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李建华出院回家休养,腿上依旧打着石膏,但精神明显好了许多,眉宇间那份属于劳动者的坚韧,驱散了几分伤病带来的阴霾。李铭将父母安顿好,确保家里请了可靠的阿姨帮忙,才将大部分精力重新放回公司。只是,他不再住在公司附近,而是每天驱车近一个小时往返于市区与父母家之间,风雨无阻。
回到公司的李铭,仿佛彻底换了一个人。他不再对雷耀派驻的技术小组流露出任何抵触情绪,反而变得异常“好学”和“配合”。他会主动邀请小组负责人讨论技术细节,认真记录他们提出的每一条“优化建议”,甚至在一次“安全委员会”的月度评审会上,他主动提出将平台核心推荐算法的迭代周期从两周延长到一个月,以“确保充分的测试和稳定性”。
这种近乎“自我阉割”的顺从,让雷耀方面颇为满意。张雷甚至在一次高层通气会上,隐晦地表扬了“铭宇科技”的“大局观”和“稳定性”。笼罩在公司上空的紧张气氛,似乎真的缓和了下来。
然而,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冰层之下,地火正在悄然运行。
王浩那条“种子已安全转移”的加密信息,是黑暗中的唯一星火。李铭没有立刻回复,也没有尝试联系。他知道,此刻任何不必要的接触都是危险的。他需要等待,需要让所有人都相信,那个曾经试图挣脱的李铭,已经彻底被驯服。
他开始了另一种形式的“工作”。白天,他扮演着那个温和、顺从的CEO,处理着公司的日常事务,参加着各种会议。夜晚,当他回到父母家中,在确认周围安全后,他会打开一台从未连接过公司网络、甚至没有安装任何国产软件的、经过特殊处理的笔记本电脑。
他开始系统地整理自己重生以来的所有记忆碎片,不是关于具体的商业机会或技术节点——那些在当前的严密监控下已难以利用——而是关于未来十几年社会变迁的宏观脉络、人们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改变、以及那些在技术管制之外悄然兴起的新需求和新思潮。
他像一个考古学家,仔细梳理着记忆的土层,试图从中提炼出某种规律,某种能够超越具体技术限制的、关于“连接”与“价值”的本质思考。
同时,他更加关注李梓晴负责的“匠人计划”和社区运营。他不再从技术和数据的角度介入,而是以一个纯粹的“内容消费者”和“社区参与者”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他发现,那些看似“传统”、“低效”的、依靠口碑和人情维系的小社区,反而蕴含着一种强大的、难以被资本和算法简单复制的生命力。
一个模糊的构想,开始在他脑中逐渐清晰——或许,未来的出路,不在于建造一个更大、更智能的中心化平台,而在于赋能无数个这样的“小微社群”,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价值导向的生态网络。这个网络不追求数据的垄断和流量的吞噬,而是促进点对点的信任连接和价值交换。它或许发展缓慢,但根基深厚,难以被轻易摧毁或控制。
这个构想,与当前互联网主流的发展模式背道而驰,也巧妙地避开了“安全委员会”划定的诸多“敏感”领域。因为它依赖的不是高深的算法和海量的数据,而是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信任和兴趣联结。
他将这个初步的构想,拆解成无数个看似毫不相关的、符合“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基调的小项目、小活动,通过李梓晴的渠道,一点点地融入到“铭宇生活”平台的日常运营中。比如,鼓励用户自发组织线下读书会、手工艺体验沙龙;比如,推出“社区达人”认证,让有特长的普通用户也能成为小范围内的“意见领袖”;比如,尝试用区块链(此时还是极其小众的概念)技术为匠人的作品打造不可篡改的“数字身份”,记录其创作过程和传承故事……
这些动作分散而微小,在雷耀技术小组看来,不过是“铭宇”在主流赛道受挫后,进行的一些“情怀式”的尝试和补充,无伤大雅,甚至有助于维持平台的调性和用户黏性,并未引起太多警觉。
李铭小心翼翼地推动着这一切,如同一个最耐心的园丁,在贫瘠的土地上,播种着看似弱小却蕴含着顽强生命力的种子。
期间,赵振的“振华商贸”完成了新一轮巨额融资,估值再创新高,俨然已成为国内电商领域不可忽视的一方诸侯。周瑞麟的“快团网”也通过与周家地产的深度绑定,构筑了坚实的线下壁垒。他们都曾试图再次挤压“铭宇”的生存空间,但在发现“铭宇”几乎放弃了正面竞争,一心扑在那些“小而美”的项目上后,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战场。
外部压力似乎减轻了,但李铭内心的警惕从未放松。他知道,张雷的“注视”从未离开。
果然,在一个看似普通的下午,张雷的助理突然到访,没有预约,理由是“例行沟通”。
助理与李铭在办公室聊了半个小时,问的都是些公司近期运营、团队稳定性之类的常规问题。但在临走时,助理仿佛不经意地提了一句:“李总,张总很关心您个人的状态。他觉得您最近似乎……清减了不少,建议您多注意休息。另外,张总让我转告您,他很久没和您下棋了,记得您棋力不错,有机会再切磋一下。”
下棋?李铭心中冷笑。这是提醒,也是最后的试探。张雷在告诉他:我依然在看着你,别耍花样。所谓的“下棋”,无非是暗示他安于现状,做好一枚听话的棋子。
送走助理,李铭站在窗前,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他明白,表面的平静维持不了多久。张雷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他不能尽快让“铭宇”展现出新的、在可控范围内的“价值”,或者如果他暗中布局的“地火”被察觉,等待他的,将是更彻底的清算。
他必须加快脚步。
几天后,李铭以“考察传统文化项目”为由,亲自去了一趟邻省一个以木雕闻名的小县城。名义上,他是去为“匠人计划”寻找新的合作对象。实际上,他在那里,与一个“恰好”也在当地采风的“独立摄影师”王浩,进行了一次短暂的、没有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