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那股头晕恶心劲儿过去了,当事人晃晃脑袋,喝口水,拿起镰刀又冲进了稻田里。
“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这是沈红星在动员大会上喊出的口号。
话糙理不糙,所有人都明白,现在不是矫情的时候。
这是在跟老天爷抢粮食,抢全村人一年的活路。
村里的人手分工明确,形成了一条高效的流水线。
青壮年男人是割稻谷的主力,他们弯着腰,手里的镰刀上下翻飞,唰唰作响,身后留下一片片整齐的稻茬。
女人们则跟在后面,将割倒的稻子拢成一抱一抱,麻利地用稻草捆好,再一趟趟地搬到田边的牛车上。
汗水浸透了她们的衣衫,紧紧贴在后背上,但没有一个人叫苦。
上了年纪、体力稍差的老人,则集中在村口的晒谷场。
牛车把一车车稻谷拉回来,他们就负责把谷子从稻草上摔打下来。
那特制的“谷搭子”一起一落,金黄的谷粒便如下雨般洒落在晒谷场上,再由其他人用木耙摊开,均匀地晾晒。
孩子们也没闲着。像大虎二虎这样大一些的孩子,就跟在割稻谷的大人身后,提着小篮子,仔细地捡拾掉落在地里的稻穗。
每一粒粮食,都不能浪费。
王山年纪还算小,就和王海一起被陈翠霞带在田埂的树荫下,看着大人们忙碌。
收完了稻子,还没等喘口气,又马不停蹄地开始收苞谷。
苞谷地里,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次,女人们成了主力,她们穿梭在高大的苞谷杆子中间,双手并用,“咔嚓、咔嚓”,一个个饱满的苞谷棒子就被掰了下来,扔进身旁的袋子里。
老人和孩子们跟在后面,把遗漏的或者掉在地上的苞谷捡起来,装进另一个袋子。
男人们则负责最累的活,将装满了苞谷的麻袋一个个扛上牛车。
一袋苞谷少说也有一百多斤,压在肩膀上,勒出一道道红印。
他们咬着牙,一步一个脚印,将一车车的希望拉回晒谷场。
晒谷场上,掰完苞谷的女人、老人和孩子们又聚在一起,开始掰苞谷叶。
一片片青黄的苞谷叶被撕下,露出里面金黄的玉米粒。
剥好的苞谷棒子被串起来,挂在搭好的架子上,像一串串金色的风铃,在秋风中晾晒。
地里的男人们也没闲着,他们挥舞着**,将剩下的苞谷杆子一根根砍倒,捆成捆,拉去牛棚那边做青贮饲料喂牛。
多余的,就分给各家各户,拉回去当柴火烧。
这场紧张而又忙碌的秋收,一直持续到十月底。
当最后一车苞谷杆子被拉走,田地里变得光秃秃的时候,所有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终于,能歇歇了。
全村人都累坏了,一个个像是被抽了筋骨,脸色蜡黄,眼窝深陷。
但看着晒谷场上堆积如山的粮食,看着那一串串金黄的苞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与此同时,其他村子也不得不赶在入冬前,匆匆忙忙地开始秋收。
天气越来越冷,再不收,不仅没时间晾晒,万一粮食受潮发了芽,那可就真的完蛋了。
全村放了两天假,让大家好好休整。
王卫国睡了个昏天黑地,醒来时只觉得浑身舒坦。
第三天一早,李青山就派人送来了消息,又有一批物资到了,需要他带人送去青龟岛。
这一次,同行的还有张卫东。
船离了岸,在海面上平稳地行驶着,海风吹散了连日来的疲惫。
张卫东递给王卫国一支烟,自己点上一根,指着北边一个模糊的岛屿轮廓,神情严肃地说道。
“卫国,跟你说个事。
王卫国接过烟,问道:“什么事?
“往北去,有座库尔岛,**子的,不仅驻扎了军队,还派人在上面开荒,你别往那边去。
张卫东提醒道。
王卫国闻言,心中猛地一动。
库尔岛?
他当然知道。这个名字在前世如雷贯耳,是小鬼子和**子争了几十年的地方。
没想到现在看情况,**子不仅占了,还在上面搞起了开发。
他的心思立刻活络了起来。
这个年代的**子,家底可是厚实得很。
他们既然在岛上驻军又开荒,那手里肯定有好东西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