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北宋生活日常 孟满

13. 第 13 章

小说:

北宋生活日常

作者:

孟满

分类:

穿越架空

纪宁穿越以后,头一次走在了出村的道路上。

本来纪松不准备带她的,毕竟他要背货框,带上纪宁多少有点耽误功夫,但纪宁据理力争,除了她以外谁也不知道她要做什么东西,光靠转达,多少有点不方便,现在这个时候,时间就是金钱。

因此,纪松带上了她。

他没有选择租牛车,而是准备走到镇上去,临出发之前,他叮嘱纪宁:“要是走累了记得告诉阿爹,咱们能歇一歇。”

纪宁认真地点了点头,问:“咱们走去濮阳要多久?”

纪松失笑,一般都问去镇上要多久,偏偏安哥儿教了宁姐儿上头是濮阳,她便记住了地名:“那可远了,20里呢,咱们走得快的话也要四个时辰。”

难怪一大早就起来了,这来回都得接近十个小时啊!

他们寅时(四点)就起来了,王氏给他们俩带了干粮,洗漱完就出发了,路上纪宁就着寒风啃干饼子。

初春的天气微寒,王氏虽然怨怪心疼女儿年纪这么小就得为了家里的生计这样辛苦,却还是担心她路上吃风着凉拉肚子,翻出了家里的袄子帽子,把她裹得严严实实。

纪宁现在就像是一个大头娃娃,头上是一顶灰色的风帽,这个帽子是纪青带回来的,主家嫌毛色太次,毛也太稀疏,所以给了纪青,纪青想着纪松平时在外风餐露宿当货郎,比她用得着的时候多,便带了回来放在家里——现在成了纪宁的。

大头娃娃双手插在袄子里,认真地往前走。

还好她现代的时候玩过徒步,不然这会儿估计走出去两里地都觉得累。

纪宁他们走得不算快,因为纪松框里还背着一点儿货,是打算在路上路过村子的时候卖的。

纪松在家的时候沉默而又稳重,大多数时候报喜不报忧,很少说在外的烦心事,这会儿出了门,可能是因为身边带着女儿,话倒是变多了一点:“咱们去镇上要过三个村子,阿爹背了点货,等会咱们进村卖点货物,再问人家要两口水喝。”

天色在两人的脚步中一点点亮起来,灰白取代了墨蓝,路旁田埂上凝结着点点霜花。

纪宁呼出的白气融进晨雾里,她紧紧跟着纪松的步伐,两条小短腿倒腾得飞快,努力不让自己掉队。

走了约摸大半个时辰,前方出现了第一个村子的轮廓,看起来比西店当村小一点,都是一样的破败,见惯了现代化的城镇,她还没有太过适应,一路上都是灰扑扑的,像蒙着黯淡的布。

“前头是李子园村。”纪松放缓了脚步,调整了一下肩上的货担,叮嘱她,“跟紧阿爹,莫乱跑。”

进了村,纪松显然对这里很熟悉,他找了个村口大树下相对宽敞的地方,将货担放下,没有吆喝,而是从货箱里捡出一个拨浪鼓,慢慢摇了起来。

“咚叭、咚叭。”

清脆的鼓声吸引了小孩们的注意力,很快就有妇人挎着篮子、带着孩子循声过来。

纪松打开货箱:“刚进的家常物什,嫂子们瞧瞧。”

纪宁安静地站在阿爹背后,仔细观察着,她发现,围过来的人很多,但真正掏钱买的人很少,他们围着货郎,拿着东西反复看着,问着价钱,又重新放下。

犹豫再三,买的人还是很少。

纪松在这儿只卖出去两根针和一束线,还有一小包盐,收入寥寥,他收起钱,脸上毫不意外,只是习惯性地向一位相熟的村民讨了两碗水,和纪宁分着喝了。

纪宁捧着粗陶碗,小口喝着水:“爹,他们好像没什么钱。”

纪松抹了把嘴,低声道:“年景不好,风声又紧,大家有钱都想攥在手里,或者换成粮食藏起来,这生意,越做越难。”

休息片刻,父女两个再次上路。

纪宁有点累,这个身体还是有些虚弱,本就营养不良,还大病一场,这几天她有意锻炼过,还常去山上挖土搬土,没之前那么虚弱了,但走了大半段路,只觉得腿软脚酸。

纪松问她累不累,要不要背她。

纪宁摇头,纪松身上还挑着货箱,再加一个她,负担重,也不好背。

接下来路过的两个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