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皇子和钱锟的交往被查清楚,确实是为了治理黄河的技术,但他当时为了让自己的话显得可信,引出了太子,被太子记恨。
离开大牢后,直接被免职,既然喜欢研究技术,那就继续研究呗,没有彻底研究明白,解决黄河治理问题,就不要出来了。
但这怎么可能研究明白?
黄河治理问题自古有之,现在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
总之一句话,太子不仅记恨,甚至是忌惮这个四弟,只要他得势,就不可能再提拔四皇子了。
四皇子知道吗?
他当然知道,但他认为太子不是一艘好船,不管是之前还是之后。
太子煊赫的时候,对他便横挑鼻子竖挑眼,各种打压排挤,在太子手下没有好日子过。
但他是皇帝指过去的,他不敢反抗,便只能一直拖着,时不时还要看太子脸色,顺便给太子背锅,被皇帝指桑骂槐。
被皇帝剪除了羽翼的太子,就更危险了。
其他人不清楚,以为皇帝对所有人下手,大家便都成了无毛的凤凰不如鸡。
相反太子还是正统,这一次火烧贡院事件,就算不洗得清清白白,也差不多了。
他只是没了一帮蛀虫在身边,反倒干爽了,只要老老实实的,便能安稳接过皇帝手上的权柄,可比其他人安稳多了,毕竟是正统,皇帝还护着。
可实际上呢,太子的脾气已经养成,嚣张不可一世,受不得打击,且野心已经膨胀。
这一次老六给了他重重一击,让他看清了自己不仅比不上皇帝,甚至连老六都不如。
这一次的朝廷大换血,所有人都有损失,唯独老六,因为本就在朝廷没人,反倒是损失最小的。
在所有人都落下去的情况下,六皇子不变就成了最显眼,势力最大的存在。
加上他的手段,能逼得皇帝都不得不妥协,太子如何能不怕?
所以他出来的第一件事,便是疯狂打压六皇子。
而这便与皇帝的心意,以及如今朝廷大势不符。
说到底,六皇子闹这一出,虽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楚朝堂弊病,但看在此届学子眼里,是为了还他们一个公道啊!
为此,六皇子将整个朝廷都掀翻了,还给他们空出如此多的官位!
有哪一届举子有他们幸运?整整多录取了一千六百人!
他们的未来,都是六皇子给的,说一句大恩人不为过吧?
而除了他们,朝廷剩下的官员,哪个不是既得利益者,他们有的升官了,有的官复原职,有了更好的发展,这都要感谢六皇子。
所以大势上,六皇子占据有利地位。
太子看不清这一点,或者说因为看清了,才容忍不了。
他的脾气被皇帝宠坏了,受不得一点点委屈。
而这次的事,对太子而言,简直是奇耻大辱,即便六皇子这样做,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帮他,帮他铲除了一干对手。
但太子可不会领情,只会觉得六皇子威胁巨大。
所以他一定会打压六皇子,而且是以最激烈的手段。
或许皇帝一时看在他是太子的份上,顺了他的意,但做的太过,皇帝会不高兴的。
老六,毕竟是他疼爱的皇子,即便捅破天也一样。
何况六皇子做的这事,皇帝又何尝不满意,不欣慰?
大义为公,虽九死而不悔!
谁家养出这样的孩子,能不骄傲?
皇帝是老了,不是蠢了,那样雄才大略的帝王,即便倦怠了,不代表心也死了。
他肯定欣赏这样的臣子,更欣赏这样的儿子,甚至是骄傲有这样的孩子!
所以皇帝一定会对太子不满,这是注定的结局。
所有人都以为,以目前的局势,只要太子老老实实的,就能安稳上位。
但他老实不了,也永远不可能老实,骄傲的太子,何时需要靠老实过日子?
这样憋屈的日子,他一时一刻都受不了!
四皇子太了解太子了,知道此事过后,便是他与皇帝无尽的争端。
他可不想夹在两人之间,继续充当那个炮灰,被那父子辆轰得灰头土脸。
所以在承认的时候,故意提到太子,让太子恼怒打压,好从太子身边脱身。
而太子也确实记恨这一点,直接免了他的官职。
所以四皇子成了闲散人一个!
而五皇子......
嗨,他都当堂承认了,即便推脱到甄应禄身上,可众大臣又不是傻子。
他这番做法,不仅暴露了他的愚蠢,还有自私自利。
皇帝直接罚了五十大板,即便甄贵妃哭天呛地,也没能改变皇帝心意,最后被关在府里,无限期禁闭。
然后是二皇子被放了出来,他没参与火烧贡院一事,但科举舞弊,阴谋陷害储君,后又构陷三皇子是坐实了的。
他只是被放出来,被关在府里,实际皇子身份并没有恢复,只是一个庶人。
而最后是六皇子了,他此举可真是大大扬名了,朝臣联名保举,让六皇子上朝为官,为朝廷效力。
这样大局为重的皇子,哪个心怀天下的大臣不喜欢?
皇帝闲置他的做法,简直是浪费人才,打压贤子。
皇帝不好做得太过,下令六皇子进户部,掌天下钱粮。
这下子真真戳到了太子的肺管子,尽管六皇子以重伤未愈为由,躲在府里养伤,也没停下针对他的脚步。
之前被拉下马的人,自己虽然出事了,但他们的亲朋好友还有人在朝为官,这群人恨透了六皇子,渐渐凝聚到一起,打算给六皇子狠狠一个教训!
而这一点,所有人都清楚,只不过都等着怎么爆发出来罢了。
林若溪和林如清上门看望,就见到六皇子站在靶场中央,手持弓箭,精准瞄准,射击,一气呵成,箭箭命中靶心。
“殿下伤势养好了,不用趴着了?”林若清笑吟吟道。
以他们的关系,调侃这么一句,完全没问题。
“还要多亏了你们姐弟送的药,”六皇子笑着把手里的弓递给他,“你看看,这是西北工匠最先研发的,在省力的同时,射击的距离更远,力道更大,但我却觉得不顺手,与平常的弓箭不同,射击多了,容易双手脱力。这可不是好现象,会让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弓箭手损兵折将。”
“战场上损兵折将是必然的,能只是手臂受伤,而不是战场一剑封喉,就已经是万幸了,”林如清嘴里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