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醉卧长安花 时酒月

2. 第贰章

小说:

醉卧长安花

作者:

时酒月

分类:

穿越架空

崔珩负手站起身来,走向阿史那媗,“明人不说暗话,某不喜欢弯弯绕绕。某问你什么,你回答什么就是,你和史明哲什么关系?”

阿史那媗皱皱眉不语。

“他可是你的主顾,还是你的什么人,使得你这般为他遮掩?”

崔珩见她不语,垂眸看了看阿史那媗。才发现她粗看与汉人并无两样,但细看后却是鼻梁高挺,头发略微卷曲泛棕。

崔珩微微一顿,“你不是汉人?”

阿史那媗久未进水,声音有些滞涩地说道:“奴自幼生活在边境,祖上有胡人血统,故与常人生得有些不同。”

崔珩神情微舒,“原来你会说话,还以为你是个喑人。”【1】

阿史那媗接着说:“郎君所说的史明哲奴家不识得,牙帐近日动乱,奴只是在逃难时,借那山洞一避,许是无意被郎君误当作犯人了。”

子言喘着粗气道:“一派胡言,那据点我们折了多少兄弟才发现的地方。怎么偏偏你随便一逃,便逃到了那里。”

崔珩抬手打断子言,他缓缓踱步,围着阿史那媗转了一圈。

随后他走到阿史那媗面前,看着她,声音低哑,“某听说草原上的女娘,能歌善舞,能骑善射,但没想说起谎来竟也是游刃有余。”

阿史那媗抬起头,迎上崔珩的目光,“奴家所言句句属实,并无半句虚言。”

“好,那你说说,你姓甚名谁,家中有几许人。”

阿史那媗听出崔珩此话明显在试探她,阿史那媗此时低垂着头,心中快速盘算着如何应对。

她知道自己不能轻易透露身份,否则恐怕会引来更大的麻烦。

“奴家李氏媗娘,只是边境小户人家的女儿。王庭遭逢叛乱,百姓民不聊生,奴家的耶嬢在逃难中已不幸离世,故奴家只得孤身一人逃离。”

崔珩挑了挑眉,似乎对她的回答并不满意。

他停下脚步,看着阿史那媗的眼睛说道:“边境小户人家?既姓李,莫不是陇西李氏或是赵郡李氏的旁支?”

阿史那媗心中一紧,笑道:“郎君可是说笑了,奴家不过贱姓,哪能同这望族姓氏相提并论。”

崔珩紧接着又问:“那娘子将来要去何处。”

“去长安谋生。”

崔珩沉默片刻,点点头,“带下去罢。”

外面的将士领了命,将阿史那媗从帐中带走。

“等等。”崔珩忽将他二人叫停,接着走向阿史那媗,目光中多了一丝探究。

“如今突厥王庭叛乱,正是乱作一团的时候,可谁又能知道有没有漏网之鱼呢?”

阿史那媗心中忐忑一下,低着头,“奴不知,奴只是平民百姓,并不知王庭之事。”

崔珩顿了顿,见阿史那媗神色不动,便不再多言,示意将她带走。

子言见阿史那媗离开,忍不住说道:“郎君,你干嘛放过她。我们找了多久才找到那个据点,如今线索岂不是都没了。”

崔珩斟了盏茶,轻啜一口。他的眉头微微蹙起,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昨日我们去时,洞中之物已被人所转运。只剩下她和她那匹马。马死即死,若不是我们那时赶过去,恐怕她也早已是黄沙里的一缕孤魂,可见她的确赶了很久的路。她并无太大作案嫌疑,我方才不过是在试探她。”

“何况你我不是不知,史明哲那么狡猾的人,若是我们一击即中,那才是不寻常,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况且那女子……”崔珩低声呢喃,似乎在回忆着方才与阿史那媗的对话,“确实不简单。”

子言低头思索着崔珩的话意,崔珩站起身,走到营帐的门口,望着阿史那媗的背影,侧头低声道:“派人暗中盯着她,看她究竟要去何处。若她真的与史明哲无关,那便罢了。但若是有任何不妥,立刻拿下。”

子言马上应声,随后叉手退下。

而另一边阿史那媗被带到了一处简陋的营帐中,身上的绳索也被解开。她坐在地上,默默地整理着凌乱的着装。

帐篷内昏暗且寂静,只有外面偶尔传来的风声和远处牲畜的嘶鸣声。

她方才在路上多方观察,已基本看好路线。此地应已过幽州,只要再往西走两日,便是大唐的都城长安。

看来崔珩他们也是要去长安,她如今身无分文,只身一人是无法走到长安的,倒不如随着崔珩一起去,还能减轻身上的嫌疑。

事到如今,阿史那媗的打算便是等到长安后投靠敬王府,求外祖父收留自己。

就在她沉思之际,帐篷外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

阿史那媗立刻警觉地抬起头,只见一个年轻的兵卒掀开帘子走了进来。

“娘子,这是郎君让我送来的食物和水。”兵卒将手中的托盘放在地上。

阿史那媗点头,道了声谢,却未有动作。

兵卒见状,也没有多言,放下东西后便转身离开了。

她望着托盘上的食物和水,看出崔珩这是在试探她是否会离开。

阿史那媗走到托盘前,拿起一块胡饼,咬了一大口。此时此刻不是赌气的时候,她的第一要事是填饱肚子,保存体力。

食物虽然粗糙,但对于已经几日没有进食的她来说,已是难得。她饮了几口水,感觉喉咙里干涸的感觉终于稍微缓解了一些。

阿史那媗吃完食物后,静静地坐在帐篷的一角,思索着接下来的行动。

崔珩虽然表面上放过了她,但暗中一定会派人监视她。她必须小心行事,不能让他对自己产生不该有的怀疑。

夜幕渐渐降临,阿史那媗躺在简陋的床铺上,却久久无法入眠。

她仍是控制不住地想起远方的突厥草原,那里的天空宽远广阔,草原上的风是那么自由。

如果那一切没有发生,她明日应该会同阿瑾一起去骑马,亦或者是陪着阿娜对弈。

可是……世上没有如果。

阿史那媗此刻心里沉甸甸的,在她身后,突厥的草原牧草摇曳,毡帐错落,是她魂牵梦萦,愿用一生去守候的地方。

而在她身前,便是大唐的疆域,绵延万里群山环绕的,是阿娜的故土——长安。

现在的她即将去到长安,前途未卜。阿娜死不瞑目,她却要认贼作父,突厥已不再是她的家。

她闭上眼睛,泪水顺着眼角滑落,打湿了衣巾。

夜深了,营账外传来阵阵虫鸣和远处兵卒的巡逻声。阿史那媗辗转难眠,翻了个身,强迫自己入睡。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帷帐的缝隙洒了进来。营地里忙碌起来,兵卒们开始准备出发。

阿史那媗收拾好行囊,走出营帐,发现崔珩和他的队伍已经欲要启程。她没有犹豫,快步走上前去,默默地跟在了队伍的最后。

崔珩骑着马,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队尾,见阿史那媗跟了上来,眉头微挑,却没有说什么。

一路上,崔珩并没有过多地与她交谈,但阿史那媗却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他对自己的观察。

随着队伍的深入,阿史那媗开始注意到周围的景色也在发生变化。

原本荒芜的戈壁逐渐被连绵的山脉所取代,驿道边也渐渐融入了绿色。看来,长安离她不远了。

在经过了数日的艰苦跋涉后,队伍终于到达长安城下。

阿史那媗在那块标有“长安”的石碑前,停下了脚步,她轻手抚摸着它。

若是当年阿娜出嫁时同样摸过它,那她是否再次握住了阿娜的手。

队伍递过通关文书,她跟随着往里走去,才终于见识到为何世人皆说长安是繁华之都。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