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奉皇遗事续编 老白涮肉坊

111.第 111 章

小说:

奉皇遗事续编

作者:

老白涮肉坊

分类:

穿越架空

萧玠回宫后,萧恒立刻着太医为其会诊,太医观其脉象,并未发现异样。

萧玠立在屏风外,听父亲沉默片刻后,又低声询问他的心肺和喘症,得到的都是有所延缓的答案。太医一致认为,以萧玠如今身体,寿限延至而立之年不成问题。

这样大喜之事,萧恒却全无兴奋。萧玠拿起父亲书案上两封书信,一封是寄来的,一封是父亲未写完的回信,这样仔仔细细看了两遍,听见太医告退后,父亲绕过屏风的脚步声。

萧恒没说话,先拉过他两条手臂翻看,果然找到那条疤痕,紧接着又捏他的臂骨,这么捏了一会,动作突然顿住,五指有些无力地松开他的手臂。

萧玠抬脸,叫道:“阿爹,我好着呢。”又拿起信件,道:“你和阿耶通信了。”

萧恒点头。

萧玠眨眨眼:“他嘱咐你别吃剩食。他怎么知道的?”

“萧玠。”萧恒打断,“你这样,我怎么和你阿耶交待?”

萧玠笑道:“我好好活着呢,怎么不能交待。阿耶若知道我能活过三十岁,难道不会更高兴?”

“阿玠。”萧恒看着他,“很疼。”

萧玠仍微笑:“没那么疼。”

他站起身,抬臂抱住萧恒颈项,小声说:“但阿爹,以后抱我,记得轻一点。”

萧恒重重吐出口气,小心翼翼抱住他后背,问:“江南的冬天冷么?在那边还常咳嗽么?”

萧玠道:“湿冷,我做了新皮毛,倒也不觉得难捱。那边气候湿润,肺里觉得好多了。”

萧恒问:“想吃馎饦么?这些年在南方,只怕少吃到。”

萧玠颔首,笑道:“也没有那么少吃。”

萧恒了然,“小郑?”

萧玠只含糊答一声。

萧恒似乎想问些什么,到底没有开口,只道:“这几天地方官进京述职,我叫他们也去东宫跟你汇报一遍。折子也叫你秋翁送过去,你学着看。”

萧玠有些意外,旋即惊喜起来。父亲不再对他过度保护,而是选择放手。这说明父亲认可他做的事,打心里把他当作事业的继承人。

萧玠看着父亲,突然有眼泪在眼眶打转,问:“头发怎么又白了呀。”

萧恒笑笑:“你长大了,爹不就老了?”

萧玠道:“阿耶保养的比你都好。”

面对儿子的试探,萧恒只是笑道:“那好啊。”

萧玠看着案上书信,再忍不住,问:“都通了信,不见一面吗?”

萧恒目光也落在信笺上,笑道:“不了。”

他抬手擦了擦萧玠的脸,笑着叹气:“好孩子,不哭了。你能好好的,是我们最高兴的事。常给他写信,以后每年都抽些时间,去那边看看他。”

***

萧恒明旨已下,各地官吏在大朝会后,俱往东宫述职,如此十日不辍。这天将近黄昏,萧玠有些喉干,便问瑞官:“后头还有几位?”

瑞官笑道:“还有一位,只是今晚大抵要添双碗筷。”

他说着,帘已打起,一袭深青官袍被敛入屋里。那人揖道:“潮州刺史崔鲲,参见殿下。”

萧玠大喜过望,“鹏英快来,晚上想吃些什么?”

崔鲲也不客气,径直从他对面坐了,道:“殿下宫中有道豆腐丸子,臣在外想得很。还有酒,今晚也是要吃一壶的。”

萧玠笑着嘱咐瑞官,又问:“你堂堂四品大员,家里竟还短了酒吃?”

“你闺女鼻子灵,吃酒就不叫抱。”崔鲲道,“看这架势,你俩三年里还真滴酒未沾?”

萧玠道:“我只吃些素酒,他么,他陪着我。”

崔鲲笑得有些古怪,倒没有多说,将奏折递过去,道:“先说正事。潮柳一带打膏进展顺利,但西南山区却是一块硬骨头难啃。如今膏匪勾结,要彻底打膏,必须剿匪。不知殿下是否听过白鹤山。”

萧玠颔首,“我听阿爹讲起过,白鹤山就是与当时的英州刺史柴有让勾结,成一地势力。对了,他们还跟影子有所牵连。”

崔鲲道:“玉升年间,陛下发兵剿灭白鹤山,匪首鹤老战死,其幼子和残余部众逃脱,近年来死灰复燃,颇为棘手。潮州已经按照咱们先前议定的章程,组织起专门的剿膏军队。”

萧玠问:“成效如何?”

“屡立奇功,但死伤惨重。”崔鲲叹口气,“山中皆是杀人不眨眼的悍匪,咱们埋伏进去的暗线但被发现……几乎没有全尸。”

萧玠沉默许久,问:“家眷如何安置?”

崔鲲道:“由州府供养至老,但他们的身份,不能公开。”

萧玠道:“以后除州府外,东宫会再拨一笔钱款。这支队伍是我最初拍的板,他们的遗属也应当由我照拂。”

两人静了一会,萧玠又问:“柳州的阿芙蓉作业停止后,又怎么安置的?我听陛下说,柳州这几年又繁盛了起来。”

崔鲲道:“纺织。”

“柳州沙土适宜罂粟生长,更利于棉花种植。如今由州府倡导,农户们意愿很高。”崔鲲道,“除此之外,柳州也更新了纺织作业方式。殿下或许不知,要织就一匹棉布,先要轧棉,也就是让棉籽脱离棉花,再而弹棉花,然后纺成棉线,再把棉线织成棉布。这样一套流程下来,耗费不少人力。如今一位女官改良了技术,譬如轧棉,从前是以手剥去籽为主,如今她制作出一种新的轧棉机,由两人手摇脚踏即可工作。两人一日所轧棉花,当原本手剥五十人之数。”

萧玠大惊,“这么多?”

崔鲲道:“这还不是最惊人的。除此之外,她还遍阅农书,看到古书记载一种水转大纺车,借助水力即可传动纱锭纱框。但这种纺车只适宜纺麻,不适宜纺棉,她就更改尺寸,将纺车拆解成三辆小型纺机。如果安装完成,当弦随轮转,众机皆动,不劳而毕。”

萧玠问:“不用人力,只用水力,就能纺成棉布?”

崔鲲颔首,“这种纺车还在调整构造,尚未试验成功。但她的轧棉机和脚踏纺车在去年夏天已经投入使用,使柳州一州之境,一跃而成天下半数棉布之乡。陛下大悦,在柳州特设织造府,以其为织造大史,算是名动九州。”

萧玠道:“如此大贤,不知可否一见?”

崔鲲笑道:“如此大贤,还要多谢殿下发掘。”

萧玠不解:“我?”

“是,若无殿下一时恻隐,她只怕要孤身返乡,终身埋没了。”崔鲲眼神热亮起来,“虞三郎入殓时,郑宁之带来了他的大妹,名唤虞仙翚,今年已经十八岁。就是这样十八岁的娘子,已经名满天下,叫一众乡人敬称虞姑了。”

萧玠一时没能回神,问:“虞娘子在闺中擅长纺织么?”

“殿下只知虞成柏是肃帝元老,虞山铭是怀帝原配,却不知虞成柏之妻、虞仙翚的祖母黄氏夫人,正是大梁脚踏纺机、织机的研制之人。”崔鲲道,“虞成柏和次子虞山铭战死后,黄夫人由虞山铖护送还乡,一直是一众孙女伴随左右。虞仙翚的纺织之才,亦是家学渊源。”

萧玠问:“她跟着你去的?”

崔鲲颔首,“当时她来找臣,臣也有些讶然,但虞娘子要为母发丧,还要照顾幼妹,倘若跟随亲戚回乡,只有出嫁一途。东宫虽有接济,但她不愿取用,说从小熟习文字,愿从臣身边谋事。当时潮州杂务颇多,臣怜惜她一个孤女,便叫她跟随臣做了女史。臣去视察潮州缫丝局,她便给出建议,不过一个月,便造出了轧棉机。”

萧玠惊得说不出话,对面崔鲲眼神明亮,继续道:“革新纺织技艺,只是虞织造的功劳之一。在陛下特设织造府后,虞娘子上书,请为民间聘请的织工高手设置官衔,其余录为吏员。如此以来,织造府上下俱为女官。”

崔鲲深吸口气,道:“殿下知道,陛下特设女科,但效用微乎其微,是千百年来读书入仕的枷锁限制,难以一朝打破。女子读书不易,在百姓眼中,女人当官不过是朝廷自欺欺人的幌子。但织造府女官一出,地方的娘子们备受鼓舞。做官对她们来说已经不是隔着鸿沟、想都不敢想的天外之事,是努力能得的可能。”

崔鲲声音微微颤抖:“殿下,她们看到了可能,就有希望,有了希望就会努力,但凡努力,何事不成?”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