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华北的禹州省永陵市,有一个人口不多的睢县,以出产有名的睢县毛笔,在整个中国都小有名气。
现在已经是民国十四年,在那些大城市里,洋人们办了许多教会学校,连中国人自己办的各类新式学校,都如雨后春笋一样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在大城市里,小孩子去新式学堂已成为一种潮流。
但一个旧的时代,毕竟不是你大喊一声:“我要消灭你,你快灭亡吧。”它就那么听话地被消灭,被灭亡了。
睢县西南方向的东桥镇上,有个近两百户人家的大庄村,因最开始的时候先是杜氏先祖在此扎根繁衍,此村就叫杜家庄。后来,陆续有很多外姓迁来这里落地生根,人口渐渐比杜姓还多,然而也没有改掉杜家庄这个名字。
杜家庄中有一条玉带河,玉带河以南主要是杜姓人居住,以北就是许多杂姓了。
这个不大不小的古老村庄,对外面文明车轮的响声,好像没有听得太真切,人们还是按照旧的方式生活着,而且看起来过得还不赖。
庄上的杜氏子弟历来读书,不管做官不做官,杜氏子弟向来以书香门第自居的。
坐落在南村的杜氏祠堂里,还专门辟出了三间屋子作为族学课堂,还请来族中博学长者专门在此教育族中子弟。
现在,这族学里的学生少了一些,但小孩子朗朗的读书声,在四下里地清脆地回荡着,倒也显得还算生气勃勃。
课堂屋北头孔子像下面,一张藤椅子上坐着一位穿黑绸棉袍的老先生,他头上戴着黑色的瓜皮帽,鼻梁上还挂了一副老花镜子。这位是族学里负总责的九先生,他是杜氏族里公推的最有学问的夫子,早年间中过秀才的,因此很得族中老少的敬重。
这里的族学,可不是按学习程度分班念书的。十来个学生里,既有七八岁的蒙童(才开始读书识字的儿童),才在念三百千、神童诗一类入门的书。也有十岁出头,正在啃四书五经中的入门篇《论语》《诗经》之类的。也有十四五岁的男孩子,四书五经通了大半,还在这里继续深造国学。
总之,族学里的学生程度不一,唯一的老师九先生是一对一或一对二地教导学生。每个学生轮流拿着自己的课本上去,听九先生讲几页的生书再下来。
九先生给一个人讲书时,其余人背诵的背诵,书写的书写,都有事情干,当然也少不了偷懒的。
在这一群小男孩儿里,有一个半大不小的女孩子,她生得细瘦单薄,性别上算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也是特别的一道风景线。
这一会儿轮到她上去听新书去了,她就抱着一本书,离开座位走到九先生跟前。
九先生拿着教棍,指着书上的某一行,吩咐这女孩儿从那里开始念。
那女孩子就捧着书,朗声念了起来:
升斗上,要公平,买物件,莫亏人,夫君怒,说比论,好言劝,解愁闷。
夫骂人,莫齐逞,或不是,陪小心,纵怀憾,看你情,祸自消,福自生。
……
女孩儿念了一会儿,那位九先生就摇头晃脑地止住她,慢悠悠地给这女孩儿解释意思。
解释完了,又对这女孩儿谆谆地教导,说女孩子要守好女孩子的本份,多在女孩的分内事上用心,读书识字倒是不大要紧的……
这女孩子恭敬地听着,听九先生讲完今天的《女儿经》,表情很温驯地退下来了,老老实实地回到座位。然后,就开始朗读今天学的内容。
这女孩子名叫杜珍卿,祖母、母亲都早逝,父亲早年出门,一去杳无音讯,就跟一个老祖父相依为命。她面上看起来老实,心里却一点不温驯,心里无穷地mmp。只不过封建乡村规矩多礼数大,那些表面功夫若不做好,家里家外与人话柄,到古板的祖父那里难免动辄得咎,所以这些年修炼出老实鹌鹑的外形。
所谓《女儿经》,就是针对女孩子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在父母长辈面前,要老实勤快,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到公婆丈夫那里,也要恭敬孝顺,不要嫌贫爱富。
丈夫病了,软语温存地侍候着,受了责骂自己受着。
还讲对亲戚怎样,对邻居怎样,blabla……
《女儿经》中这么高标准的女性,根本就是丢弃自我、为男人造福的无敌工具人。
她来到这里八九年,还真见识过这样的女性,真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样的女性即便逆来顺受、牺牲自我,也未必受到别人赞美感激,有时候反倒更能激出人性的恶来。
可恨这《女儿经》,虽说是九先生特意教她学的,想要弹服她的一些所谓“出格”行为,却也是她祖父杜太爷很赞成她学的。
她祖父杜太爷管教孩子,推行的是棍棒教育。她这些年挨过无数打,她也学得乖滑了,若非重大问题决不跟她祖父杠着来,当然,她也不会随便跟师长杠着来。
这《女儿经》学就学了,而且要学得倒背如流,融会贯通,学得叫这些人挑不出毛病来。
珍卿读了一会儿书,见桌上有一个小纸包,打开一看,里面有两块花生糕,黄脆脆的看着就好吃。珍卿一侧脸儿,看见右面的邻桌上,一个男孩子正拿着书本挡住头,亮闪闪的眼睛看着她。
这是她的好朋友,——杜氏族长的小孙子杜玉琮,跟她是同宗族的近亲戚。这小伙子人特别好,知道珍卿在家没有好饭吃,总是很细心地给她带东西到学堂吃。
看九先生正给人讲书,没有看向这里,珍卿拿课本挡着,很快吃了一块花生糕,后面的人却重重踢了一下她凳子。
珍卿连忙把纸包收起来,回头看了后桌一眼。她这个后桌,是个胖得像肉山一样的胖子,叫崔胖虎,在族学里招猫逗狗,最惹人厌的一个。
崔胖虎不是本村人,她娘是本村的人,他外祖父杨大老虎一家都在这里。只因崔胖虎在省城太能惹事,惹了他不该惹的人,因此,他娘就带着他远避到娘家来了。崔胖虎来了没多久,就成杜家庄一大祸害。到族学来了以后,那更是人厌狗嫌。珍卿暗里教训他不只一回,这个胖纸就是不长教训,老是来招惹她。
珍卿今天懒得理会他,瞪他一眼就不再搭理他。干脆接着背诵《女儿经》,她小时候就背过,现在很容易就背会了。她一边嘴里背诵着,眼睛却看到窗子外面。
现在才是初春,还是春寒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