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行人即至 肃水寒

31. 细赏书房物 谈论纸上兵

小说:

行人即至

作者:

肃水寒

分类:

古典言情

兰肃跟着刘川来到西次间的书房。

刚入书房,就被一道光闪了下……绕开刺眼的光线,调整角度看去——立于一侧的盔甲架子上,一套银色明光甲正泛着鳞光,熠熠生辉。

兰肃抱着鉴赏好物的心态上前,可走近了才发现,远望着威风赫赫的甲胄上布满了凹痕。每一道痕迹仿佛都在向他述说刘川的一次死里逃生。整套甲胄立于此处,不但展示着刘川一路的荆棘,更仿佛是对战争残酷的一种警醒。

抬手轻抚着兜鍪,此时突然有些真正明了什么叫“善阵者不战”,什么叫“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再往旁边瞧……兰锜上放置着步弓、骑弓、长剑、短刀。兰肃好奇得拿起刘川佩剑,缓慢拔剑出鞘——声音清脆,只出几寸便华光凛凛……直到看清上刻的“离殇”二字,说着“剑是好剑,只可惜怨气太重。”不待见得将剑干脆利索退回剑鞘,物归原处,转身去往盔甲架另一侧的兰锜……

兰锜上立有一杆精钢寒铁制成的枪。枪头闪着寒光,看着就锋利无比,让人顿感透心儿凉。兰肃见枪杆上刻“绿沉”二字,眨眨眼“想来《水浒》里的周通就有枪绿沉,又因其酷似项羽而被称作‘小霸王’。”转头看着刘川乐“你是喜欢周通还是向往楚霸王?”

“蜀汉的姜维,用枪也叫‘绿沉’。”白了眼兰肃“你个山炮。”

“哈哈哈……你这未免也太小肚鸡肠了吧。不就当时话儿赶话儿说了你一次嘛,这怎么?还记仇呐?!”逗完刘川又感慨“原来我们小将军仰慕之人是姜伯约呀。”

“‘绿沉’乃家兄赐名,意在借姜维十一次北伐之事提醒我战场上不可恋战。”

兰肃听罢,心中一阵……伤怀?不是。悲伤?也谈不上。可就是感觉憋气,心想,自己现在的心情应该就叫“郁闷”吧。感叹着“何日雨抛金锁甲,何时苔卧绿沉枪。贪心不过足稻梁,北窗高卧会羲皇。”深吸着气……

离开“武”一侧,溜达到对面“文”一边。兰肃瞧着琴床上的古琴——是极其简洁的绿绮式,髹黑漆、有断纹。突然想起刘川说过“略知一二”,于是“不如赏脸来一曲啊?”

刘川像没听见一样,将兰肃直接拽到旁边书案。指着上面摊开的地形图,“咱们在这儿!这儿是靖国。虽说不可冒进,但现已入秋,兵贵速、不贵久,必须速决!若拖入寒冬必将消耗巨大,而你……”一脸严肃告诫兰肃,“耗不起!”说罢,又继续面授机宜,结合自身经验“看图说话”讲着此役的用兵之法、行军之道。

兰肃边听边看,一时被地形图旁宣纸上的文字所吸引。这密密麻麻、条条目目、事无巨细的内容,应该是这人思考时的随笔。而吸引兰肃的,不只是内容,还有刘川的字迹。可能是受其武将身份影响,兰肃印象里总有种这人的字如“颜筋柳骨”般浑厚有力的刻板印象。可今日观之,反倒是清秀灵动,仿佛看到北周女帝武曌之字。

兰肃一路虚心听下来,发现刘川对局势的理解以及对未来形势的推演同他与穆鑫商定的不谋而合。在感慨其如“起翦颇牧”般扎实的基层经验及全面的军事素养外,也被这人的“有心”感动——这明显就是退朝后没干别的,一直在琢磨这事儿。要说此时心里不暖……怎么可能。

刘川恨不得将自己能想到的,一股脑全说给兰肃……最后,还不忘“大公无私”得千叮咛万嘱咐“战场之上,排兵布阵需多听镇北将军意见,绝不可独断。”

兰肃虽不断点头称是,可心话:都说穷则迂回穿插、富则火力覆盖。你是没见过穆仲文打仗,压倒性的以多胜少、大规模得火力压制,岂有不胜之理?!

“还有……”刘川的语气突然柔和下来“此次北伐,你不可亲自上阵。”

“为何?”兰肃不免好奇,以他的知识范畴,还没听说主帅不能出战的。可既然刘川这么说了,那会不会“是……有什么说法吗?”怀疑自己尚存在知识盲区。

“临难决疑,此将军也。一剑之任,非将事也。”

“啊。”放心得点点头,至少没又当回“山炮”。“你这吴起说得吧?他的观点是‘受命之日忘家,出门之日忘亲。’甚至杀妻求将他都做得出来,咱就……”摆摆手“甭学了吧。因为单这忘家忘亲……”说着,捏了下这人下巴“让我不想你,怎么可能?!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