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修真 > 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陆河山的安千君

第420章 历史的“惯性”

小说:

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作者:

陆河山的安千君

分类:

玄幻修真


“回父皇!没有。”
朱棣干脆利落地答道,
一众后世皇帝也跟着拱手,表示没有获取到新记录。
朱元璋眉头习惯地微蹙,
但考虑到才隔一日的时间,
没有获取到新记录,也情有可原,
“行吧。”
“那尔等回去之后,继续查找可靠的新记录。”
十位后世皇帝拱手一拜,杂乱无章地道,“儿臣(臣孙)遵旨。”
“是!”
“臣孙领命。。。”
朱元璋面色顿时一沉,
这帮鳖孙,
刚夸了他们几句,就飘了?
“怎么回事?”
“一个个都甩着一副苦脸?”
“这是尔等面圣,该有的样子?”
虽然面前的十个人,都穿着和自己一样的明黄龙袍,
可在朱元璋眼里,
他们和普通大臣无异,
来见自己就得按恪守面圣的规矩。
见老祖宗怒火升腾,一众后世皇帝顿时心跳加速,赶忙齐声致歉认错,“太祖爷息怒,臣孙知错了。”
朱棣立刻开口解释道,
“父皇,您先别揪着礼法的问题了,儿臣等碰到了难处。”
“王恭厂**库没能迁走,”
“天启朝的京城大**未能避免。”
朱元璋眉头一凝,立刻看向朱由校,以作求证,
一脸苦涩的朱由校,点了点头,确认了朱棣的说法。
朱元璋还是有些不相信,沉声说道,“咱已经下了旨意,要加强**和火器的管制,”
“还让翰林起诏,将之写入祖宗之法,”
“而且,咱先林豪一步,指令将军器局搬迁出内城,”
“规矩都定好了,”
“尔等后世子孙,按令执行,焉能没有变化?”
朱由校叹声拜道,“回太祖爷,我等刚刚交流过,后世的祖宗之法里,的确有了这一条,”
“可天启大**还是没能避免,”
“还请老祖宗再想点办法,从根上强势干预。”
朱元璋眉头拧成了川字,

咱都这样提前布局,干预到如此地步了,
怎么还能咋做?
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苦思片刻,朱元璋扭头怒瞪着朱棣,“老四!一定是你!”
“咱记得你迁都北平,”
“你违犯了咱定下的许多规矩,也就算了,”
“怎么连这条涉及安全的规矩,都不遵守了?”
朱棣黑着脸拱手说道,“父皇容禀,”
“王恭厂在洪武朝时,本就设有小军库,一直储存着部分军备,迁都之后只是把它扩建了,新增加了军器制作区。”
“根据儿臣的新记忆,”
“是一众大臣商讨之后,力谏将火器的制作、研发和储存地点,定在了那里。”
“儿臣才不得不做出了违背祖宗之法的决定。”
朱元璋手指轻扣主位的扶手,眸光锐利如刀,
很显然,他根本不信朱棣的推脱话语,
“这么说来,是群臣误导了你,”
“咱还得体恤你成祖爷的无奈了?”
朱棣袖中的双拳,下意识地紧握了一下,
成祖爷这个称呼,朕怎么听,怎么刺耳!
从父皇口中戏谑地蹦出来,
更是刺耳中,带着尖酸。
朱棣自知眼下不能父皇硬顶,只得快速收拾好心绪,继续解释道,“父皇明鉴,在儿臣永乐朝的情境下,”
“这样的选择,没有错,”
“北京临近草原前线,迁都是为了方便咱这些大明天子亲自镇守国门,”
“而火器乃是我朝武器机密中的机密,不方便迁到外城,”
“只是没想到两百年后会发生大灾难。。。”
朱元璋右眉微挑,冷哼一声,
老四这个解释,的确是说得过去,
只是他这副申辩的嘴脸,
怎么越看越像林豪那混球,
同样的一本正经,似是胡说八道,但总能说到点子上,
让人无法很好地进行驳斥。
见父皇的面色稍缓,
朱棣知道自己的话语起效果了,遂继续说道,“但为了长远计,儿臣也没忘昨日在偏殿里的承诺,”
“回去之后就下了严旨,将王恭厂军器厂搬迁到城外,”
“朝臣们不敢违逆儿臣的旨意,应该也执行了。”
“只是,”
“后世却没有正向的反馈,儿臣也很是不解。”
朱元璋抚着胡须,“你也下了旨搬迁的旨意了?”
“后世却没有动静?”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后世朝廷又搬回去了?”
“怎么会如此不作为?”
说着,他抬眸扫向其他后世皇帝。
天启之前的一众后世皇帝,
感受到冷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