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时节,凤阳府内已是遍地枯败的草木,这几日清水镇很爱下夜雨,但雨势不大,天亮地上的水分就蒸发干净。
凤阳府内不设宵禁,只是到了夜晚城门上锁,赶路的行人要想进城总得等到第二日城门的官兵上值,或是运气好些,城楼上的官兵半夜解手,发现有要进城的行人,就会下楼开锁放行。
天还没有黑透。
于萱草赶着驴车向车马行驶去,许是知道于萱草要买下自己,小毛驴踏起的蹄子都迅速了些,“哒哒哒”踩在路面上,于萱草哼着歌儿,握着缰绳和车头,看见车马行的牌匾就在不远处。
“于姑娘——用完车了?”
车马行的王掌柜正从院子里走出来透口气,见她赶车向这边来,高声喊道。
于萱草闻言,从车上轻轻跳下来,笑道:“用完了,王掌柜,同您打个商量——你这连驴带车要多少银两?”
王掌柜身量不高,甚至有些憨态,他唇边留着两撇黑密黑密的胡须,说话时胡茬会在嘴边动来动去,低矮肥厚的鼻梁,两只耳垂圆润非常,状似佛耳。
“驴子不比马值钱,三贯铜钱还能赠你些草料和黄豆,这车厢和车头是手艺活儿,要四贯铜钱。”
他两手交插在袖中,打量着于萱草,“于姑娘,大手笔啊!刚到阵子上来就要买驴车,这是上哪儿发财去了?”
“嗐,发什么财?赶路不方便,也喜欢这驴,掌柜才是身家丰厚,您看看能不能便宜点儿?”
于萱草摸了摸毛驴的脑袋,决意等来日有机会,进京赶考都带着这头驴。
毛驴竖起耳朵,嗅闻着憨厚的肉鼻,哼叫起来。
于萱草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萝卜,递到它嘴里,后者兴奋地呲牙,甩甩尾巴低头啃起来。
“姑娘,您这萝卜是搁哪儿掏的?”
王掌柜见这头顶白毛的驴没咬人,惊奇道:“嘿——竟然不咬你。往常我们碰都碰不得,也就是你和它投缘,今天能拉它出去走一遭。”
“你不在院子里看看其他的?我看你也不缺钱,直接买匹马得了。”
王掌柜打量着于萱草的穿着。
于萱草虽然披着从店里买来的藕荷色短打,但是气度上不像穷困之辈。
闻言,女人连连摆手,“哎呦,可买不起,一匹马几十贯钱,还要成日喂干草,可伺候不动,就这头驴了,您看着给便宜点,我改日还得来光顾您生意呢!”
王掌柜见状,知道她总有来买干草的时候,便不再相劝,“给你便宜些,6贯500文,再送你三斤草料和一斤黄豆,可好?”
于萱草点头应了。
两人进屋签过契,于萱草把契纸叠好,放进短打的内兜。
小毛驴见她从屋子里走出来,摇着尾巴,又叫了一声。
“以后你就是我家的长工了,”于萱草笑着去牵它,毛驴动动嘴唇,呲开牙花。
王掌柜帮她将干草和黄豆放到车上,“于姑娘常来。”
于萱草坐上驴车,稍稍牵动车头,毛驴就自觉地前行,她回头挥手:“王掌柜再见——”
“再见!”王掌柜站在街边踮脚挥挥手。
等女人走远,车马行附近的店面掌柜们就凑过来。
“你没认出来这是谁?”
粮油店的陈怀仁嗑着瓜子,盯着那辆远去的驴车问王炳坤。
王炳坤收回视线,轻嗤一声,“我要是谁都认识,我别干车马行了,我直接去摆摊算卦吧,那一准日进斗金、扬名立万了。”
陈怀仁的婆娘米云笑话道:“她你都不认识?前段时间在百荣坊那几家皮行都出了名了。”
闻言,王炳坤凑过去:“啥意思?”
米云余光还在盯着粮油店的小工们干活,边盯梢边八卦:“醉翁酒楼不是对近卫司的那个大官儿卖出去一道黑蜂宝塔吗?咱清水镇可五六年没有黑熊这道菜了,白端那个老家伙也是命好,碰上刚才那个姑娘。”
附近的小贩们将耳朵支棱起来,偷摸听着米云的动静。
“于姑娘咋了?”王炳坤越听越好奇,心里痒痒的不行,催促道,“你快说。”
“就刚才那个于家的姑娘,一个人进山猎了只黑熊送到镇上来,可是个有能耐的。”
米云啧啧称奇。
陈怀仁添油加醋:“那头黑熊——嚯!头有我三个大,身子咱们仨加起来都比不上,那么厚的熊掌——真不知道她怎么猎的。”
正好路过几个皮行的匠人下值,山盟皮行的张友路过,他和几人有点头之交,闻言遥遥掺和道:“我知道怎么猎的。”
“呦,老张,皮行里没活儿了?”
王炳坤招呼他近前来。
张友刚去酒坊打了二两清酒,他哼着歌儿,摇头晃脑地走过来,“忙什么忙——这两天没什么好货,我那群徒弟们自己就解决了。”
张友是山盟皮行的老师傅,手下带着好些徒弟,算是很风光的皮行匠人。
陈怀仁分了一把瓜子给王炳坤,“老张,你倒是说说呀,当时那黑熊好像进了你们皮行吧。”
“你们怎么还说起那黑熊了,不早就传遍了?你们几个消息灵通,啥能绕过你们去?”
张友纳闷,对着酒坛子嗦楞了一口。
米云登时得意地晃晃身子,“这事儿你说——多巧,方才那个女猎人进老王的车马行买了头驴车,老王没认出来,我和老陈认出来的。”
“嗯?小于来镇上住了?”张友眼前一亮,“那她以后还回不回娘娘山,不回山里,收个徒弟也行啊。”
他一时酒也不喝了,对着王炳坤道:“老王啊,下回小于要是再来你家,你记得帮我支会一声,我有事儿找她。”
“你有什么事儿啊?”米云和陈怀仁纳闷。
“哎呀,别管了,我先回家了,”张友懒得理他们,背着手走远。
米云叫他:“老张,你还没说她怎么杀的黑熊呢——”
“有时间再说。”张友头也不回。
/
另一边,于萱草驾着驴车转道去面馆。
天已经黑下来,但勉强能看清路。
她用自己从家带来的碗碟装上三碗猪肉臊子面,还有半坛子咸菜,这才往城北的永济巷赶去。
永济巷5号就是于家三人的居住地。
永济巷还算宽阔,可以至少容下两辆驴车同时行进,但是巷子里人烟稀少,于萱草探头瞧过去,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