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圆满有时差 叶清聆

17. 17.

小说:

圆满有时差

作者:

叶清聆

分类:

现代言情

寒假的气息仿佛还萦绕在指尖,G市的初春仍带着些许料峭寒意,师大附中却已迎来了新的学期。高一下学期的开学,与上学期截然不同,文理分科的结果如同一条清晰的分界线,将学生们引向了截然不同的学习轨道和校园生活体验。

开学第一天,校园里比往常更加喧闹。学生们拖着行李,带着假期后的些许慵懒和对新班级的好奇,寻找着各自的新教室。

对于谢雪凤而言,这种变动几乎不存在。理科实验班(一班)的教室没有变。她轻车熟路地走进去,教室里的面孔大部分是熟悉的,都是从年级里筛选出的理科顶尖高手,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冷静而专注的气息。唯一的变化是班主任换了。

上学期那位温和的英语老师杨老师不再带一班,取而代之的是他们的数学老师——老林。老林教学严谨,逻辑清晰,自带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由他执掌竞争最激烈的理科实验班,大家都觉得十分合适。晚自习时,老林拿出了提前排好的新座位表投屏。谢雪凤被安排在了第三组第二个,一个视野极佳、便于和老师互动的中心位置。她默默收拾好东西坐下,很快便投入了预习中,仿佛从未离开过。

而对于秦语曦和梁清嘉来说,变化则是实实在在的。她们从原来五楼左侧的第二间教室,搬到了二楼第一间教室——高一(16)班,文科重点班。新教室离小卖部和操场更近了,窗外是郁郁葱葱的香樟树,视野开阔。

走进新教室,里面已经坐了不少新同学,有些是原班的,更多是来自其他班级的文科尖子。大家脸上都带着些许新奇和打量。她们的班主任是一位姓梁的语文老师,约莫四十岁年纪,身材高瘦,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气质儒雅,但行事风格却颇为利落。

晚自习开始,老梁站在讲台上,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说:“同学们,我们按老规矩,既然大部分同学我还不认识,咱们就按上学期期末分班考试成绩排名来选座位。现在,所有人带上自己的东西,到走廊按排名顺序排好队。”

这种方式简单粗暴,却极其公平,瞬间让有些嘈杂的教室安静下来。大家依言出去排队。梁清嘉和秦语曦自然排在了很前面。

“梁清嘉。”

梁清嘉走进教室,目光扫视一圈,毫不犹豫地走向她们早就心仪的位置——第五组第三排。她选择了靠过道的外侧座位。

“秦语曦。”

秦语曦紧随其后,走进教室,自然地坐在了梁清嘉旁边,第五组第三排靠窗的内侧座位。这里既能看清黑板,又方便课间看看窗外风景放松眼睛,还能说点悄悄话,是她们心目中的“黄金宝座”。

同学们依次进来选座,很快座位就基本落定。接着便是惯例的搬书、发书。捧着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的文科专用复习资料和练习册,一种真正的“文科生”的实感才扑面而来。

发完书,距离晚自习结束还有一段时间。秦语曦和梁清嘉默契地拿出数学练习册和草稿本,开始讨论起一道函数与导数结合的题目。虽然选了文科,但数学依然是拉开差距的关键科目,她们不敢有丝毫松懈。草稿纸上很快写满了演算过程,两人低声交换着思路,时而蹙眉,时而恍然。

文理分科后,学校教学资源的倾斜立刻显现出来,体现在截然不同的师资配置和教学节奏上。

在谢雪凤所在的理科实验班,配备的是堪称“豪华”的教师天团。

老林不用多说,思路清晰,要求严格,善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物理老师是特级教师,讲课从不照本宣科,善于用生动的比喻和清晰的物理图像解释复杂概念,节奏快,容量大,但听得懂就会觉得异常透彻。化学老师是特级教师,经验极其丰富,对高考命题规律把握精准,讲课深入浅出,尤其擅长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网络。生物老师也是资深高级教师,讲课风趣,能将复杂的生命过程讲得通俗易懂。

他们的课堂节奏非常快,知识点密度高,深度和广度都远超平行班。作业量和难度也相应提升。至于文科的政治、历史、地理,对于一班的学生而言,目标是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因此学校安排的是比较年轻的老师,讲课内容相对基础,节奏较慢,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梳理知识点,应对过关性考试。

而在秦语曦和梁清嘉所在的文科重点班,则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是文科的“顶尖战力”集合地。

·语文老梁:本身就是特级教师,讲课引经据典,充满人文气息,对高考作文套路和阅读答题技巧有极深的研究。

·数学老师:是常年带毕业班的高级教师,对文科数学的考点、难点、易错点把握得极其精准,善于总结题型和解题方法。

·英语老师:一位口语流利、教学风格活泼的骨干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高考应试技巧。

·政治、历史、地理老师:无一不是各自领域的教学能手。他们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纵横捭阖,联系时事,深入剖析历史事件背后的逻辑、地理现象成因的复杂性、政治理论的现实意义。他们的讲课堪称“深入浅出”,能将复杂的理论讲得生动有趣,又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考考点和答题得分点。

临近高一下学期的第一次月考,文理科重点班都感受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备考氛围。

在理科实验班,距离月考还有一周时,某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自习课,数学竞赛教练老陈出现在了教室门口,和老林低声交谈了几句。

老林拍拍手:“同学们,安静一下。接下来两节自习课,由陈老师给大家进行压轴题专项训练。”

老陈的名声在附中如雷贯耳,他的训练以难度大、思维刁钻著称。他走上讲台,没有废话,直接在白板上写下一道复杂的力学综合题,开始讲解他的“秒杀”思路和独特的解题技巧。他的方法往往跳脱出常规的解题框架,直击本质,让台下这些尖子生都听得目瞪口呆,继而恍然大悟,大呼过瘾。这种来自竞赛体系的降维打击,旨在拓宽他们的思维边界,应对高考中可能出现的“变态”压轴题。

无独有偶,在文科重点班,也同样迎来了“外援”。数学课下课后,同学们发现一位身材高大、笑容有点憨厚但眼神锐利的男老师拿着教案走了进来。

语文梁老师介绍道:“同学们,这位是学校的数学竞赛教练兰勇,兰老师。接下来几天,兰老师会抽时间给我们班进行数学压轴题的思路点拨和专项训练,大家欢迎!”

兰老师虽然主要带理科竞赛,但对高考数学,尤其是文科数学的压轴题部分也有独到的研究。他的讲解不像理科教练那样天马行空,而是更注重技巧性和套路性,善于总结这类题型的通用解法和抢分步骤。“同学们,这道题看起来吓人,其实突破口就在这里……”“记住这个模型,下次看到类似的,直接套用这个思路……”他的课实用性强,让秦语曦和梁清嘉这种对数学略有畏惧的文科生也觉得受益匪浅,仿佛拿到了攻克数学堡垒的利器。

三月的尾巴,G市在连绵的春雨与偶尔放晴的春光中交替。高一下学期的学习生活逐渐步入深水区,而第一次月考,也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如期而至。虽然文理已然分科,但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学校的教学安排,高一阶段仍需完成所有九门学科的学习以备战将来的学业水平考试(会考)。因此,这次月考,政史地理化生依旧位列考表,只是计分方式上有了明确的倾向:理科班的政史地成绩仅作参考,不计入总分排名;文科班的物化生同样如此。

三天的考试,对于不同选科的学生而言,感受截然不同。

对于谢雪凤,考物理、化学、生物是主场作战,她下笔沉稳,思路流畅,尤其是理科综合,几乎感觉不到太大的阻力。而面对政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