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初猛然抬头,眼中是不可置信的惊讶和欣赏,她竟将本心与权势对立得如此尖锐。
众人开始小声嘀咕。
顾明宵是一点也听不懂,但他阿姐说的肯定对,朗声道:“好!”抬起手来就要鼓掌,被夫子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过了许久,周夫子长长地叹了口气:“权势蚀心不假,七姑娘洞悉世情之恶,说的在理。草木有本心是境界,而守得本心不染尘……却是这浊世里,最艰难的一场修行。”夫子说完摆摆手,走了出去。
顾清妧缓缓坐下,整理着书籍,心绪却已飘远……
第一步棋,正悄然铺开,而这明德堂内,似乎也并非只有经史子集。
徐云初深深凝视着屏风后的倩影,似乎没想到她会有如此眼界,忽而又笑了笑,将手边那卷翻开的书册轻轻合上,起身离开。
回去路上,顾清瑶和锦儿走到回廊拐角,正好和云岫撞了个满怀。
“哎呦!”
书籍落了满地,云岫、锦儿连忙捡起,装回书箱,顾清瑶在一旁等着,神色里带着一丝不耐,她目光无意识地扫到地上的画,指着画问云岫:“这画的是何人?拿过来给我瞧瞧。”
云岫起身将画纸递给她,垂眸道:“回四姑娘,这是金水坊墨韵书斋的东家。”云岫悄悄抬眼,看顾清瑶神色自然,继续道:“我家姑娘最近喜欢看她那儿的书籍,对这女东家有些好奇,让奴婢作了幅画。”
顾清瑶看着画中女子,一身天青色棉袄,发髻高束,妇人装扮。七妹妹没事看她做甚?
她将画递了回去,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是暗暗记下。
顾清妧看着背影远去,才慢悠悠的从假山后走出,她拿起画纸仔细看了一番,女子腰间没有青鸾样式的玉佩,顾清瑶刚才看见画像也并不惊讶,难道不是她?
片刻后,她看向知夏,问道:“外面可打点好了?”
“姑娘放心,过不了多久便能见效。”知夏笑道。
除夕将至,朱门绣户早已挂起簇新的红灯笼,贴了洒金门神,空气里弥漫着炮竹硝烟、炖肉蒸糕的混合香气,年味渐浓。
松鹤楼二楼雅座临窗,顾明澈见楼下人群中,一个青灰布袍身影正驻足在书画摊前,他心中微动,吩咐小厮几句。不多时,徐云初被引上楼来,见到顾明澈,从容行礼:“顾大人。”
“徐公子不必多礼。”顾明澈起身相迎,笑容温煦,“相请不如偶遇。还未感谢公子施粥那日的出手相助,可愿同饮一杯?”
“自然。”徐云初坦然落座,姿态不卑不亢。
窗外街市喧嚣更甚往日,采买年货的人流摩肩接踵,孩童追逐嬉闹,欢快的唱着:“楚二郎,本事强,文章写得比花俏,拳头硬得赛金刚!”
“……要说这京中年轻一辈的翘楚,靖安侯府的楚二公子当真是这个。”邻座一个富态商人竖起大拇指,声音洪亮,“前几日西城粥棚骚乱,几位地痞想趁火打劫,被楚二公子撞见,三拳两脚就收拾了。那身手,啧啧,不愧是侯府出身。”
“岂止身手,”另一书生模样的接口,“在集雅轩诗会上,楚二公子一首《咏雪》,意境高远,气度雍容,力压群伦。连翰林院的学士都击节赞赏,称其文采斐然,有古君子之风。”。
“还有呢!”又一人压低声音,带着神秘,“听说前儿个,楚二公子在城外遇到一队被风雪困住的流民,不仅赠了银钱,还亲自护送到官府的收容点。这份仁心和担当,实在难得。”
“唉……”管事模样的摇头,语气夸张,“这般人物,文武双全,品貌无双,竟早早定了顾家四姑娘。他如今可是满京都贵女的春闺梦里人,听说赏梅宴上,小姐们聚在一块儿,又是跺脚又是叹气,羡慕顾四姑娘好命。”
这喧嚣赞誉在年节氛围里发酵,声势更显浩大。
顾明澈指尖在杯沿轻叩,目光掠过徐云初平静的脸:“楚二郎这年节,过得比宫灯还亮堂。”
徐云初抿了一口茶,淡淡说道:“烈火烹油,年节添薪,光愈灼目。”
“灼目……”顾明澈眼底深意一闪,似闲聊般道,“前日随父亲入宫递年节请安折子,乾清宫廊下候见,偶闻内侍低语,言道圣上提了一句‘楚轻舟,乃少年郎典范’。虽是内侍闲言,未必真切,却也足见……这年节的风,已拂过宫墙九重。”
徐云初执杯的手一顿。
圣上随口一句,在这年关节口,分量更显不同。
他正欲开口,楼梯口传来一阵清朗笑语,伴着楼下伙计的吆喝。
珠帘被一只戴着墨玉扳指、骨节分明的手挑起。
楚轻舟一身簇新的月白云锦直裰,领口袖口用银线密绣着岁寒三友暗纹,外罩一件玄狐裘大氅,毛锋油亮,更衬得他面如冠玉,气度雍容华贵。
他含笑与两位锦袍公子低语,眸光清正温煦,步履从容。
“楚兄方才那番文以载道,武以安邦之论,鞭辟入里,小弟佩服!”一位公子笑道。
“哪里哪里,不过是些许浅见,贻笑大方了。”楚轻舟含笑谦逊,声音清朗悦耳,目光随意扫过二楼雅座,恰好与顾明澈、徐云初看过来的视线对上。
他快步上前,姿态谦恭又不失世家风范,拱手行礼:“顾兄,竟在此处相遇,真是巧了。”
目光随即落在徐云初身上,“这位是……?”
“楚兄。”顾明澈起身还礼,神色如常,“这位是在府中听学的徐云初徐公子,学识颇为不凡。”
“原来是徐公子,久仰。”
楚轻舟笑容不变,对徐云初亦是拱手一礼,姿态无可挑剔,“顾兄慧眼识人,公子必有过人之处。在下楚轻舟,幸会。”语气真诚,眼神坦荡,任谁看来,都是一位谦逊有礼、求贤若渴的世家公子典范。
徐云初起身回礼:“楚二公子谬赞,不敢当。”
楚轻舟笑容温煦,与二人寒暄几句,言谈风趣,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对时政民生亦有不俗见解,引得邻座茶客频频侧目,眼中皆是赞赏。
正欲告辞,一个小乞丐瑟缩着溜上楼,大概是年节人多被挤了上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