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亏损十万元
王三掏出小本子,把“官印‘造’字走之底”记下来。
“我得把这教训记牢了,以后见着官印,先看这个字。”
下午,刘主任来店里,听说这事,气得直拍桌子:“这帮骗子太猖狂了!我跟市场管理处说说,最近多派几个人巡逻,再贴点防骗告示。”
他又安慰道,“你俩也别往心里去,谁还没栽过跟头?当年我刚开始做买卖,还被人用假银元坑过呢。”
沈浩心里稍微舒坦了点,把那假铜印摆在柜台上,用红笔写了张纸条:“仿品,警示用。”
他跟王三、周奎说道:“这东西就放这儿,天天看着,提醒咱别再犯傻。”
傍晚关店,沈浩锁门的时候,李老板突然说道:“其实也不全是坏事,至少咱知道了,这行当水深,不管啥时候都得揣着敬畏心。”
沈浩点点头,夜风一吹,脑子清醒多了。
是啊,鉴宝大会拿了奖,就觉得自己能耐了,忘了刚开始在县城收破烂时的谨慎。
这十万块买个教训,不算贵。
他抬头看了看“聚宝阁”的招牌,心里头暗下决心。
往后不管生意多火,都得一步一个脚印!
接下来的半个月,那伙胖子把潘家园搅得鸡飞狗跳。
先是街尾开瓷器店的老杨,被骗子用个假的“乾隆御制”珐琅彩碗坑了八万。
接着是卖字画的老张头,花五万收了幅所谓的“傅抱石真迹”,结果专家一看,连仿品都算不上,就是印刷品做旧。
连市场里最精明的赵老板也栽了,他收了个假的青铜爵杯,说是商周的,其实是小作坊新铸的,白扔了十二万。
一时间,潘家园里怨声载道。
商户们聚在管理处门口,你一言我一语地骂骗子缺德。
老杨蹲在地上抽闷烟,烟蒂扔了一地:“那碗做得跟真的似的,釉色、款识都挑不出毛病,要不是我儿子在博物馆上班,拿紫外线灯一照,还真以为捡着宝了。”
老张头气得直哆嗦:“**这行三十年了,从没栽这么狠!那骗子说他是傅抱石后人,拿个破盒子装着画,哭得鼻涕眼泪的,说急着给老娘治病,我一时心软就信了……”
沈浩和李老板也去了管理处,听着大伙儿的遭遇,心里不是滋味。
李老板拍着老杨的肩:“老哥,别上火,咱这行当,谁没看走眼的时候?我前阵子还被个假铜印坑了十万呢。”
这话一出,好几个人围过来。
“你也被骗了?”赵老板瞪着眼,“也是那伙人?是不是有个穿中山装的,说话慢悠悠的?”
“对对对!”沈浩点头,“还有个女的,假装是路人,在旁边帮腔,说那铜印多真多真。”
“就是他们!”
老杨一拍大腿,“我遇着个戴眼镜的,说是鉴定师,帮我看那珐琅彩碗,说绝对是官窑的,结果后来才知道,他俩是一伙的!”
刘主任在旁边听得直皱眉,手里的本子记了满满一页。
“看来是团伙作案,分工明确,有扮卖家的,有扮托儿的,专挑最近名气大、手里有闲钱的商户下手,我已经报警了,警察说这伙人在别处也犯过案,正追查呢。”
从管理处出来,沈浩和李老板往店里走,一路碰着不少愁眉苦脸的商户。
有个卖玉器的大姐拦着他们:“沈老板,你那鉴宝大会拿奖的眼力,咋也会被骗啊?”
沈浩苦笑:“就是因为拿了奖,有点飘了,觉得自己啥都能看明白,结果栽了跟头,其实啊,这行当里,真东西各有各的好,假东西却越来越像真的,稍不留意就中招。”
李老板接话:“往后收东西,不管对方说得有多惨,不管东西看着多真,先晾三天,三天内找三个以上行家掌眼,都说真再下手,保准错不了。”
回到店里,王三和周奎正对着那假铜印发呆。
王三说道:“沈哥,我今儿去郊区收货,听老乡说,最近有伙外地人在村里转悠,收了不少废铜烂铁,说要回去做‘老物件’,会不会就是这帮骗子?”
“有可能。”沈浩点头,“他们做假东西的原料,说不定就是这些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