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的玻璃柜台被重新擦过,却仍能看出呕吐物残留的淡痕。
姜倩倩站在案发时的粥桶旁,指尖拂过桶沿那圈模糊的指纹——经宋知远比对,正是郑国强的。
雨停后的阳光透过蒙尘的窗玻璃,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案发现场的混乱。
“郑国强招了。”张智国叼着烟卷走进来,军绿色裤脚沾着泥点:“他说上个月帮林晚秋运过三回货,都是些用棉絮裹着的硬疙瘩,藏在供销社的进货麻袋里。上周五半夜卸最后一批时,被值班的老王头撞见了,那老头非要掀开麻袋看,他就……”
“就下了毒。”姜倩倩接过话头,声音有些发涩。
她蹲下身,看着水泥地上尚未清理干净的粥渍,想象着郑国强当时的慌乱——一个渴望晋升的小干部,被卷入古董走私的漩涡,撞见秘密时第一反应不是自首,而是用毒药掩盖,却又没胆量下死手。
傅沉舟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手里拿着份搜查记录,眉头紧锁:“在郑国强家的煤堆里找到了这个。”
证物袋里装着个棕色药瓶,标签被撕得只剩边角,隐约能看见“剧”字的残画:“瓶底残留的粉末,和供销社粥里的成分一致。”
姜倩倩的目光落在药瓶的螺纹口上。
这种螺旋盖设计在1985年并不常见,更像是她记忆里2020年代的包装样式。
她的心莫名一紧,掌心的夔龙纹疤痕开始隐隐发烫。
“人证物证都齐了,”张智国掐灭烟卷,烟灰落在“坦白从宽”的标语上:“这案子总算能结了。”
“结不了。”宋知远突然推门进来,白大褂上沾着些淡绿色的液体,手里的化验单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这毒药有问题。”
法医室的实验台上,并排摆着三个培养皿。
宋知远用镊子夹起一片试纸,浸入中间的皿中,原本无色的液体瞬间变成靛蓝色:“常规□□检测呈阳性,但反应速度比正常情况慢了三倍。我把样本送去省防疫站,他们说里面有种未知成分,能包裹住氰离子,延缓毒性发作。”
他指着显微镜:“你自己看,这是毒药的晶体结构,边缘有规则的锯齿状,普通□□晶体是六边形的。”
姜倩倩俯身观察时,呼吸骤然停滞。
显微镜下的晶体泛着微弱的蓝紫色荧光,在400倍放大倍率下,能清晰看到晶体内部缠绕的细丝——这结构太熟悉了,像极了她前世参与研发的“缓释型□□”,一种为特殊任务设计的、能规避常规检测的化合物。
“这种未知成分,加热到100度会分解成无害的碳水化合物。”宋知远的声音带着困惑,他用酒精灯加热烧杯,白色雾气升起时,检测仪器的数值瞬间归零。
“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郑国强一个供销社主任,从哪儿弄来这种东西?”
傅沉舟的左手按在实验台上,指节泛白:“他说是林晚秋给的,装在棕色药瓶里,只说‘能让人睡几天’,没说是毒药。”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们在东郊废仓库找到了类似的药瓶,指纹显示是林晚秋的。”
姜倩倩没说话,只是盯着那片变蓝的试纸。
1985年的中国,防疫站的设备最多能检测到常见毒物,根本无法分析这种复合成分。
而这种“缓释+自毁”的特性,是21世纪初才攻克的技术难关,绝不可能出现在这个年代。
“我需要更详细的光谱分析。”她突然开口,声音有些发颤:“特别是380到450纳米波段的荧光反应。”
宋知远惊讶地挑眉:“你怎么知道这个波段?省防疫站的老教授也只敢推测可能有荧光反应……”
姜倩倩没解释。
她的脑海里已经浮现出2025年实验室的画面:贴着“X-7”标签的试剂瓶,光谱仪上那条在420纳米处陡然上升的曲线,还有导师的话:“这种配方能躲过所有常规检测,是完美的……”
后面的话她记不清了,只记得那种化合物的代号——“冥河”。
等待结果的时间里,姜倩倩去了趟看守所。
郑国强蜷缩在角落,听到脚步声就吓得发抖,衬衫领口还沾着粥渍:“我真的不知道会这样……那个林晚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