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修真 > 开局怒怼李世民:这太子我不当了 不恰药药

第365章 抓住马脚

小说:

开局怒怼李世民:这太子我不当了

作者:

不恰药药

分类:

玄幻修真


李世民那句“容朕再想想”,如同一道赦令,让李泰紧绷了数月的心弦骤然一松。
他强压下几乎要溢出嘴角的狂喜,深深低下头,用更显哽咽的声音道:
“儿臣…叩谢父皇隆恩!”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如释重负的感激与卑微的依赖。
接下来的日子,李泰更加卖力地扮演着“幡然悔悟、纯孝至诚”的儿子角色。
他进宫请安的次数有增无减,但话题愈发纯粹地围绕着学问、起居和回忆,对朝局、对自身去向,绝口不提,仿佛那日的恳求只是情之所至的无心之言。
他甚至开始抄录《孝经》,字迹工整,一笔一划都透着虔诚,说是要以此自省,铭记父皇教诲。
李世民将这一切看在眼里。
一次在内殿,他指着李泰新送来的一卷手抄《孝经》,对侍立在侧的长孙无忌感叹道:
“辅机啊,你看青雀这字,沉静了许多,可见其心确然是静下来了。
这孩子,本性还是纯良的,只是昔日被身边人捧得太高,又有些急功近利,方才行差踏错。”
长孙无忌目光微闪,恭敬答道:“陛下明鉴。魏王殿下天资聪颖,若能持之以恒,修身养性,将来必为朝廷柱石,亦是太子殿下的臂助。”
他这话说得圆滑,既肯定了李世民的判断,又不着痕迹地点出了“将来”和“臂助”的前提一个安分守己、不再对储位有威胁的魏王。
李世民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但眉宇间的神色又柔和了几分。
他甚至在一次家庭小宴上,主动给李泰夹了一筷子他幼时爱吃的菜肴,这个细微的举动,让在座的后妃和其他皇子都清晰地感受到了皇帝对魏王态度的回暖。
李承乾在东宫收到这些消息时,正在审视一份关于青州盐场扩建的条陈。
他听完心腹内侍的禀报,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用朱笔在条陈上轻轻划了一个圈。
“四弟这出戏,唱得是越发娴熟了。”他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以退为进,哀兵必胜……他倒是把父皇的心思摸得透透的。”
杜荷在一旁低声道:“殿下,如今陛下心软,朝中亦有声音认为对魏王不宜逼迫过甚。
若再拖延下去,恐怕前功尽弃。流言与旧属小过,已难动其根基。”
“所以,需要点新的东西。”李承乾放下朱笔,目光锐利,“一件看似无关紧要,却能真正让父皇警醒的东西。
四弟不是一向以‘文华’自诩,门下多文学之士么?就从这里入手。
去查查,他府上那些清客文人,最近除了吟风弄月,还在鼓捣些什么?尤其是……那些看似‘有益民生’的勾当。”
“殿下的意思是……?”
“比如,修书。”李承乾缓缓道,“修一些……看似无害,却可能藏污纳垢的书。”
“是!”杜荷心领神会,躬身退下。
就在李承乾暗中布网的同时,李泰也并未完全沉浸在“父慈子孝”的幻象中。
他深知李承乾绝不会轻易放过他,暂时的安宁之下必然暗藏着更大的风暴。
他必须巩固这来之不易的优势,甚至要试探着,能否借此机会,稍稍扭转一下被彻底边缘化的命运。
他想到的,同样是“文事”。既然直接议政是禁忌,那么做一些风雅且看似关心民生的学问,总该无妨吧?
这一日,李世民心情颇佳,与李泰谈论了一阵前朝诗文后,随口问起他近日在做何消遣。
李泰心中一动,觉得机会来了,便恭敬答道:“回父皇,儿臣闭门思过,深感往日虚浮。
近日除了温**经史,亦觉民生多艰,农事乃国之根本。
故而召集府中几位通晓农事的学士,试图整理前代农书,参以时人经验,编纂一本《新修劝农书》,旨在汇集各地耕种、水利、蚕桑之法,若成,或可惠及地方百姓,亦算是儿臣闭门思过期间,为社稷尽一份微薄心力。”
他刻意将动机说得无比纯良,姿态放得极低。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