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老实头儿的春天

3. 孤小姐自得其乐

小说: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作者:

老实头儿的春天

分类:

古典言情

回到自己家的珍卿,在第二进院子里站了一会儿。前面厨房里总有动静传出,给这个太安静的家里烘托出一点人气。

珍卿嘱咐家里管家大田叔,把前玉琮家给的五香兔肉热一热,叫他嘱咐罗大妈千万不要炒着热,放在篦子上蒸热。这罗大妈简直是黑暗料理界的扛把子,炒十盘菜九盘都会炒糊的,还死爱放酱油,说人家大厨都爱放酱油。但是她又极端地霸道,家里长工想荐老婆来当厨娘,这罗妈竟然摔锅拍铲有许多难听的话。

珍卿也是隐约听大田叔说过,说是罗妈的叔叔救过杜太爷——当年杜太爷走南闯北做生意,遇险不是一两回,幸而身边有两个忠仆屡次救他。其中一个就是罗妈的亲叔叔,因而杜太爷对罗妈忍耐力很强,逼着珍卿也培养这种忍耐力。而另一个忠仆是祖奶奶派给他的长工,有一次为了救杜太爷被狼咬死了。所以杜太爷人虽然古板专横,他对家里长工、佣人却很不错,不像别家地主对下边人百般克扣折辱的。

这时,珍卿推开她的外书房的门——没错,她有一个外书房,有一个内书房。

外书房是她祖父特意设的,就是为了有时候,他在这院子里招待客人,能让客人看见他孙女写字背书,好显摆他孙女的聪明伶俐,更表现他做祖父的教导有方。

珍卿写字背诵,多在这外书房的。今天要写至少四十篇大字,她最近在自学五经里的《春秋》,自己给自己规定了写字背书的任务。而族学里的九先生,给她布置了抄十遍《女儿经》,她在学里写了有两遍,还差着八遍。

将笔墨纸砚都摆弄好了,珍卿站在窗后的桌前,闭眼深呼吸了几次,心里默默地念:

“我爱背书,我爱写字;我爱背书,我爱写字……”

八个字翻来覆去念了二十遍,心理暗示大法开始起作用。她把《女儿经》摊开,朗声读了五遍,而后拿起一支狼毫笔,蘸了墨汁心平气和地写起来。

她自然不喜欢背写《女儿经》,可是最初来这里的时候,她也未必喜欢背书写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一个人没有强悍到改变环境、逃离环境,至少要保证不被环境视作异端,在此基础上,再从生活里的缝子里找到逃离的契机。这些年做了许多心不甘情不愿的事,至少她没有早早订亲裹脚,她这一辈子还是未成年人,学到的国学知识已经比上辈子作为大学生多得多了。

她的老师匡先生对她很好,也不是一开始就对她好。现在的老学究教女学生多数不上心,匡先生一开始也不例外。她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努力把书读好、把字写好,才终于让匡先生另眼相看,甚至惊叹她有灵性,以后许多年才事事袒护起来。

所以啊,《神童诗》里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真是有道理的。

珍卿从五岁学写字,写了七八年,很能沉心专注的。她精神一沉进去,就好像整个世界就剩下她自己,什么心思也不想,什么声音也听不见。这其实是特别美妙的境界。

她这些年被杜太爷关在家里,常日决不许出院子去玩,一年也走不了几趟亲戚。之所以没被关出神经病,也跟她从学业中获得的乐趣有关。

看见珍卿收笔,伸了个懒腰,在外面守了一会儿的管家大田叔,走进来笑眯眯道:“大小姐,该吃饭了。”

珍卿摊靠在椅子上,问他是什么钟点了,大田叔说:“下一点了。”

珍卿摸了摸饿瘪的肚子,兴致缺缺地说:“就在这儿吃吧,除了五香兔肉,别的菜,都不要。”

大田叔应了一声,又说:“大小姐,还给你煨了白萝卜肉汤呢。肉是今天新买的。”

珍卿眼睛一亮:“那行,把汤也端来吧,你也留些喝,别给你老婆喝。”

现在都没有冰箱,稍微有条件的人家,习惯把肉腌制成腊肉,一连吃上一年甚至几年的。

前年,黑暗料理界的罗扛把子,也不知道怎么瞎捣鼓的,反正她腌的腊肉后来就长蛆儿了。珍卿当时吃完长蛆但洗过的肉,总觉得味道古怪,肚子里不大舒服,后来大田叔把腌肉的罐子拿出来,她亲眼看见腊肉长蛆冲鼻子。她当时就吐了个昏天黑地。从此以后,她宁愿饿死也绝不吃腊肉,但凡吃肉只吃新鲜的,还有外面熟肉铺子里做好的鸡鸭牛的腌肉、酱肉。

罗大妈是大田叔的老婆,两口子为人行事真是两个极端。大田叔是家里家外一把抓,是珍卿祖父的好帮手,对珍卿也是无微不至地照顾。而那位罗大妈,真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甩手货,真是好汉配癞妻,一言难尽。

大田叔憨厚地笑了下,“唉”了一声,就让珍卿自己洗洗手,饭菜他马上端过来。

一会儿饭菜端来了,珍卿坐在桌前,先喝了白萝卜肉汤,浑身热乎气都上来了,又美美地就着五香兔肉吃了不少白米饭。

一吃完饭她困劲就上来了,大田叔收拾餐盘,珍卿就自己到后面摸上床睡。大田叔在外面嘱咐她别睡时间长了,免得晚上睡不着。

所以珍卿只睡了一个钟头,大田叔就把她叫起床。她下午不必去族学,就在家里自学《春秋》,兼写字。

族学里的九先生是个疏懒的老头儿。他一天只上半天课,下午半天他的节目是很多的。九先生学问极好,四里八乡都有些人望。所以有时乡里乡亲有点矛盾啊,或者有什么难事办不好啊,会请他去调解调解,斡旋斡旋。——他是四里八乡有名的金牌调解员。

除了当个业余调解员之外,九先生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麻将。因为九先生总当调解员,他在杜家庄左近的村庄,结识了不少热爱国粹的牌搭子,他的牌局总是多得喜人。不给人调解斡旋事情时,九先生就坐上他的马车,很快乐地去外村赴牌局的。

珍卿午睡后开始自学《春秋》,她学的是比较通行的《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实际上是一部史书。她记得上辈子上初中,学过一篇《曹刿论战》,就是出自左氏春秋。史书如果能读明白,那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为了熟记内容,通晓文义,珍卿一下午的时间除了理解文章内容,剩余的时间就在朗读、背记和默写。为了学得巩固,她明日还要复习的。

有人也许要问,作为一个后世来的人,明知道已经民国了,为啥要这么苦学四书五经?一则是因为杜太爷很固执,总觉得儒家经典永不过时,任何时候都能安身立命的,还能让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珍卿听同县的杨家三表叔说过,现在的新式学堂也很重视国学,尤其中国人办的学堂更加偏重国学。所以国学是非学不可的。

可是只学国学也是让人心里没底。听说新式学堂有入学考试的,也不知道入学考试考得啥。

眼看着天色不早,珍卿自己点了煤油灯,把灯火拨得亮亮的。这时自学的内容就先结束,贪多嚼不烂,不差这一时半会儿的。

她答应给玉琮带《西游记》的画册子——今天还是赶工做完,明天给他带过去。

匡先生不太会画画,自然教不了珍卿。珍卿画画属于自学成材,其实也只是画一些墨水白描的图案,她现在是不会用颜料的。

罗大妈正在外面扫院子,扫到没有几扫帚,她烟瘾有点犯了,就坐到珍卿书房对面的廊下,吧嗒吧嗒地抽水烟。她看见珍卿把灯燃得那么亮,就跑到对过儿来,在窗子外面说珍卿费油,在旁边絮絮叨叨好一会儿。

罗妈见珍卿专注地画着啥,完全没搭理她的意思,她自己没意思走了。

笑话,好容易恢复能当飞行员的视力,她犯的着为省点灯油钱祸祸自己的眼睛吗?这可是她家的灯油,不是别人家的。

罗妈从院子里出去,珍卿甩甩右手腕子,把毛笔换到左手上,继续画她的画儿。她左手也能写画,不过比右手稍弱一些。

她小时候身体弱,又想讨父母和祖父欢心,表现自己学习很勤奋。她最开始学描红的时候,就容易手腕子疼,只得左右手并用,写字的数量才赶上去。以后就养成了习惯,匡先生知道后也没有把她怎么样。只是杜太爷很容不下,他说用左手写字,将来会变成个很不安份的人——珍卿觉得他完全是在胡扯八道。杜太爷觉得自己一定是对的,他一看见珍卿用左手,就拿戒尺打她。珍卿用左手时只好背着杜太爷。

把画册画完后,珍卿做了两遍眼保健操,收拾好东西出去溜达溜达。一到外面觉得温度真低,又加了一件大襟坎肩儿。又到院子里溜达着活动筋骨,过一会儿她又爬梯子,站到晾晒东西的平房顶上,向远处看看笼着迷雾的原野,保养保养眼睛。但没看多久,天就全黑下来了。

现在是农历的二月初,春耕还没有开始,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