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的甜香尚未完全散去,G市的气候依旧宜人。但对于师大附中高一年级的新生而言,空气中已然悄悄弥漫起一丝紧张的气息。入学一个多月,高中的新鲜感逐渐褪去,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开始真正显现。而检验这一个月成果的第一次月考,就定在10月15日如期而至。
国庆黄金周,七天长假,对于高一新生来说,是难得的调整和冲刺时机。如何利用这七天,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特点。
秦语曦与梁清嘉的假期,充满了她们特有的“劳逸结合”风格。假期的前三天,她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彻底放松,美其名曰“补偿性睡眠”和“精神充电”。早上睡到自然醒,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脸上才慵懒地起床。下午,她们会准时打开视频连线。
“喂喂,听得到吗?”屏幕里,梁清嘉嘴里叼着零食含糊不清地打招呼。
“听到啦!你今天复习哪科?”秦语曦面前摊着书和笔记本。
“先搞数学吧,那个函数奇偶性我总觉得有点绕。”
“好,那一起看这一章。先把概念过一遍,然后互相抽题?”
“OK!”
视频连通,两人却并非一味闲聊。她们会制定简单的计划,比如用两个小时专攻数学,一个小时复习英语语法。她们会共享屏幕讲解难题,会互相提问背诵古文古诗,也会因为一道题的解法争论不休,然后又很快达成共识。这种“云同桌”的学习方式,既保证了学习效率,又驱散了独自复习的枯燥。
到了傍晚,学习任务完成,她们便会下线,各自出门活动。秦语曦可能会被妈妈林婉仪拉着去逛街,买几件秋装;梁清嘉则可能被哥哥梁清树带去看场电影,或者一家人出去吃顿好的。晚上的时间完全属于放松,她们绝不会再碰书本。假期的后四天,她们会稍微增加学习强度,开始系统地梳理各科笔记,做一些综合性的练习卷,但整体节奏依然保持松弛有度。
谢雪凤的国庆假期,则是另一番景象。七天对于她而言,是完整且宝贵的、可以自由支配的冲刺时间。她没有睡懒觉的概念,生物钟依旧在清晨六点将她唤醒。简单的早餐后,她便立刻投入学习。
她的书桌收拾得一丝不苟,各科教材、练习册、笔记本分门别类放好。她制定了一张详尽到小时的时间表,精确规划了每一天、每一个时间段需要复习的科目和内容。上午通常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留给数学和物理;下午则复习英语、化学和生物;晚上进行文科科目的记忆和整理。
她的复习极其系统且深入。不仅仅是看书做题,她会重新整理课堂笔记,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重点、难点和自己的易错点;她会将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成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她会专门准备一个错题本,将开学以来所有练习中的错题工整地抄录下来,并详细注明错误原因和正确解法。
家里的环境算不上安静,窗外偶尔会传来邻居的说话声、电视声,但谢雪凤仿佛自带隔音屏障,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学习世界里。叶桂兰看在眼里,既心疼又欣慰,只能尽量轻手轻脚,并在吃饭时给她多夹点菜。对于谢雪凤而言,假期不存在“娱乐”选项,学习的每一步踏實,都能给她带来巨大的安全感和平静。
国庆假期结束,返校后的气氛明显不同。课间讨论问题的同学多了起来,老师讲课的速度也似乎加快了些,意在为复习腾出时间。黑板角落里的倒计时数字一天天减少,月考的压迫感越来越强。
10月15日,月考第一天。附中的考场严格按照成绩排名编排,谢雪凤自然在第一考场,梁清嘉和秦语曦也都在前几个考场。
清晨,校园里比平时安静许多,学生们步履匆匆,脸上带着或多或少的严肃。教学楼的走廊上,还能看到最后时刻抱着书猛看的同学。
第一科考语文。试卷发下来,教室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古诗文默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翻译、作文……题量不小,考察得也很全面。秦语曦做得比较顺手,她的语文底子好,作文更是强项。梁清嘉则在一篇论述类文本阅读上稍微多花了点时间。谢雪凤全程面无表情,答题速度稳定,字迹工整清晰。
下午考数学。这是拉分的关键科目。难度明显比平时练习要高,尤其是最后两道大题,综合性很强。梁清嘉眉头微蹙,思考了很久;秦语曦也感觉有些棘手,但尽力写出了解题步骤。谢雪凤依然沉稳,虽然最后一道题的最后一问她也觉得很有挑战,但前面的基础题和中档题她确保了自己绝对不丢分。
第二天考英语和物理。英语是秦语曦和梁清嘉的强项,听力、阅读、完形填空做得都比较轻松。物理则让不少同学叫苦不迭,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是关键。谢雪凤在这两科上继续保持着稳定的发挥。
第三天考化学、生物、历史、政治。这是对记忆力和综合能力的大考验。连续三天的考试让人身心俱疲,但大家都坚持到了最后。交上最后一科试卷的瞬间,教室里不约而同地响起一片长长的出气声,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考完试,大家迫不及待地对着答案,教室里、走廊上瞬间充满了各种声音:
“那道数学选择题你选的什么?C吗?”
“英语阅读理解D篇主旨题我觉得是B!”
“物理最后那个大题答案是多少?15吗?”
秦语曦和梁清嘉也凑在一起对了几道题的答案,有喜有忧。梁清嘉哀嚎一声:“啊!那道化学选择题我改错了!三分没了!”秦语曦拍拍她:“安啦安啦,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