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仔县事件”的尘埃尚未完全落定,但其带来的震慑效应却让工真市官场一阵动荡。
李毅飞没有停留在会议室里听取层层过滤后的汇报。
真正的民情**,往往藏在那些不经粉饰的街头巷尾。
事情有序在处理,李毅飞开始了他的调研。
第一站,李毅飞选择了工真市下辖的白水区。
这里是传统的工业区,近年来也在努力转型,新旧交织,问题往往更具代表性。
在白水区调研的第三天,按计划是了解城区公共服务情况。
但经历过上次的事情,李毅飞现在对学校的事情格外在意。
李毅飞让车辆在白水区第七小学附近停下,准备步行观察一下校园周边环境。
此时距离放学还有近一个小时,但校门口已经**了远超平常数量的家长,人群不仅没有散去的意思,反而越聚越多,气氛明显不对。
家长们三五成群,激烈地讨论着,声音虽然刻意压低,但那份不满却清晰可辨。
有人举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似乎是餐食的照片;
有人则拿着打印出来的材料,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什么。
“情况不对。”李毅飞对身边的秘书陈默低语,脚步放缓,融入了校门对面街边树荫下零星的路人中,如同一个普通的旁观者。
“听听他们在说什么。”
陈默会意,稍微靠近了人群边缘。
“……看看这照片,这叫糖醋里脊?面糊比肉厚!孩子回来说根本咬不动!”
“青菜都是黄的,一点都不新鲜!肯定是提前做好加热的!”
“最可气的是那个汤,清得像水,飘着两片蔫了的紫菜!”
“关键是,我怀疑他们用的都是预制菜!料理包!”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像知识分子的男家长提高了音量,这句话立刻引起了周围人的共鸣。
“对对对!就是这个!新闻上都说了,预制菜添加剂多,没营养!给孩子长期吃这个怎么行?”
“学校跟那个‘康乐源’公司肯定有猫腻!不然为什么非要换掉以前食堂自己做的?”
“我们反映好几次了,学校就知道敷衍,说符合规定!符合规定就代表好吗?”
“今天必须讨个说法!不然我们就不走了!”
预制菜进校园!李毅飞的心猛地一沉。
这个在网络上争议极大、牵动着无数家长敏感神经的话题,竟然在白水区,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在他面前。
这不再是遥远的新闻,而是发生在他治下的、真切切的民生事件。
李毅飞注意到,人群中几位看起来是带头者的家长,手里都拿着一份类似的打印件。
他示意陈默,想办法拿到一份。
陈默灵巧地靠近一位正在激动发言的中年妇女,趁其不注意,用手机迅速拍下了她手中材料的关键几页,然后悄然后退。
李毅飞走到一旁僻静处,陈默将手机递过去。
照片上是家长们自行整理的“诉求书”,罗列着对“康乐源”公司统一配餐的种种不满:菜品质量差、疑似大量使用预制菜、营养不达标、配送过程导致饭菜冰凉、以及学校和教育部门未充分征求家长意见、强制推行、回应敷衍等问题。
如果家长们反映的情况属实,这不仅仅是一个食品安全或餐饮模式的问题,更深层次是权力傲慢、决策简单化、以及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问题。
“暂时不能通知区里和相关部门。”李毅飞立刻做出判断“一旦通知,我们看到的就只能是精心准备的‘表演’。”
他想起了湾仔县的教训,信息的层层过滤和提前准备,会掩盖太多真相。
“那我们……”陈默询问地看向李毅飞。
李毅飞的目光投向校门口越聚越多、情绪逐渐激动的家长人群,又看了看手表。
“我们就在这里等。”李毅飞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看看学校,或者区里,会如何应对这群‘**’的家长。
这比听十场汇报都更能看出问题。”
李毅飞带着陈默,退到更远处一个不引人注目的报亭旁边,如同耐心的猎手,静静观察着事态的发展。
他想知道,面对民众合理的质疑和愤怒,基层的治理者们,第一反应是疏导、沟通、解决问题,还是压制、推诿、掩盖矛盾?
放学铃声终于响起。
学生们开始陆续走出校门,但很快被校门口黑压压的家长群和紧张的气氛弄得有些不知所措。
学校的保安如临大敌,手拉着手组成人墙,防止家长冲击校门。
几分钟后,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在校领导的陪同下,匆匆从校内走出,手里拿着一个便携式扩音器。
看样子,像是区教育局或者街道的干部。
“各位家长,请安静!请安静!”他试图用扩音器压制住嘈杂的声音,“关于学生配餐的问题,我们区教育局和学校高度重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