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刚回到县衙的杨奇脚步匆匆地再次来到驿站,因仓促与惶恐,尽管大冷的天,额角却沁出了细密的汗。
此时云宓、周砥、温宜等人依然坐在正厅,温宜坐在首位,云宓和周砥各随左右。
杨奇一见,当即恭敬地朝温宜跪下了:
“微臣杨奇,拜见公主。之前是微臣有眼不识泰山,还望公主恕罪。”
温宜端坐于主位,脊背挺直,目光平静地落在杨奇身上:
“杨大人平身吧。此事不怪你,是本公主刻意隐瞒身份,为的就是不想引起一些没必要的麻烦。”
“谢公主。”
杨奇从地上起身,微恭着腰低着头恭恭敬敬地站在公主面前:
“不知公主唤微臣前来,有何吩咐?”
温宜便缓缓说道:
“瓮安镇养柞蚕、修路之事,本公主一路亲见,甚为关切。此乃利国利民、泽被后世之善举,更是杨大人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绝佳契机。本公主回京后,自会向父皇详陈此间进展,以及杨大人你在此事上的作为。”
“是!是!下官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不负公主期望!”
杨奇声音因激动带着微微的颤音。公主亲自回京禀报,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的政绩将直达天听!
“嗯。”温宜微微颔首,话锋却陡然一转,语气变得清冷而锐利,“不过,本公也有一言相告。此间诸事,云掌乐倾资以助,周翰林运筹帷幄,伍师傅师徒倾囊相授,瓮安百姓翘首以盼。本公主希望,待下次听闻瓮安镇的消息时,是柞蚕丰收,山路畅通,百姓安居乐业的佳音。而非任何懈怠、贪墨、扰民、致使善政功败垂成的劣迹!”
她目光如电,直射向杨奇:
“本公主的眼睛会一直看着这里。若有人胆敢在此事上玩忽职守,或伸手染指不该碰的,坏了父皇看重、本公亲自见证的民生大计……杨大人,”温宜的声音一下加重,一字一句,敲打在杨奇心上,“你当知,欺君之罪,以及辜负皇家信任的后果,会是何等严重。届时,莫说前程,便是项上人头,恐怕也难保周全!”
这一番话,恩威并施,软硬兼施。杨奇听得肝胆俱颤,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
公主的亲自关注是莫大的荣耀,更是悬在头顶的利剑!
他再次“扑通”跪下,以头触地,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与惶恐:
“微臣杨奇在此立誓!定当以性命担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必使瓮安柞蚕之事圆满功成,路通民富!若有半分懈怠贪念,甘受天打雷劈,国法处置!请公主放心!下官定不负所托!”
温宜看着他伏地的身影,知道这番话的分量已经足够重。她“嗯”了一声,并道:
“记住你今日所言。起来吧。好好做事,朝廷不会亏待有功之臣。”
“谢公主恩典!”
杨奇起身,后背的官服已被冷汗浸透。
待杨奇离去,温宜转向云宓和周砥,脸上又恢复了平日的娇俏笑容:
“云姐姐,周表哥,这下你们可以安心了吧?”
云宓看着眼前这位瞬间从天真少女转变为威严公主,又自如切换回来的温宜,她笑着朝她深深一礼:
“多谢公主!”
周砥亦躬身行礼,眼露赞许,“公主深谋远虑,恩威并济,算是为瓮安村民加了一道坚固的保障。”
温宜得意地扬了扬下巴,“父皇铺开的锦绣,我定要让它覆盖到瓮安镇的每一个角落,这个杨奇,就是父皇织就锦绣的臂指。”
此言一出,她与云宓两人默契一笑,温宜接着又问:
“我们准备什么时候回京啊?我都想父皇和母后了。”
“这边的事也处理的差不多了,待会儿我们跟大家一起商量商量,看大家还有没有什么未办妥的私事。若没有,过两日我们便回京。周翰林觉得如何?”云宓看向周砥。
周砥微微颔首,“我无意见。”
*
温宜正式向杨奇亮明身份后,众人又于洛阳停留了两日。这期间,周砥亲笔写了一封向朝廷奏请给蚕场防害队及移蚕组免除徭役、减少税收的奏书,让驿卒送往朝廷请批。
这两日杨奇每日都会亲自到驿站跟温宜、云宓、周砥汇报养柞蚕的事宜以及修路进展。
大家见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终于放下心来,决定启程回京。
临行前云宓还特意交代了方平,叮嘱他日后在收购瓮安村民的蚕丝时莫欺民诈民,要公平公正,足斤足两。方平自不敢违逆,郑重应下。
这天,杨奇带着人亲自相送,众人在知县大人及洛阳百姓的目送与观望下,渐渐驶离了洛阳城。
回到京城已是二月末,一行人并没有急着回各自阔别已久的家,而是直接入宫向明昭帝复命。
当把所有收集到的古谱乐章呈现在明昭帝面前时,明昭帝十分高兴,并命他们尽快把这些乐谱复原,待到中秋,将举办一场羯鼓盛乐。
为了犒劳他们长途奔波的辛劳,明昭帝对每人都给予了一定的赏赐。
另外,因杨奇第一次向京中上奏让瓮安百姓养柞蚕的奏书里,就提到了是云宓的提议,还有周砥先前上书的奏请,明昭帝也收到并批复了。
明昭帝提起此事时,温宜便抑制不住地将云宓与周砥为瓮安百姓所做的事情都跟明昭帝说了,当然也没忘将洛阳知县杨奇以及伍荣师徒带上。
因之前周砥和云宓说过“事未成,不敢论功”的话,她没有为云宓、周砥等人邀功,只是实事求是地说着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明昭帝听了甚感欣慰,想着没白让他们出去这一趟。于是又大力地嘉奖了云宓与周砥。
至于杨奇、伍荣等人,他们的成绩还得以观后效,等他们在瓮安养柞蚕一事上取得成绩,再来提拔奖赏不迟。
一行人在入宫觐见完圣上后出宫各自回到久别的家,云宓少不了跟父母兄长好一阵寒暄,并分享一路上的轶闻趣事。
至于她在瓮安镇所做的事情,早在之前她给父亲的来信中就已经道明,家里人早已知晓,也予以支持,要不然云闳也不会派云秩去洛阳。
云闳问了下洛阳商号及为瓮安村民修路的进展,又简单地跟女儿了解了下瓮安村民养柞蚕的事宜,云宓一一详答,家里人听她说向瓮安村民提出养柞蚕是从长兄云琮的笔记中得知,一家人既伤感也欣慰。
待聊完了正事,闲话家常之时,云宓从母亲和姐姐的口中得知五哥已经订亲了,姑娘并非京城人,而是杭州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