安九年、隋元延元年六月,江东世家和北方世家为抢占资源,发生大规模内乱,部分曾经南渡的北方世家不堪内乱,从南方逃回北方。
同年十一月,世家内乱未停,天师教带领百姓反抗世家,隋朝廷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中。
大魏兴安十年、隋元延二年,春三月,陆烈领八万大军攻打荆州,隋摄政王朱慎即刻赶回荆州迎战。
谁知,战事才持续半个月,江澈领四万兵马从逍遥津入江东,江东的世家本就是墙头草,除了朱氏留在建邺的兵马,无任何世家抵抗。
和当年收复孙吴一样,朱慎还在荆州苦苦应敌,身后的朱琳和新帝早已携江东世家开城门迎接江澈的兵马入建邺城。
朱慎听说隋帝已投降时,突然想起了儿时读到陆抗的儿子们带兵顽强抵抗敌军那段历史时,父亲和他说过的话。
父亲和他说,“陆氏就是愚忠,孙吴气数已尽,并不值得陆氏继续效忠。”
如今,大隋的气数已尽,他苦苦抵抗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又过半月,传来广州牧投降的消息,朱慎终于放弃抵抗。
荆州大捷后,陆烈领兵回北方,陆纯则接收了荆州。
昔年好友再次相见,竟然是在这样的场合下。
朱慎曾领兵追杀北上的陆氏族人,若非陆氏早有准备,江那边又有定北侯带兵接应,恐怕陆、魏、姚三家的人都要惨死朱慎手中。
所以陆纯对朱慎早无当年的情谊,他亲自带人抓捕朱慎,也只是念在当年陆萸在华彩阁出事时,朱慎没有把他的去向透露分毫。
朱慎知道成王败寇,所以被锁拿时没有做出反抗。
“你没有话与我说吗”他问陆纯。
“没有!”陆纯冷冷地回。
“可我有话说,让他们都退下”
陆纯的属下不想离去,朱慎接着开口,“谢洐在我手中”
陆纯闻言,眼中瞳孔一震,忙让兵将们都退了出去。
他眼神冷冽地看着朱慎,“你想做什么?”
“我想见谢皇后”朱慎见陆纯的表情便猜到自己赌对了。
“你休想!”陆纯立即出声拒绝。
“你没资格替谢皇后拒绝”朱慎说这话时嘴角带着笑。
若真如他猜测的那样,善良如她,怎会放弃谢洐。
陆纯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若真让谢洐出事,妹妹肯定这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看出他的犹豫,朱慎接着开口,“我已是阶下囚,并不会伤害到皇后,你有什么可犹豫的?”
“知到是阶下囚,为何还要见她?”陆纯反问。
“我只是想解惑而已,待解了心中疑惑,我会让人放了谢洐。”
顿一下,朱慎接着开口,“我想在陆氏当年的学堂见谢皇后,你不要浪费时间,我怕谢洐等不到你们营救。”
陆纯确实不敢耽搁,因为他不知道谢洐被朱慎关在哪里。
消息传回昭阳殿的时候,陆萸正在陪曹晖写字。
曹晖已四岁多,启蒙已有半年,小小的手写的字却比陆萸当年好太多,她时常感叹他肯定是遗传了曹壬。
见到曹壬一脸郁色的从外面进来,她忙让青琼将曹晖带去院中玩耍。
曹壬素来喜怒不形于色,她很少见他这样的表情,急切地问,“出了何事?江东生变了?”
曹壬把朱慎的要求和陆萸说完以后,咬牙恨声道,“早知会这样,当初就该想办法把他杀掉。”
他对朱慎起过杀心,就是在听到朱慎在朱太守府中逼陆萸举起匕首时,不过那时他袈裟在身,故只得诵经平复心中的怒火。
“我去见他”陆萸没有犹豫,正如朱慎所言,她怕谢洐等不了太久。
“我知你会答应赴约,所以已想好对策,我随你一起去”曹壬答。
“你不可离开洛阳”陆萸打断。
“若我不能随行,我就让你出不了宫”曹壬这次却异常坚定。
“你”陆萸还想争辩,曹壬出言打断,“江东已收复,我去江东可以做一番部署,也不算全为你,且历代帝王御驾亲征也是常有的事,我此番至多算是去打扫战场。”
“那洛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