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反穿顶流帝王团:为抢种子卷疯了 柠檬兔头

11. 第 11 章

小说:

反穿顶流帝王团:为抢种子卷疯了

作者:

柠檬兔头

分类:

穿越架空

杜无忧和大家一起将拔出的秧苗用柔韧的稻草仔细捆好,小心地放入竹背篓。一位邻家大哥正拿着自制的长柄小推板,在水田边打捞着过于密集、仿若一片片翠绿浮毯的浮萍和红萍,嘴里念叨着:“这东西一多可不行,尽跟秧苗抢养分!”

明,徐光启的弹幕适时飘过:“浮萍避水面,碍禾苗。宜勤捞之,所获亦可沤作绿肥。”

杜无忧将背篓里的秧苗均匀地抛撒到犁耙平整、泥浆细腻的水田中,接口道:“说的没错。其实这浮萍、红萍,适量时是宝,盖着水面能保墒遮阳,烂在地里更是好肥料,还能固住水里养分。”

“可一旦疯长过了头,就成了祸害。它们遮挡秧苗的光照,消耗水中的氧气,缠绕苗根还滋生虫子。”

接着,她指向不远处另一块稻田,几只麻鸭正悠闲地游弋觅食,“瞧,像那片稻田一样,可以在养些鱼或者鸭子等水禽吃掉漂浮植物,既能控制数量,又能增加养殖收益。形成生态循环,两全其美。”

武则天、吕雉和马皇后早已利落地挽起裤脚,跟着杜无忧踏入清凉而微陷的泥水中。泥浆沾染衣裤,她们面上却寻不出半分不豫之色。这几位深谙世事的人物,很快便神态自若地融入了邻家妇女们热烈的劳作与闲谈中。

她们口中笑语不停,手上活计不停,一边与邻家妇们拉着家常,一边敏锐地捕捉着话语间可能透露的后世讯息。只见她们左手娴熟地分出三五株秧苗,右手拇、食、中三指稳稳捏住秧根,垂直或稍斜,利落地插入泥中,深浅合度。

武则天状似不经意间问起身旁健谈的婶子:“婶子,你可知道咱们这地方,搁以前的朝代叫什么?”

婶子直起腰,抹了把汗笑道:“你说的是咱们村子还是咱们省?咱村儿老名我也不晓得,倒是早些年看那电视里,管咱这一片叫过什么...南诏?”

“妈!这我知道!”旁边一个扎着马尾、戴着草帽的年轻姑娘,正是婶子那大学历史系毕业、返乡创业的女儿,叫郑香盈。

她清脆地接过了话茬:“秦汉那会儿啊,咱滇南这块儿叫‘百濮之国’、‘滇国’。到了三国,归蜀汉管,诸葛丞相南征平定后设了建宁郡,后世常笼统叫‘南中’。唐朝前期设姚州都督府,后期便自立为南诏国。宋朝时更迭为大理国。直至元朝,才正式设立‘云南行省’,‘云南’之名,自此沿用至今。”

蜀地,丞相府内。诸葛亮执卷的手蓦然一顿,“南征?”

“莫非南中再生变故?”他霍然起身,声音沉稳中透着一丝紧迫:“速去禀报主公,亮有要事相商!”必须早做绸缪。

长安城中,李世民盯着天幕上那山清水秀、人丁兴旺的“南诏”之地,心中剧震,南诏?那自古以来便是群蛮杂处之域,重峦叠嶂,瘴疠横行,乃流徙重犯的绝地!

是重罪之人流放之地。去者十不还一绝非虚言!可如今后世竟在此等天险隔绝、疫病肆虐、物产贫瘠之地开山铺路,广建医馆?

更令其不解的是,观此地百姓,面色红润,体魄健壮,显然受惠于朝廷经略日久。后世之君,何以对这等曾裂土称王、拥险自重的多族边陲之地,倾注如此心力,施以如此厚待?

他们就不惧养虎为患,再酿藩镇割据、边将坐大之祸吗?

他紧锁的眉宇间,充斥着难以消解的困惑与一丝隐隐的不安:身为帝王,竟能倾举国之力,信之任之至此?这其中的治世之道,已远远超出了他所能理解的范畴。

插下一把秧苗,杜无忧抹了把额角的汗,“说到稻谷啊,就想起北宋那会儿从越南,也就是秦汉时期的交趾郡,引入的占城稻,生长期短,一年两熟甚至三熟。耐旱、耐贫瘠,产量更高、更稳定。”

三熟!

占城稻!几位帝王眼中闪过势在必得的光芒。得到确切的消息便立即派人前往,暗中探寻占城稻的踪迹。

“说起来,咱们这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还是没有经过民主改革洗礼,直接从非常落后的社会形态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真是难以想象,要是没有党和国家,我们现在还过着游耕游牧、刀耕火种的日子。”杜无忧接话。

这些话对刘邦、朱元璋、赵匡胤几人的冲击力无疑是巨大的。他们毕生所追求的,便是建立并巩固一个强大且能掌控一切的王朝。而杜无忧口中的‘党’和‘国家’的凝聚力和执行力远超他们想象。

按捺不住的刘邦,干脆也挽起袖子走下田埂,凑近那群妇女堆,捏着秧苗故作随意地搭话道:“小杜啊,你再多讲讲!”

民主改革?社会主义?

这些词对他们来说极其陌生又充满了吸引力,刘邦想问又不敢问,生怕在众人面前暴露身份。

想了半天该从何讲起的杜无忧思绪被出声的婶子打断,她瞬间就忘了要说什么。

“是啊,想想以前的老百姓那些农业税有多重啊?要不是国家打地主、分土地,我们可能都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话的意思是你们没有农业税?”朱元璋急切的问道。

婶子狐疑的瞥了他一眼:“一看你就是不关注民生的城里大少爷,连这都不知道?姑娘,你来跟他讲讲。”

杜无忧忙打掩护,“他们就是城里人来体验乡下生活的,什么都不知道,婶子您多担待。”

几人霎时瞪向朱元璋,马皇后拧着他的胳膊肉拖至人后,心中无奈,这个马虎人…

“是啊,我们平时都不关注这些的,郑姑娘你多讲讲。”武则天挡住郑香盈探究的目光。

郑香盈思虑片刻后,以专业的知识回答道:“农业税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曾经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百姓来说,利弊兼具,总体上负担较多。”

“战乱或朝代更迭时,统治者不断增加农业税,导致百姓生活困苦。遇到灾荒还要照常纳税,百姓常陷入饥饿和贫穷,甚至买卖儿卖女、流离失所。高额的农业税使百姓用于农业生产的资金有限,难以改进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限制经济发展。农业税征收过程中,基层官吏利用职权贪污受贿、中饱私囊、或者随意增加税额、勒索百姓。”

“纵使统治者下达了一系列惠民政策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