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驾崩、新帝继位一事次日便发了全国布告,殷元许即便是远在西南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自那之后他每日战战兢兢,生怕殷元昭找他秋后算账,也想等着锡斯利来找他再做些挣-扎。
自从那日锡斯利带着他的人走后,他便再也没听到后续的消息,看样子锡斯利是没成功的。但两方人马都没找他还是让他有些惴惴不安。
终于在一日入夜,他书房的门被人一脚踹开。殷元许先是一惊,以为是殷元昭终于忍不住找人来处置他了。但一看到来人是方玉华,他又松了一口气。
他注意到方玉华的装束与先前截然不同,不再是一身华贵的丝绸或是轻薄的纱衣,而是一身贴身的劲装,长发也用发带高高束起,十分干练。他慌乱道:“发生什么事了?”
眼前的女子并没有像从前那样卑颜屈膝,对他恭敬非常。她冷笑一声,手中剑出鞘便直接刺向了殷元许的脖子。
殷元许腿都吓软了,没站稳瘫倒在地,看向方玉华的眼神也阴狠了起来:“你果然背叛了我。”
“你早该料到这一天。”方玉华举剑继续刺,殷元许刚想大喊来人,喉咙便被划破了,血喷了一地,也叫不出声,只能发出“嗬嗬”声。
他攥紧了方玉华的下摆,眼中尽是不甘之色,艰难地出声道:“为什么?我到底哪里比他差?为什么你和父皇都选了他不选我?”
他的声音很小,但这里不是京城的二王府,哪有这么多繁闹的声音,入了夜整个镇子都安静了下来。
他的声音一字不差地进了方玉华的耳朵里。
方玉华凑近了他,冷笑道:“想知道?问你父皇去吧。”说罢,便在他心口上刺了一剑,看着他断气后,在他身上浇了火油,一把火点了。
没过多时书房火光通天。
殷元许被流放至此,除了当初的几个贴身的乳娘小厮,早已没什么下人伺-候了。其余人听见动静跑来时,书房早已成一片火海。火势太大,他们也灭不掉,几个活人搀扶着逃到了大街上,待火灭时,殷元许的尸首早就烧得灰都不剩了。
殷元许死了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京城,秘密呈给了殷元昭。
殷元昭默默盖上奏折,道:“葬入皇陵吧。”
上一辈的妃子们全都迁入了太寿宫,殷元昭本来让她们自行去留,若想出宫去也不作阻碍。但除了刚入宫的那批秀女,其余的妃子却宁愿长留深宫。
钟双玉知道殷元许的死讯后,一-夜白头。她的年纪与木文心相仿,却看上去比木文心老了十岁。刚入住太寿宫时她还有兴致与木文心见了面就刺几句,如今却变得有些疯疯癫癫的,连御花园都不去了,整个人像转了性子似的吃斋念佛,见了木文心便开始大叫对不起。
有一日,木文心殿里的宫女路过了佛堂,才听见钟双玉跪在佛祖面前念念有词:“是我错了,是我作恶多端,当年不该害小公主,求求佛祖开恩都报应在我一个人的头上,让许儿来世投个好胎。都怪我……是我恶毒,报应……都是报应……”
宫女一下反应过来,吓得捂住了嘴,一路跑回木文心的宫殿,倒豆子似的将事情都告诉了木文心。
木文心听后,先是有些怅然若失,而后开始狂笑,一边笑一边喊“报应”。
她怎么能不痛快?当年的事她一直以为是意外,没想到是被钟双玉害的,如今她的儿子没事,钟双玉的儿子倒是死了,实在是让人痛快!
-
还没等殷元昭的登基大典大办,她便拟订了诏书,将皇位传给殷元霜。
先帝驾崩后,刘公公自请去守皇陵,原先太监主管的位置自然就顺位到殷元昭常使的贴身太监小六子身上。
当小六子上朝时受命宣读传位诏书时,朝中之人无不惊愕,包括正在念诏书的小六子。
才继位没多久,甚至连登基大典都没办便要传位给别人的皇帝,实在是前无古人,且不说被传位的还是个死了很久的女人。
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
没等百官提出异议,殷元昭便大手一挥吩咐退朝,率先离开了宣政殿。
御书房内,时知远的信已经到了,信上赫然写着,他们一行人明日便到,后日便能如约上朝。
殷元昭靠在椅子上,闭上双眼,满意地笑了笑。谋划数年,终于看到了曙光,再不用将自己的真实身份躲躲藏藏了。
在回京的路上,时知远就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刘云明。
他们此行是应殷元昭的指令,在早朝时守在殿外,若是哪个不从便当场拿下,杀鸡儆猴。
虽说到时她已贵为皇帝,但难保有人妄动贼心,也就只有远在边疆的这支队伍她用的最顺手,也对她最信任。
玻番人早被收拾得妥当,多亏方玉华的消息,才让他们没废一兵一卒便将玻番的精锐打了个措手不及,虽不说是一网打尽,但也让他们短期内不敢来犯,要多休养上个一年半载。
是以收到殷元昭的密令,时知远便秘密召集了一队精锐连夜赶回京城。
新帝要传位于已逝四公主的消息还没传到边境,一队人还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甫一听闻这个震撼的真相,一时间鸦雀无声。
时知远挑选的精锐有些门道,殷元昭在军中征战三年,救过的人不下凡几,早在军中树了威信,他再专门挑些平日里与殷元昭关系好交情深,受过殷元昭救命之恩的,有恩情作把柄,也不怕这些人知道了真相会反水。
刘云明听闻也很是震惊,几年的兄弟一朝变作女子,这是想都没有想过的事。但他脑子直,除了稍一震惊也没什么多余的反应了。
过了片刻,时知远道:“我们此行就是为了替陛下建立威严,现在说这些,也是希望各位到时不要因为惊讶而忘了该做的事。”一边说着,他一边观察其余人的表情。大业容不得一点闪失,若有人难以接受,即便是同赴沙场作战的战友,也不得不为大业牺牲。
其中年纪最小的先开了口:“我明白将军说这些的用意,无非是怕我们对陛下有偏见。其他人不敢说,我是绝对拥护陛下的,若是没有陛下,我三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