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远上天山

第 92 章 092林叙日常

小说:

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作者:

远上天山

分类:

现代言情

第九十二章

驱逐舰毕竟是大项目,方案大致确定之后,领导们的决断也下得相当快——燃气轮机找国外进口,舰炮武器系统的配置,则以已有的国产系统为主。

火力主打一个猛字,精细上则略显不足,不过目前制导炮弹还没有投入使用,只要搜索雷达、跟踪雷达等配备到位了,火力的精确性同样能够得到保证。

作为项目组的一员,林叙不需要全程跟进舰艇的建造,不过从舰艇宣布建造的那天开始,林叙就开始跑大连厂的生产车间了。

用卫强的话说,林叙这是在偷师。

“来都来了,不偷学点怎么行?”林叙感慨道,“可惜咱们看不到它参战的样子。”

一般来说,驱逐舰上配备的武器数量不会少,防空导弹、反舰导弹、鱼雷、反潜导弹、深水炸弹、舰炮……能轰的全轰上了,哪怕不是实战,试验也相当惊心动魄。

然而遗憾的是,这并不属于造船的范畴,他们船厂也不发明炮弹。

所以在很多人心里,军舰,包括航母,都不是造船行业发展的见证,而是军事发展的标志,对于这种说法,林叙一直不赞成,只能说,他们造船业的发展跟上了军事发展的步伐。

……

两家船厂合作的这艘驱逐舰,吨位在7000吨以上,满载排水量则超过了9000吨,相较传统驱逐舰的舰体,这艘船的线型更宽,行进时所受的风阻更小。

船底为钢制,上半部分则为铝制,这是为了减轻舰船的自重,避免上重下轻,提升船的稳定性,舰艇采用隐身设计,舰身采用倾斜表面。

相比以往的驱逐舰,新舰设计时也考虑到了舒适性,毕竟新舰承载的人数更多,有远航的需要。

除此之外,这艘驱逐舰还对过滤通风装置进行了改进,尤其针对可能出现的生化武器进攻做好了防御,暴露在外的战斗部位则进行了加固,保证其抗冲击性。

客观来说,针对这艘舰艇,南江厂和大连厂两方在设计时考虑得相当全面,再已有技术的基础上,两方都希望造出一艘最好的驱逐舰。(注1)

林叙注意到,在制作舰艇时,大连厂做了平衡实验,而在材料的选择和锻造上,大连厂的风格和南江厂也并不相同。

因为这艘

驱逐舰的不少设计都是目前国内少见的,甚至是有独创性的,其中有许多林叙并没有见过,比如通风该怎么设计,散货船也是有通风口的,“南江”号建造的时候,当时设计的双舷侧结构同时加强了通风,但军舰的通风不同于民船,需要防范生化污染、核打击带来的危害等等。

看着林叙拿着笔记本念念有词,卫强无语道:“你现在是在大学课堂上吗?”

好歹是技术科的副科长啊!

林叙现在的样子,就像在记新的知识点——一模一样,让卫强回想起了大学里被对方支配的恐惧。

那时候他就觉得,林叙对造船有一种狂热,而到了现在,他那份狂热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愈发加重了。

对此,林叙回答他:“造船确实有意思啊。”

扫雷艇和导弹艇有区别,驱逐舰和这两种舰艇又有区别,但无论是民船还是军船,在设计上又都有相似之处,只是功能不同,侧重点就不同罢了。

卫强:“……”

在大连厂,他也见过不少真正热爱造船的人,但就症状而言,还是林叙更重一些。

继在南江厂创下人人都认识他的功绩之后,林叙这张脸也渐渐被大连厂的工人师傅们熟悉了。

主要林叙不是那种只在一旁看的草包,生产相关的项目,不管是船底还是舰身的制作,他都能说得上话,他对图纸又相当熟悉,工人师傅们觉得为难的时候,他插上两句嘴,问题不知不觉中就解决了。

师傅们吃饭的时候都会聊到南江厂来的“小林”。

问就是小林懂,小林能解决问题。

这天,大连厂的几位领导走在路上,就听见几个工人师傅聚在一起争论问题。

一开始是谁也不服谁,可争到后来,有人提了一句“小林是这么说的”,刚刚还吵得面红耳赤的人忽然停了下来:“就当你对吧。”

“什么叫就当我对,我本来就是对的好吧?”

“不是你对,是小林刚好教过你罢了。”

厂一把手听得直迷糊:“小林是谁,咱们厂什么时候有这么一号人了?”

还是负责驱逐舰项目的副厂长了解:“是南江厂这次派过来的技术员,叫林叙。”

“我知道了,我听说过他。”

船舶系统里,林叙多少是有些名声的。

“这次南江厂过来的一批员工里,林叙的表现应该是最好的吧?程安民和施家望都把他当宝,我开玩笑要他们把林叙借我用用,他们两个人都不肯。”

“潘荣华还不是林叙的分管领导呢,我和他说,等这艘驱逐舰造完了,请他上船坐坐,叫他把林叙借给我们,你猜他说什么?”

一把手好奇道:“说什么?”

“他说船他要坐,人他是不会借的。”

“这家伙,去了海城,脸皮都练出来了。”

“咱们厂里也要注意。”一把手提醒道,“坐办公室的不能一天到晚在办公室里闷着,也得下来走走,你是设计船的,不了解船怎么行?别开口闭口世界领先国际一流,再领先再一流,你知道船是怎么造出来的吗?”

“咱们的工人都知道林叙的名字,说明了什么?说明人家至少经常出来走走,说明人家能解决问题。”

说到最后,一把手表情都带着几分严肃:“别叫人觉得,咱们大连厂不如他南江厂会培养人才。”

虽然他很清楚,年轻一代里,论对造船这桩事业的投入,恐怕没有谁比得过林叙。

普通员工不清楚,只当林叙是破格提拔,觉得大连厂的领导不如南江厂有魄力。

可实际上呢?

谁能独立主导一艘导弹艇加猎雷艇的研发,再负责一艘6万吨级散货船下水,大连厂能让这个人当科长。

但问题是,大连厂目前就是缺这么一号人。

林叙还不到30呢,大学毕业才没几年,南江厂那边敢放手让他去干,他就敢干出成绩给支持他的厂领导看看。

“咱们还是下手晚了,他搞出那个《焊接指南》的时候,咱们厂就该去海城抢人的。”

“抢也抢不过的,南江厂换个地方倒是可行。”

大连厂几位厂领导笑嘻嘻谈了几句,事实上,从驱逐舰的设计方案出炉之后,林叙这个名字就被大连厂不少领导记住了。

他提供的设计方案,让人以为他对驱逐舰很了解,可事实上,林叙这个年纪,绝对不可能参与过驱逐舰的建造。

要么就是他天生对造舰艇这事很敏感,要么就是他事前做过大量的准备工作——甚至是在这次两厂合作

之前。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属于他这个年纪很难做到的。

……

林叙持续性地在大连厂各个车间围观,他虽然没有亲身参与到驱逐舰的制造,但对于驱逐舰制造的整个流程,林叙都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他带来的笔记本也渐渐写满了,又找来一本印着“大连造船厂”封面的笔记本继续写。

白天林叙泡在车间里,或者和其他技术员一起解决舰艇制造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