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四合院:早穿20年 柳絮居士

第501章 背叛

小说:

四合院:早穿20年

作者:

柳絮居士

分类:

悬疑推理


然而,索科拉特群岛的规划只是开胃小菜。
真正的大餐,是那七个主动投怀送抱的州!
带来的直接“红利”是——人口暴增700余万!
南洋总督府治下总人口,如同吹气球般瞬间膨胀至惊人的2500万以上!
这庞大的人口基数,既意味着充沛的劳动力、广阔的内需市场和兵源潜力,也意味着天文数字般的粮食消耗、住房需求、就业压力以及……
治理难度的指数级飙升!

九月下旬,党建国不得不,将香港和青衣岛的事务暂时托付给,孕肚已微微显形的苏珊,与陈秀梅紧急飞赴坡县。
迎接他们的,是七份烫手的山芋,是七张迥异于南洋现有治理模式、充满历史积弊的复杂画卷。

这新归附的七州,情况远比预想的复杂:
族群宗教马赛克:
既有马来穆教综,又有华人、印度人(泰米尔人为主)、原住民(如奥朗阿斯利OrangAsli)等少数族裔比例不低,且聚居区域相对固化,历史上因资源分配、宗教习俗、文化差异积累的矛盾不少。
根深蒂固的封建土地制:
大片肥沃的土地和种植园(橡胶、油棕),掌握在贵族(Raja,Dato)及少数**大地主手中。
普通农民多为佃农或无地劳工。

盘根错节的私有产权:
与南洋总督府早期在沙巴、砂拉越、文莱等地推行的“土地国有、定向开发、移民安置”模式不同,这里城镇的房产、商铺,乡村的农田、果园,私有化程度极高,产权关系复杂,历史遗留问题众多。
地方势力尾大不掉:
各州虽名义上归附,但各种传统权威和影响力仍在。地方贵族、宗教领袖、华人商会、印度社群领袖等,构成了错综复杂的权力网络,对总督府的政令,存在天然的抵触或观望。

党建国和陈秀梅面临的,是一场规模巨大的社会工程改造手术。
不敢说是空前……内地已经有先例了
强硬推行南洋模式?
必然引发剧烈的社会动荡,甚至武装反抗,正中英国和马来联邦(仅剩西部六州)下怀。
全盘接收旧制?那所谓的“加入”就毫无意义,南洋总督府将变成一个臃肿而**的怪物。

两人在和平市总督府会议室内,对着铺满整面墙的巨幅地图,和堆积如山的情报资料,连续熬了几个通宵。
最终,一套融合了铁腕、怀柔与渐进改革的“整合手术方案”出炉:

承认与赎买(针对核心区域):
对于战略位置关键(如港口城市马六甲)、经济价值巨大(核心橡胶园、锡矿区)或族群矛盾尖锐的区域,总督府以“公平市价”(实际由总督府主导评估)进行土地和重要资产的赎买。
资金来源?熊猫集团庞大的现金流,和即将在内部发行的“熊猫建设债券”。

迁移与置换(针对普通民众):
鼓励并资助,愿意离开原居住地的农民、无地劳工,迁移至南洋总督府在伊里安岛等地新开辟的大型种植园或定居点,分配土地,提供生产工具和启动资金。
其原有(或没有)的土地,由总督府收回纳入土地储备。
同时,从南洋其他人口密集,或资源匮乏区域,迁移部分华人填充到新归附州的城镇,和空缺土地上,促进族群融合与文化交流。
迁移过程提供全程保障和丰厚补贴。

保留与改造(针对地方势力):
对于传统贵族的非核心土地、祖产,予以承认并颁发新的地契,但其**特权被大幅削减,转化为经济补偿和荣誉头衔(如州议会象征性席位)。
要求其配合总督府的土地改革和经济发展政策。

法律与规划先行:迅速颁布《南洋总督府土地管理暂行条例》、《新归附州经济社会发展纲要》,明确土地国有化方向(赎买和迁移后收回的土地)、产业发展重点(橡胶、油棕深加工,港口物流,面向新移民的轻工业)、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