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渚离开后,奚妙陷入了思考——与他的提议无关。
是“矛盾”一词,这个突然在她脑中冒出的既宏观又微观的词汇。
目前最先想到的:殷兴两国之间是什么矛盾来着?
据原主的记忆里那不多的记录,奚妙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两个国家之间应该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比如说匈奴这种,几乎是不死不休的级别。
但就这大半年自己的感受来看,周边的人似乎对殷国的态度并不算十分仇视……倒颇有点像两个闹矛盾的兄弟一样。
就拿大兴朝中著名的风景线——章元费举例,他的长相明显有殷人血统,但他的身份地位又极高,如果真是不死不休的关系,一个国公怎会让有异族血统的人担任?
可翻阅这里的史书又只能看到,殷国因不善于耕作更善于打猎捕鱼,导致他们每到秋冬季就要来中原大粮仓走一遭,首当其冲的就是离得最近的大兴。
这不还是跟奚妙认知里的匈奴一样吗?
次日,大朝会。
大兴十日一次小朝会,一月一次大朝会。如有大事可由三品及以上的大臣提议特开,这次特开的缘由则是嘉奖对战有功的将士。
文武百官分列而行,礼仪太监是康福的某位干儿子,声音尖细却并不刺耳。
“皇帝陛下到——长公主殿下到——”
奚恒连月来已经十分熟悉这套流程,迈着步子走到他的位置上,巨大的冕旒带在他的头上几乎没有晃动。
“臣恭问陛下安,问殿下安。”
待二人坐定,负责管理朝会流程的官员拿来了一册名录,上面是准备封官加爵的将士名单,内容很详尽,祖籍父母、兄弟妻儿尽书其上,密密麻麻的。
章元费离京前,奚妙与他有过一番简短的对谈,她当时几乎就差明示了,如今一看这个名单——多是他本人的亲信,也就知道章元费是在向皇权投诚。
本朝开国不到百年,还属于一切皆有可为的光明阶段。或者说,是权力逐渐收拢至中央、中央逐渐靠拢皇权的时期。奚妙从前担忧的那些事情,只要皇帝不乱来,身后也能捞到一个很好的谥号。
此处特别点名先帝,若不是他在位上地方几乎没有什么突出功绩,还有去世前的那一遭宫变,单只看他在前朝后宫玩得一手极好的平衡策略,就足以在史书里留下不好不贬的印记。
当然,奚恒作为他的儿子继承了大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受封之人皆在殿外等候,殿内流程走完后,再由相关官员接引他们进内,行谢恩礼。
能入殿谢恩的行伍之人俱是杀伐果断之辈,虽未披甲,却也能感到一股铁血铿锵的凛冽气息扑面而来。
位于最前方的是开国县伯裴绍方,他身姿挺阔,面黑,有点像奚妙记忆里的关公像。他是边疆重要关防——柳城的守将,这次他离开驻地亲自前往兴京受封,是因章元费作保,为他争取来了这宝贵的进爵资格。
过了今日,他就是是裴县侯。儿子也将与章家结亲,家族兴旺唾手可得……
“臣叩谢皇恩,陛下万安——殿下金安——”大兴的礼仪很复杂,自有一套系统逻辑,就奚妙观察:奴仆都是跪礼,有官身的行的是拜礼,而有爵位的军人则是屈单膝礼……
“众爱卿平身。”
大朝会开始的时间很早,约莫是在现代的四五点,一直要开到接近中午,有时甚至能开一整天。这次不算特殊,毕竟近来朝中不过这一件新鲜事而已。
像先帝时期遗留的故事,如内宫哗变……因为利益牵扯过广,加上这件事大家也都没讨着好,有关人士则早早被关入牢中,具体的处置办法却一直被无限期地拖延着。
诸公们装聋作哑,于是每次朝会就像有个固定节目一般,过问一遍了事。
按例,需要留这几位受封之人在宫中用饭,但国孝未出,只在散了大朝会后,使他们聚到两仪宫的偏殿进行勉励性质的接触。
奚妙代替奚恒鼓舞他们,她率先对着这里面爵位最高的裴绍方道:“裴卿,此来京城可还顺利?”
“回殿下,一切顺利。”他抱拳答道。
侧殿没有那么严肃的氛围,他刚回答完,周边却有人笑出了声。
大家顺着看过去,原来是一位年纪尚轻的小将,英俊张扬,奚妙记得他好似是章元费的前锋副将,颇有勇武之风。
章元费笑骂着:“驹郎,不可殿前失礼!”
这小将却丝毫没有畏惧瑟缩之色,朝着上座拱拱手道:“请陛下殿下明察,臣不过是觉着裴将军此言多有掩饰,故发此笑。”
奚恒疑问道:“将军们此来不顺利吗?”
“陛下有所不知,臣几人先大军一步往京中来,路遇一番奇事……”
原来,他们几个在来的路上先后遇到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