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周一,放学时,一班班主任悄悄地告诉何嘉南,“初三的四名学长本来初赛已凭优异成绩入围物理全国联赛,但由于梁一民师兄家里有事,张亦晨师兄要参加英语的联赛,他们退出后,现在物理全国联赛空出两个名额,学校打算让你和唐晔当替补顶上。”
何嘉南自问自己的学业成绩虽然一直名列前茅,但似乎也并未达到那种出类拔萃的程度,才一年级的自己为什么会得到这个机会?初三的师兄师姐里尽管还有比自己好的。当然唐晔那自是无可挑剔,他的头脑与实力,连自己老爸都认同。然而,自己为何也能得到这个机会,何嘉南心中充满了疑问。
班主任似乎看出了何嘉南心中的困惑,她笑了笑,轻轻拍了拍何嘉南的肩膀,说:“这是学校的安排,当然是觉得你行呗!你们只需要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老师,我考虑一下。”
“你还考虑?!好,要快,明天开始要为全国联赛集训了!”
与唐晔一起骑车回家,何嘉南向他提出这个疑问。
唐晔对他笑笑,不答反问:“难道你不想去吗?我很想去,很想和你并肩作战。”
“唐晔,我和你的水平不同。我需要一个理由来说服自己。”
“何嘉南,那你想听到我对你说‘跟着我,能获奖’;还是对你说‘我很害怕,想和你一起’呢?”
与他在合群路口分别后,何嘉南骑车上桥,12月初气温尚暖,海印桥上,他看到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江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无数颗金色的星星在闪烁。而二沙岛则像是被夕阳轻轻拥抱的珍宝,岛上的建筑和绿树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给了他希望和力量。
“跟着我,能获奖。”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却透露出一种自信和坚定。何嘉南想,也许正是因为他有这种自信和实力,学校才放心让他们两人作为替补参赛吧。
然而,唐晔的另一句话:“我很害怕,想和你一起。”这句话让他感到有些意外。唐晔对他如此坦白,他知道唐晔虽然不说,但最近被冤枉被误会,心里肯定不好受。
看着夕阳斜照的二沙岛,何嘉南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为什么不去!试一下又不会掉块肉!而且,就当陪陪好友、一同增长见识也行啊。
收拾起心中的疑惑,他马上停下骑行给老师发信息确认了这事。
星期二下午放学后,物理科组长林志远老师把四个参赛的同学集中到五楼的科学室。
“同学们,这次入围的全国初中生物理赛制是这样的:其中60%的分数来自于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由四名同学分别完成后计算总分;剩余的40%是主观自选课题部分,四位同学都需要参与演讲或实操。全国总共有24支队伍参赛。
上个月,我们学校在省级预赛中成功获得了参赛资格,这是一份极大的荣誉。你们四位同学不仅代表了我们学校,更与我市广亚中学的队伍一同,展现了我们省初中生物理的最高水平。”
林老师已经极为熟悉王翔宇和赵铭轩两位初三学生,但对于初一的唐晔和何嘉南,他就有点不以为然了,何况这名学生刚刚才传出数学竞赛的成绩有猫腻;那个又是哪个大学什么校长的亲儿子,哼,皇亲国戚来蹭热度。
刘校长的说法是,“何爸爸是大学物理学院院长,何嘉南次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而唐晔你就更不用担心了,他没有哪次不是满分。”
林老师自觉有点焦躁,感觉来了两尊佛,带不动,不敢不带。
林老师进行了如下安排:两名初三学生继续完善机器人编程;而两名初一学生则先完成林老师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的题目,以摸底测试。
四个学生两两分别坐在教室的前部和后部。两名初一学生的表现截然不同:唐晔一脸平静,手里的笔几乎不停地写着,除了读题看题停顿一下、几乎无需思考,尽管老师给了40分钟的做题时间,但唐晔在最后十几分钟只是盯着窗玻璃发呆,但又对林老师的暗示可交卷的提醒也置若罔闻;相对而言,物理学院院长家的公子何嘉南则显得有些焦虑不安,拼命抓耳挠腮,毕竟这是奥赛级别的题型啊。
40分钟的铃声响起后,林老师迅速走过去收了两人的试卷,快速浏览后发现,唐晔的卷子几乎无错误和空白,而何嘉南的试卷则不尽如人意。
林老师轻轻叹了口气。
何嘉南第一次因为成绩而感到尴尬无比。
唐晔侧过身子,注视着何嘉南说:“没事,来得及,你可以的。”又对林老师说:“老师,我知道你信不过我们。这样说吧,题目难度的范围我们大概知道了。现在离正式比赛还有24天时间,按规程,我们需要最迟在22号到沪城报到,27、28号比赛,期间我们还要熟悉场地,特别是调试演示内容。那就是说,我们在羊城还有19个晚上。我认为,您要给我们恶补,以我们两个的逻辑思维,还来得及。而且别忘了,何爸爸能教给何嘉南的知识,绝对比别的家庭的孩子要多得多。”
林老师看到唐晔在自己面前亲手完成的随机抽出的考卷,心里已经相信的确像他老同事——教数学的张老师所言,这孩子头脑好得根本不需要去作弊,当你真的懂一道题时,自己把它做出来比背答案更快。
他不由得问:“之前我听梁一民说你已经为此给他们提过意见了吧,那你说说对这十几天是怎么安排?”
唐晔看看他,又扫了一眼两位还在低头编程的师兄:“我就直说了吧:理论知识和题目我不认为我还需要花时间,所以我想马上参与到自选课题的研究中。
林老师说:“这个机器人的完成度已经很高了,你可以先跟着师兄们先了解一下。”
唐晔毫不客气:“自选课题环节,你们不会真的认为只选用这么简单的固定程式机器人吧?况且,近期机器人话题如此热门,想必会有很多队伍涉足。若只是稳扎稳打,又怎能脱颖而出?更何况,如果有队伍选择了今年的新颖话题,比如量子比特的低温耦合、核聚变反应的新发现,以及等离子态更精密的操控等,无疑都会加分不少。”
“那你想现在换课题?”
“来不及,机器人肯定要继续做,毕竟经费也花了。但我认为,改是必须要改。现在智能家居都兴起了,谁还会对非智能机器人感兴趣?”
“难道你想为我们的机器人加入AI?”
“为什么不行?”
这时候,两名师兄也凑了过来。
赵铭轩说:“不到20天时间,哪来得及重新搞!”他捅了捅他的同伴王翔宇。
但王翔宇却不发一言。
“拿不出手的东西,想我直言,你们只是在白费时间。”唐晔微笑着,说话却毫不留情。
“你有什么想法?”林老师问
“我的想法是,将机器人改一下,除了作为普通可量产的播放器、温控小风扇等功能保留外,定位为智能陪伴型机器人,能够深入理解我们的需求。”
“那么它与现有的机器人有何不同呢?”
“它理应能够自动检测附近是否有人,并主动问候。它还能大致分析人的表情和声音中的情绪,判断是否需要提供情绪价值服务,如陪伴聊天或播放音乐等。”
“那和现在的有什么区别,不都是按语音提示放些音乐、吹个风让心情舒畅么。”赵铭轩说。
“但智能的陪伴机器人不仅仅是具备语音和音乐播放功能,它是能够根据用户的情绪状态,智能地选择话题和聊天方式,真正做到情感的陪伴。”
“你想怎么改嘛?”赵师兄又问。
“我打算内置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和情感分析算法。它能够实时分析用户的语音和表情,识别出其中的情感倾向和关键词,从而智能地选择合适的话题和聊天策略。”
“那升级的东西不是要很多?”
“刚刚其实一直有在看师兄们的操控,我认为,硬件上我们需要升级处理器和超高清摄像头,这样才能更准确进行面部识别……”
“但手机前置也就500万像素……”
“你会和机器人怼脸吗?人型探测装置、超高清摄像头、更清晰的麦克风,这些都不是问题,等下我们统计一下,等下在购物平台下单就行了。”
这时,负责软件设计的王翔宇说,“软件设计是我和梁一民一起搞的,但主要是他搞的。而且,人工智能的算法,我其实了解得并不深入。”他挠了挠头。
唐晔说:“我刚才看了一下,语音识别模块原来的完成度已经很高,现在要加入视觉以及人体探测模块,在赵师兄升级完硬件的两天内,王师兄可以先熟悉一下,之后,我认为王师兄用一个星期就能搞定。”
林老师问出最关键的:“AI的核心模块呢?”
唐晔信心满满地回答:“这些我会。它涉及大量数据的输入和处理,需要复杂的函数进行训练。但请放心,我会妥善处理。”
林老师似乎还有些疑虑:“你一个人真的能搞定吗?说实话,我对AI的了解有限,但知道它是个复杂的领域。”
“我来处理。如果老师和各位没意见,我来具体说下想法了。”
唐晔继续说:“我们四个人可以依据各自的专业领域和技能进行分工:
一,是硬件改造,由赵铭轩负责。检查和更新机器人现有的传感器、处理器、执行器等硬件部件,确保它们能够支持新的功能。根据需要,增加新的硬件组件,如人体探测器、高清摄像头、麦克风等,以增强机器人的交互能力。从拿到零件开始,只能给你一个整天时间。”他打开一个EXCEL表格,?边说一边在表格里输入负责人和每人任务。
“软件设计,王翔宇。他需要在现有的系统基础上,新增高清摄像头和人体探测装置的接入功能,并且还得预留出接入智能框架的端口,以便后续的扩展和升级。”
“机器训练我负责,包括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以及情感分析,还有行为训练等等。”
“来得及吗?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支撑啊。”王翔宇有些担忧地问道。
唐晔微微一笑说:“其实我已经有了个取巧的办法。最近M国MM大学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个开源的图像识别模型,国内也有家科技公司提供了成熟的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模块,这些我们都可以直接利用,节省不少时间。至于情感分析和行为训练,我打算先从一个精简的数据集开始,这样也能快速搭建起一个基础模型。”
他顿了顿,继续道:“当然,自然语言流畅度也是个需要考虑的点。但目前来看,一是时间确实紧张,二是现在的智能机器人还在发展初期,略带一点机器感的对话,大家也都能接受,不会觉得太突兀。”
“那我呢?”何嘉南有点迷茫地问道。
林老师点了点头:“那何嘉南,这一两周时间先巩固下基础知识。”
何嘉南顿时更加垂头丧气。
唐晔搭在他肩膀上,注视着他认真说:“是这样的,前面两周,你先按照林老师的安排巩固基础知识,毕竟这个你个人部分占了15%,其实比你投资时间去做自主课题的收益高。
两周后,我会给你一份详细的评估表,你需要根据这份表格对机器人进行一系列的评估和测试。你的黑盒测试结果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请务必认真完成,并及时反馈给我和王师兄。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调整机器人的程序,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林老师拍了板。安排好了这个机器人升级改造工作计划后,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整个团队都进入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状态。
负责硬件改造的赵铭轩,仅用一天就完成了高清摄像头和处理器的改装工作。他细心地调整着每一个螺丝、每一条数据线的精准连接,确保每一个部件都完美契合,为机器人的智能化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与此同时,王翔宇和唐晔则开始了他们更为细致的合作。王翔宇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一行行代码如流水般流淌而出,为机器人的软件设计倾注全部的心血。
而唐晔则在一旁翻看着各种资料,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与王翔宇交流几句。
在如何接入高清摄像头和人体探测装置的问题上,两人的观点产生了分歧。
“我认为我们应该先建立一个稳定的接口,确保数据传输无误,然后再逐步优化性能。”唐晔严肃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眉头紧锁,显然对这个问题非常认真。
王翔宇却有不同的看法,他摇了摇头说:“时间紧迫,我们需要的是快速实现功能。我们可以先快速接入,然后在后续的调试中逐步优化性能。”
唐晔听了有些不满,反驳道:“但是,如果接口不稳定,后续的工作肯定会受到影响。我们不能为了速度而牺牲质量。”
王翔宇有些不耐烦地说:“你自己也不是经常使用预处理模型来简化工作吗?为什么到了我这里,就得推翻原来的摄像头代码全部重写呢?”
唐晔深吸了一口气,耐心地解释道:“很明显,原来的摄像头指令并不足以驱动现在的高清摄像头。这就好比你的眼睛能看到清晰的画面,却无法传输这些信息给大脑,那我们还怎么进行图像分析呢?所以我们必须重新设计接口。”平时说话柔顺的唐晔,在做事时却显得异常坚定。
有天晚上九点多,科学室的灯光依然明亮,映照着两位忙碌的身影。王师兄和唐晔还在为机器人的某个交互细节争论不休。
“师兄,你这个设计真的不合理,维护起来会很麻烦!”唐晔指着屏幕上的一段程序代码,理直气壮。
“我觉得这样设计挺好的,符合逻辑。”王翔宇坚持自己的观点。对着这个整天抓逻辑抓细节不放的学弟,他的声音和举止中已经透露出极度不耐烦。
两人的声音逐渐提高,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妖!懒得理你!”说完,王翔宇摔门而出,留下唐晔一人在科学室内。
在自行车棚遇上之前退出他们这个竞赛小组的张亦晨。
“你也这么晚?”王翔宇问。
“别说了,我们英语老师简直变态,她指导我的那个演讲稿,我改了20多遍!”张亦晨也一肚子气。
王翔宇对他吐槽,“你起码是受老师的气!好过我受个一年级的鸟气!唐晔那沙哔做项目时还不是个变态,严格到逐行逐行精简,不做到最好誓不罢休,我几个晚上都是快1点才睡了!做完这项目、比赛完绝对不想再见到他了。”
张亦晨说:“我就知道那家伙不是啥好人!兄弟,消消气!别跟那些一年级的置气!凭什么来替补的还当上老大,不就是有几个钱呗!”
王翔宇话赶话的也吐槽了唐晔好几句。
两人在路口分开,王翔宇一路骑车回家,已经冷静了下来。他停好自行车,给唐晔发了个信息:“抱歉啊,今天太累了,说话重了些。”
唐晔很快回复他:“没事。请好好休息!我们明天再讨论。”
只是王翔宇也没想到,当时自己的几句随口吐槽,却在以后被人无限放大,把那位小同伴伤害得体无完肤。
他们的智能陪伴机器人在第二个周末晚上初见成效。
12月16号午休,第一批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