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典吏没想到,重回南江县,坐在高位上的,还真是他侄女苏清。
事情要从叛军即将入城开始说。
那会他就劝自己二哥,也就是苏县令。
周围不少县令都跑了,他们要是不跑,那就是傻子。
但他二哥就是真傻子,死活不走。
他傻,自己可不傻。
苏典吏离开带着老婆孩子跑路,走之前还顺手二哥家的细软。
毕竟在他看来,叛军一入城,这些东西都会归他人。
还不如便宜了他。
事实也如他所料。
他二哥苏县令确实死了。
只是没想到,叛军被赶跑后,南江县跟其他县不同,没有一直乱下去。
说是什么苏县令的女儿做主事,把南江县恢复的很好。
在广乐府十几个县里,唯有他们最突出。
苏典吏原本不信,但路上碰到江南一家商船的人。
下来采买的船夫,对南江县赞不绝口。
等他仔细去问,才知道怎么回事。
苏典吏第一反应是。
不可能吧?!
苏清那小丫头片子,三子蹦不出一个屁,平日最是胆小,怎么可能当主事。
他家二嫂肯定也不行,那是个烂好人,谁来借钱都给,什么屁话都信。
如果是二嫂梅娘当家,衙门都能送出去。
总之一句话。
他不信!
“我可是她亲三叔,她要是有这本事,我会不知道?”
这话不知道怎么传到船主的耳朵里。
那船主还透露一个消息。
说南江县不仅是广乐府十几个县恢复最好的,他们的粮食产量也不错。
估计很快会到府城交粮税。
此话一出,苏典吏站了起来。
他距离府城很近的。
要不然去看看情况?
苏典吏带着妻儿,艰难走到府城,又找到去交粮税的罗飞跃等差役。
苏典吏头一句话便是:“你们蠢吗?!”
“现在下面各县,谁还交粮税?!”
“白糟蹋了啊!”
有粮就放到衙门库房啊!至少他们有吃喝!
接下来的事,就不必说了。
苏典吏他们早就身无分文,之前带的金银细软,根本扛不住外地飞涨的粮价,再加上乱贼极多,还被偷抢大半。
遇到南江县的人,他们一家肯定死缠着不放,死皮赖脸回了此地。
苏清听着罗飞跃罗户房说着,心里已经大概明白。
在听到江南商船船主时,颇有些无语。
“苏主事,苏典吏大概是想夺权。”罗户房到底跟苏典吏走了一路,不仅问明白他这段时间的经历。
更弄明白他的目的。
但他刚从罗书吏,成为罗户房。
若换个人当家做主,那他也太亏了啊。
而这句话,就是表明自己的立场。
他是站在苏清苏主事这里的!
苏清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安抚道:“放心,苏三叔久不在衙门,很多事情都不熟悉。”
他走的时间长,还想占据这个位置?
怕不是做梦。
苏清的话让罗户房安心,随即禀告此次行程。
还未开口,几日不见的顾从斯主动来了书房,坐在之前的位置上。
苏清道:“继续说。”
罗户房点头。
他这次去府衙,主要两个任务。
一是交粮税,这不用讲,差事办的极好。
“十六个县里,除了府城附近的两个县,就咱们南江县交了今年的税粮。”
“在这三个里,咱们交的一百二十万斤粮,数额也是最多的。”
苏清对此并不意外。
所以才心疼啊,早知道少给点了。
府衙那边自然很高兴。
他们并无知府,也没有人代任,所以六司三班各管各的差事。
府衙户司对苏清很满意,还夸了她巾帼不让须眉,替父亲履责,实为大孝。
“还说让您安心做事,以后多多来往。”罗户房传达了府衙户司的意思。
放到平时,她一个女子当主事,他们必然意见颇多。
但披上一层替父履责,再加上世道不太平,以及那么多税粮的份上。
即便不支持,也不会有太多人反对。
第一件差事,罗户房做的很好。
第二件,就是多停留几日,打听消息了。
“大家都知道,叛军其实并未进入府城。”
“但知府,通判,乃至学政等人,都在事发之前逃走。”
“京城对此极为震怒,已经免了这些人的职位,但是广乐府情况复杂,至今无人愿意赴任。”罗户房说着,忍不住感叹,府城都这样,何况各县。
苏清点头:“肯定没人接手,广乐府战事未平,十七个县里,十四个县太平,还有三个依旧在叛军手中。”
“再说,各地粮价飞涨,盗贼频起,还有瘟疫。”
无人接手,实属正常。
苏清虽未说完,但意思很明显了。
罗户房连连点头:“府衙官吏也是这样说的,估计这位置,要空悬许久。”
“听兵司的人说,京城还想让府衙负责朝廷军的后勤补给,也就更没人愿意过来。”
谁来谁背锅。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差事,所有人避之不及。
顾从斯听到这里,嘴唇抿起。
他本来想问府学那边,对明年各县县试有没有安排。
听到这,自然明白在方才那些事面前,县试是个不值一提的事。
可他不满的,并非县试不能成。
而是身为朝廷官员,为什么不能为百姓考虑。
不仅知府等人逃走。
甚至无人敢接手,这种时候不迎难而上,之前的圣贤书,不是白读了吗。
苏清余光看到顾从斯的表情。
有心想说,这大概就读书人还未进社会的感觉?
读书学的,跟办差用的。
真的不一样啊。
算了,谁还没有从象牙塔出社会的幻灭呢。
苏清无意指责,反而多了份包容。
外面的情况了解了,也让她愈发要守护如今的南江县。
不能因为外面都在摆烂,他们就得以放松。
比烂这种事,真的没意思。
苏清道:“辛苦罗户房了,你跟那四位差役,好好歇息几日。养足精神后,招两个户房书吏给你打下手。”
罗户房立刻点头。
什么休息啊,他恨不得立刻招人!
当然,他不休息,其他人也要休的。
等罗户房离开,书房只剩苏清跟顾从斯两人。
见顾从斯不说话,苏清难免有点尴尬,干脆继续埋头办公。
过了会,顾从斯道:“我爹对县试十分执着,他肯定要办。”
“苏主事,能不能想个办法劝他。”
说到这,苏清问出心中疑惑:“为何如此上心,不过停办一年而已。”
“想来府衙那边,不会一直没有知府,没有学政。京城也不会允许的。”
顾从斯颇有些艰难,抬眼看了下苏清:“明年应有秋闱。”
应有秋闱?
苏清这才想到,秋闱就是乡试,三年一次。
而顾从斯作为秀才,肯定要参加明年乡试的。
但是,这童试县试都办不成。
恐怕乡试更难。
顾教谕怕的,是乡试推迟,他儿子考不了举人。
作为科举出身,改变命运的顾教谕。
他当年考上秀才,经恩师的关系成为县学夫子,再成为教谕。
便让顾教谕对科举抱有极大的期待。
尤其是他儿子顾从斯,还是个极会读书的。
十六岁的秀才,举人也有望。
倘若乡试推迟,对他的来说,是绝大的打击。
毕竟举人跟秀才之间,是天壤之别。
到时候一家人搬离战乱的广乐府,也不是没可能。
苏清忽然想到什么。
顾从斯却道:“跟婚事无关,我爹他早就盼着乡试。”
什么叫欲盖弥彰啊。
苏清无奈,你要是不着急解释,反而没那样明显。
不就是你爹想让你赶紧考上举人,然后顺理成章离开南江县,离开广乐府。
到时候就没人提起你我之间的口头婚约。
苏清对此并不在意,随意点头:“不管有没有关系,反正咱们县的县试,我肯定不会办的。”
“我不会把银钱跟人力浪费在这上面。”
虽说秋税已收,衙门还招了新人。
但要做的事太多。
若明知是浪费银钱,还要去办县试,那她跟千金买顾从斯她爹一笑有什么区别。
别说买顾教谕那个老头的笑了。
买顾从斯的笑也不值得啊。
苏清说的坚决,也是这样做的。
不管在拒绝办县试的事上。
还是苏三叔偷偷想夺权上,都被她拒绝的很彻底。
苏三叔暗地里痛骂:“以前装的很温顺,像个小家碧玉。”
“现在看来,就是母夜叉,就是铁算盘,抠门精。”
他也只敢关起门骂。
骂多了,再打苏三婶一顿。
有时候连他儿子也不放过。
要说苏清他爹那一辈,共有三兄弟。
苏家老大在家务农,供养老母亲。
老二苏县令会读书,在外做官。
老三苏三叔也读了几年,跟在二哥身边做个左右手,无论能力如何,至少是一家人,值得信赖。
而且苏县令可以约束他大部分行为。
当然,那是没出事的时候。
现在苏县令没了,苏三叔直接没了限制。
逃亡途中,开始打骂妻儿,觉得他们俩都是累赘。
苏三婶本以为回到南江县,就会好点。
没想到家暴这种事,开始了就停不下来。
不过他们夫妇俩的共同点,就是一起咒骂苏清。
觉得是她抢了苏典吏的位置,才让他们一家日子难过。
本以为只要自己回来,凭借现在的情况,他就能取代苏清的位置。
毕竟自己有典吏的官职。
还是苏清的亲三叔。
但无论是衙门众人,还是梅娘,或者主簿朱娘子。
甚至周围百姓,没有一个听他的。
甚至有人道:“你要是当了衙门主事,南江县就完了!”
“你比不上苏清,别折腾了。”
最后这句话,是苏典吏以前的酒友所说。
这人做事不算正派,以前凑在一起,颇有些狐朋狗友的感觉。
可他全家吃过苏清“借”过来的粮,全家吃过苏清想发设法赠的药。
这种情况下,但凡有一丁点良心,都不会支持苏典吏。
不为苏清,也为自己以后的生活啊。
苏典吏没办法,只要又去打酒解闷。
不过在酒馆里,遇到个意外的人。
“顾教谕,你也开始喝酒了!?”
顾教谕没有这个爱好,只是最近万事不顺,他只能借酒解闷。
如果没有县试,没有乡试。
那读书人的前程怎么办。
他儿子若一直在衙门给苏家大姐儿打下手。
岂不是前途全无。
不过顾教谕这种烦恼,不打算跟苏典吏说,他们不是一路人。
但苏典吏却听到些风声。
再看到顾教谕买酒的银钱,忽然心生一计。
“顾教谕,你想办县试,来找我啊。”
顾教谕下意识道:“南江县的主事,只能是苏家大姐儿。”
潜台词是。
你不行!
你跟她没法比!
苏典吏咬牙。
他说的不是这个!
等他低语几声,顾教谕犹豫了。
-
苏清大早起来,就看到苏典吏跟顾教谕两人站在一起。
“认真的?你们要一起办明年的县试?”
“不用衙门出钱,全由你们负责?”
苏清看想顾教谕,确定道:“要跟苏三叔合作?”
苏清三个问句,说的苏典吏都不确定了。
“你别管那么多,反正不用你出钱,这县试我也给办成。”苏典吏继续道,“南江县学风不错,想要参加县试的学生,至少一两百人,多数都是富家子弟。”
“他们最近都在询问县试的事了,若不办了,岂不是让他们难过?”
苏典吏说的也没错。
如今都已经九月初十。
不少书生都在问明年县试的事。
见苏清还是不同意,苏典吏面上闪过不爽。
一个侄女,敢骑在他头上。
老虎不发威还真当他是病猫了。
正说着,门房跑过来道:“苏主事,门外有十来个书生求见,询问明年县试的事。”
这些人吵吵嚷嚷,语气带着不忿。
颇有些埋怨苏清的意思。
这些读书人出身都不错,自认没受过苏清的施粥赠药的恩情,故而闹事闹的理直气壮。
如果仔细看的话,就能发现,里面还有王乡绅王焕家的族人。
那王焕被整的厉害,已然服了,但手底下的小子们各有想法。
“我告诉你,如果南江县不办县试,会有很多读书人闹事!”
苏清再次看向苏三叔,又看看一脸茫然的顾教谕,笑道:“好吧,那你们办吧。”
“但实现说明了,此事跟衙门无关,皆是县学操办。”
“如何?”
好好好!
答应了就行。
苏典吏跟顾教谕得了准信,这才离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