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女帝失忆以后 蔺华茵

17. 第 17 章

小说:

女帝失忆以后

作者:

蔺华茵

分类:

现代言情

“失忆?”

杜苑惊道,又观谢明渊脸色。见面前两人都是如出一辙的泰然自若,他条件反射地道:“真的?”

“千真万确,”姬盈指指自己,“金口玉言。”

杜苑自觉失言,抿唇咽了咽口水:“可……”

“折子现在大半都在姬子焕那儿,”姬盈会意地道,“姬子焕殿下,新封的监国辅政。”

杜苑有些愣怔:“可我……”

杜苑话说半截,似乎想起什么,转而望望谢明渊。

见谢明渊不作声,杜苑突兀地闭嘴。那张不曾被长途跋涉的疲累侵袭的脸上,闪过一瞬失望和释然。

“所以,杜大人,”姬盈望向湖中的雪,清淡地道,“我不记得之前的事。”

杜苑看她侧脸,不知怎地笑起来。

“笑什么?”姬盈歪头。

“什么也没有,”杜苑望着她的侧影道,“陛下从小到大都没什么改变。”

姬盈:“……”

都说了记不得,这人怎么回事!

“不记得就不记得,反正陛下谁也记不得不是?”杜苑看向谢明渊,笑容狡黠,“陛下若是谁也不记得,对臣来说,或许更偏得些。”

谢明渊回望杜苑一眼,眼中带着警告:“阿苑。”

“明渊,疾趋者未必先至,今时不同以往,”杜苑讳莫如深,又是一笑,“无论因缘为何,杜苑已从陵州归乡,今早也去官署报了到,如今已成朝廷的正议大夫。”

听到这里,谢明渊神色不动,只是手指紧了紧。

“杜苑此后常居京城,定会时常来叨扰陛下。今日因思念心切,面圣礼数不够周全,还望陛下不要怪罪。”

杜苑行了礼,取得姬盈的许可后,转身出了亭子。

他看向御花园中央。

这座御花园中的湖水,名为画屏湖。

相传大黎建国之前,此处曾有一位女子偶遇受伤的凤凰。女子悉心救治凤凰,凤凰伤愈后于口中吐出一颗名为画心珠的璀璨明珠,允诺此明珠能够引来清泉,滋养万物,所形成的湖水能够映出世上最美之景。女子心怀感恩,将画心珠留在此处,果然形成一顷碧波,夜间映得万千繁星。

那名女子后来因缘际会成为开国皇后,大黎因此以凤凰为尊。天女遇凤的传说代代流传下来,此湖后世亦称为画屏湖。

年少时候,因父亲早亡,又因为贵为皇后的姑母的存在,杜苑在皇宫的日子比在杜宅更多。这座画屏湖占地十顷,周逾三百丈,沿湖的一尺一寸都曾留下过他的脚印。

那时他身前总有一个女孩身影,两人逐日形影不离。

“小心落水,盈盈。”

“不会落水。阿苑不是说画屏湖有天女护佑?就算天女赶不及,金凤也会驭风而来。”

“盈盈,那是传说啦……”

“我知那是传说,”女孩停下步子,轻声回道,“阿苑放心。即使天女不显,永盛公主无所不能,我会护你。”

杜苑望着皑皑覆雪的湖面,依稀可见当初夏日的粼粼碧波。

送走了杜苑,姬盈立刻在亭中颓了下来。她无精打采地道:“听夏。”

“奴婢在。”听夏终于敢迈进亭子。

姬盈表情折磨:“帮我捏捏肩膀。”

“是。”

听夏小心翼翼地望了望姬盈身旁站着的谢明渊。从杜苑现身时起,谢公子就变得怪怪的。往常的谢公子也是喜怒不轻易形于色,但今日比起往日,他实在有些沉默得反常。

“谢公子……”听夏轻言提醒。

“抱歉,”谢明渊让了一步,“请。”

听夏上前捏起姬盈的两肩,姬盈的表情渐渐舒坦起来。想起杜苑,她的表情又惨不忍睹:“哎。”

“陛下。”谢明渊回道。

“今天还是不学习了,谢公子,”姬盈揉揉额头,“我一会自己到雁晴殿那里看看。”

谢明渊点头:“也好。”

“学习不能急于……哎?”姬盈的话停在半路。

谢明渊看着她:“我知道。”

姬盈眼睛微微睁大,略吃惊。和谢明渊对视一会,她眨一下眼睛:“谢公子心情不好?”

谢明渊怔了怔。

姬盈在脑中紧急掏来掏去。

“……陵州刺史,入为正议大夫,”姬盈试探地道,“杜苑年纪轻轻就已经官居四品。谢公子之才并不在杜苑之下,若与杜苑同年入仕,今日或许已经封侯拜相。”

谢明渊方才似乎只是怅惘,现下眼中却隐有怒气。

“家父已经拜相。陛下若要谢某再次拜相,则朝中左右一品相位皆由谢家把持。”

姬盈小声:“谢公子或许能长江后浪推前浪?”

谢明渊直望进她的眼睛:“陛下若要浮事新人换旧人,谢某力不能及。”

姬盈:“……”

什么又是浮事新人换旧人。

能不能不要对失忆的人说这么难懂的话。

“正议大夫,只为归京,不领实职,”谢明渊淡淡地道,“即便是昔日同窗好友,有些事,也让不得。”

“陛下今日既然已经疲累,谢某告退。”

见谢明渊背影,姬盈嘶嘶吸气。

她第一次见谢明渊溜得这么快。

姬盈用手指敲了敲身下石板:“谢明渊今天什么毛病?”

听夏上前一步,笑起来:“陛下明明知道。”

“‘谢某’、‘谢某’的,连臣都不说了。”姬盈望着谢明渊离开的方向,轻声道。

“杜大人从陵州回来了,谢公子大概心里着急了些,”听夏顺着姬盈的话头笑道,“当初若论夫君人选,杜大人身为陛下表兄,与陛下有多年情谊,本就是最佳候选之一。”

姬盈垂眼道:“杜苑为杜家两代单传子嗣,年十八离京,官居正四品陵州刺史,立业已有五年。如今他已经二十三岁,竟然还不成家,还说什么夫君候补。无非是被一群老头子撺掇着回了京,京城今日已无杜家势力,老头子们是要把他这个杜家独子架在火上烤。”

“陛下忘了,谢公子也是谢家独子呢。”听夏话中笑意飞扬。

姬盈:“……没忘。”

这不是,天天都在提醒自己吗。

大黎朝新一代的高门士族个个都是独子,生育水平奇低,着实难办。

“皇帝表兄、太后亲侄,杜大人在京内不会过得太差,”听夏正色道,“但杜大人如今屈为正议大夫,谢公子定也明白此番杜大人的来意,所以……”

姬盈捏捏鼻梁:“陵州是你家乡,杜苑这几年在那做的到底如何?”

听夏点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陵州上下有口皆碑。”

姬盈沉默一会。

她又想起那本闲置于抽屉中,再未翻阅过一次的《心经》。

她与杜苑,或许并无差别。

姬盈望向亭外白雪尽覆的湖面,无声地动了动唇。

连着晴了几日,白雪渐渐化开。京城西郊,以清幽闻名的望青书院,今日大门前竟泱泱地挤满了人。

小贩们凑着热闹,高声呼叫着:“瞧一瞧看一看嘞,七年以来首次!错过这场热闹,可就赔大发啦!”

“竟有此事!要不要也通知一下家里小妹……”

望青书院门外二十丈内,人声鼎沸,项背相望。不止如此,离大门稍远的街道旁,甚至停了许多华盖马车。从马车集聚之处到门前,各式人等竟细细地排起一条长队,队中人员混杂,仆役小厮,丫鬟侍婢,也有些淡妆浓抹的平民女子。

一些青袍少年手忙脚乱地维持着队列秩序,时不时朝人群喊两三声“都不要挤”“大家让让”。少年们衣服样式正是望青书院的学子常见装束。

书院对面,一名戴着头巾的老伯看着眼前人群摩肩接踵的样子,大吸一口旱烟,朝旁边人笑道:“哈哈哈,这下可麻烦喽。谁知道第一天就来了这么多人,瞧瞧那边的队伍,都不知道排到哪里去了。以后的胭脂水粉铺子,怕不该开在市坊,而是开在东郊了。”

“望青书院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