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好后,李镇长迫不及待地开始介绍情况:“林队长,不瞒您说,咱们镇现在的情况非常糟糕。全镇三千多口人,断粮的已经超过一半。再这样下去,恐怕要出大乱子啊!”
林军沉稳地问:“镇上有多少耕地?往年产量如何?灌溉条件怎么样?”
李镇长叹气道:“耕地倒是不少,但都是靠天吃饭的山坡地。今年天旱,河水都快干了,井也见底了,庄稼根本长不起来。”
“带我去地里看看吧。”林军站起身,“顺便去看看粮库。”
李镇长愣了一下:“现在就去?您不先休息休息?”
“不了,情况紧急,耽误不得。”
广元镇的粮库位于镇子东头,是一座破旧的土坯房。
看管粮库的是个佝偻着背的老头,见到李镇长过来,颤巍巍地打开门锁。
推开沉重的木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粮库里空空如也,只有角落堆着几袋粮食。
林军走过去看了看,最多不过二百斤的样子:“就这么点了?”
李镇长苦着脸:“就这些了,还是从牙缝里省下来的,准备应急用。”
林军蹲下身,抓了一把粮食在手里捻了捻,又放到鼻前闻了闻,眉头紧锁:“这粮食存放时间不短了,有些已经发霉了。”
看库老头忙说:“没办法,潮气重,我们又不敢拿出来晒,怕被人抢了。”
从粮库出来,林军的心情更加沉重。他原本指望镇上至少有些存粮可以应急,现在看来情况比预期的还要糟糕。
接着他们又查看了几块耕地。土地干裂严重,庄稼稀疏枯黄,显然已经没什么收成了。
陈大福踢了踢干硬的土地:“这地种啥都不行啊!难怪广元镇这么穷。”
林军却蹲下来,仔细察看土壤情况,又抓起一把土在手里揉搓:“土地其实不差,主要是缺水。如果能解决灌溉问题,产量应该能上去。”
李镇长摇头叹息:“谈何容易啊!打井得深挖几十米才行,咱们一没技术二没设备,根本办不到。”
考察途中,不少村民围拢过来,个个面黄肌瘦,眼神中混合着期盼和怀疑。有人小声议论:“这就是新来的生产队长?看着挺年轻,能行吗?”
“县里派来的,估计又是走个过场,待不了几天就得跑。”
林军装作没听见,问李镇长:“镇上有没有懂水利的人?”
李镇长想了想:“老孙头以前参与修过水库,对水利有点研究。不过他年纪大了,好长时间不出门了。”
“带我去见见他。”林军毫不犹豫地说。
老孙头住在镇子最西头的一座小院里,已经七十多岁,但精神还不错。
听说新来的生产队长要向他请教水利问题,老人很是意外。
“咱们这儿啊,主要是缺水。”
老孙头摊开自己手绘的地图,指点着说,“其实离这儿五里外就有一条河,叫白龙河,水量不小。但地势比咱们镇低,引不过来啊。”
林军仔细查看地图:“如果在这里修一道坝,把水位抬高,再开一条渠,能不能引过来?”
老孙头眯着眼睛看了好久:“理论上可行,但工程不小啊!得全镇人一起干,起码得干上个把月。而且...”老人欲言又止。
“而且什么?”林军追问。
“修坝需要材料,需要工具,这些咱们都没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现在饿着肚子,哪有力气干活啊!”
林军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如果我能弄来粮食,让大家吃饱肚子,能不能组织起人来修这个水利工程?”
老孙头眼睛一亮:“要是有粮食,那肯定行!这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大家肯定愿意干!”
从老孙头家出来,天已经快黑了。李镇长忧心忡忡地问:“林队长,您刚才说能弄来粮食,是真的吗?现在粮食可不好弄啊!”
林军微微一笑:“我自有办法。”
回到住处,陈大福迫不及待地问:“小军,你真有办法弄到粮食?现在这年头,粮食比金子还贵啊!”
雪希也担忧地说:“是啊林队长,咱们刚到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上哪去弄粮食啊?”
林军淡定地喝了口水:“你们忘了咱们从大洪山带来什么了?”
陈大福一愣:“咱们就带了些个人行李和两袋土豆啊...等等,你说的是那车...”
林军点点头:“我来之前就料到广元镇缺粮,所以让高原准备了一卡车粮食,伪装成行李跟着我们过来。现在应该快到镇子外面了。”
陈大福恍然大悟:“怪不得你让高原晚一天出发!原来是准备了这一手!”
雪希又惊又喜:“林队长,您真是太有远见了!但那车粮食够全镇人吃多久啊?”
“省着点吃,加上挖些野菜,应该能支撑半个月。这半个月里,我们必须把水利工程修好,然后抢种一些速生作物,解决眼前的饥荒问题。”
陈大福还是有些担心:“可是修水利工程需要时间,半个月够吗?”
林军目光坚定:“不够也得够!这是咱们在广元镇立足的第一仗,必须打赢!”
正说着,周铁柱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