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武相轻,翰林院中多是文官,见纪花明这样如武将般壮硕的身材都有些不喜,如今见他还在院中学些拳脚功夫,更该背地里说人了。苏鸿虽不是在意旁人意见的,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罢了。
纪花明笑道:“我这么一副体格,又和勋贵小姐定亲,他们早就看我不顺眼了,还差这一桩?左右不是什么大事,爱说便说,提拔人还看这个?”
纪花明心中暗道,纵然想出人头地,也不必在这样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出头。他入朝为官以来,算是见识了什么叫唇枪舌剑、刀光剑影。那些上官满口大道理,却不干一件人事,叫他得中榜眼后一颗想平步青云、报效朝廷的心灰了大半。
朝中被如此禄蠹占了大半,他便是想奋勇争先、激荡清流,也得看有没有命在。官场上错综复杂,能保全自己,熬个平安致仕便是了不得了。
苏鸿明白他的言下之意,悄声叹道:“何尝不是这话。先时我还想着,要在京中出人头地、一展抱负,现在想来倒是十分幼稚可笑。若京中有人坐镇,我倒是甘愿到地方为官,造福一方。”
可若京中无人,又没有今上赏识看重,去地方为官也只会处处受制。如今这样,真是叫人进退维谷。二人见已经有人来了,便连忙住口,笑着跟同僚打招呼。纪花明又神情自然地抽出一本典籍,笑嘻嘻上前请教。
文人大多有好为人师的性格,纪花明又是性格谦逊、爽朗大气的性子,他便耐心指点了两句。苏鸿适时捧场:“方才我和纪编修还在商讨,有些拿不准。究竟还是宋学士学识渊博、经历丰富,稍加点拨就叫我受益匪浅。”
宋学士便捻着胡子笑道:“不是我自夸,到底年纪比你们大些。但老胳膊老腿的,也比不得你们年轻人能下苦功夫。”纪花明笑着奉茶,宋学士坦然接了,玩笑道:“教你们几句,我也厚颜受用些。”
他冷眼看着,新来的三个年轻人倒也算懂规矩,性子尚可。就是家世都欠缺些,唯有苏鸿还好,父亲也是翰林院出身。就是眼皮子太浅,说什么为了救命之恩,愣是娶了薛家姑娘,还不是贪图薛家富贵。
娶都娶了,也不知道做姿态给谁看,更是傻的不敢拿薛家银子孝敬上官。宋学士心底不屑,笑吟吟说了几句便各自走开,悠然坐在官椅上看邸报。
苏鸿和纪花明也不再闲谈,对视一眼便捧着史书埋头去看,时不时写写划划。不多时,忽而掌院学士传命叫苏鸿等一甲三人过去,苏鸿便忙忙收拾了桌案,略整仪容便和其他两人一同拜见上官。
掌院学士静静看着他们,见他们各个敛息屏气,方说道:“你们入翰林院也将近半年,料想也微有所成。今上近来有一事烦心,欲要召尔等入内对策。身为人臣,对君上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又不能信口胡说,可知道?”
三人连忙应下,心中均是纳罕。虽说翰林官本就是为今上出谋划策的,但翰林院多少学士不能问,却来问他们。掌院学士也不多言,起身整衣后带着他们一路到了临敬殿前。早有太监候在门外,瞧翰林院一干人过来,笑嘻嘻道:“诸位大人稍候,里头史家侯爷尚在。”
苏鸿垂目屏息,近日政事平稳,似乎风平浪静,并无大事。但若果真并无大事,今上又何必舍近求远,放着自己信重的臣子不问,却来问他们三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史侯……京中只有两位史侯,便是与贾、薛、王家联络有姻扶持照应的史太君娘家。若论京中还有哪位武将可堪大用,两位史侯必然榜上有名。只是从不曾听闻史侯得了今上青眼,为何今日这般离奇。
苏鸿有些不安,袖中的手微微攥紧。不多时,就见忠靖侯从殿内悄然退出,见外头候着的苏鸿等人也未及寒暄,面带愁色匆匆离开。苏鸿正微微出神,就听太监出来传四人入内,连忙收敛心神。
待众人磕头见礼后,今上的目光在苏鸿等三人身上略过,淡淡道:“平身,赐座。”
他对苏鸿有印象,昔年自己尚未受封太子时,曾代太上皇到国子监慰问学子。苏鸿年仅十二,立于一众学子中却似鹤立鸡群,极为醒目。其言谈有务,亦非轻薄浮躁之辈。
若论不妥之处,就是与皇商薛家联姻,叫他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
薛家是紫薇舍人薛公之后,是随太祖皇帝起兵的肱骨之臣,后来又入内府、转任皇商,领内府帑银为皇家办事。薛家几代在行商一道上颇有天赋,填充内帑亦算有微末功劳。只是其与祖籍金陵的贾家、王家等交往密切,颇有结党营私之嫌。
如今薛家家主薛蟠,只是粗通文墨不说,亦不能专心办差,给内帑交的分红竟一年少似一年。国库空虚不说,连内帑都要空得跑马,叫今上心里颇为恼火,对一干皇商暗骂废物。他们自家倒是富裕繁华,都不曾想到主子的难处。
苏鸿察觉到今上的目光在自己身上停留,心中一窒,连忙垂首端坐,不敢有丝毫不敬。今上将目光移开,思忖片刻后笑道:“尔等不必紧张,朕听闻,凡君王皆问策于贤臣。如今水旱成灾、戎狄时警,长此以往必生动荡。若尔等腹有良策,旦请直言。”
苏鸿想到今上口中所言“水旱成灾、戎狄时警”,不由暗暗揣测今上之意。
近两年,各省皆有上报旱涝,北方更是在收成前连下两月冰雹,阴雨连绵,一县之地竟颗粒无收。前几月,近海一带海啸,户部勉强腾挪赈灾银,派了贾政前去赈灾,平息民乱。只是本朝尚因地大物博可以勉强支应,与外国本就贫瘠,因受灾更是没了廉耻,频频劫掠边境。
今上本是自尊自大之人,见自己当政竟是天灾人祸接连不断,岂有不为难恼怒之理。若今上果有励精图治之心,倒也是好事。上行而下效,落到百姓身上的仁政哪怕只有一分,也能改善许多。
苏鸿略一思索,便起身道:“微臣不才,若只观当下,有一策请陛下细听。”
今上一怔,没想到苏鸿这样快就要回答,不由微微蹙眉。朝上许多老大人资历深厚,要建言献策亦要酝酿许久,便是殿前奏对,少说也要一炷香。苏鸿年纪轻轻,虽说高中状元,终究并未观政六部,想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