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赵振文上来拉住大娘的手时,母子俩就愣住了!
啊?姨?哥?他们家有这门儿亲戚吗?这小伙子该不会是认错人了吧?不应该啊,看着也挺机灵的一个孩子,咋能连自家亲戚都不认得呢?
直至听到最后,大娘才算是明白过来:
“唉,都是自家亲戚,你娘也太客气了!对了,你从家大老远地赶过来,吃饭没?”
“这样,虎子,你睡会儿,我带着你弟去垫巴一口!他好不容易来一趟,可得在咱们家多住几天才行!”
张虎也不傻,立刻就道:“行,你们去!”
“他大叔,我带着外甥出去一趟,要是我儿子这儿有什么不方便的,劳您搭把手!”
张大娘跟看护隔壁床的人交代了一句,这才领着赵振文离开了病房。
俩人一直走到医院外面,才停住了脚步。
“真有石榴?有几个?全都好着呢?多少钱?”
一连串儿的问题砸过来,赵振文直接卸下背篓,取出一个,递给张大娘,让她自个儿检查。
说起来,在这时候,买卖东西虽然不好大张旗鼓、嚷嚷得人尽皆知,但也算不上见不得光的事情。
而赵振文之所以用“亲戚”的身份来打开局面,则是因为他不想引起医院的注意,避免节外生枝。
再说,冬季的石榴是稀罕玩意儿,但他最多只能拿出这十二个,直接说卖,同一个病房里,卖给谁,不卖给谁,一来二去的,事情也就变得复杂化了。
相比之下,“亲戚探病”这个借口,就相当管用了!
要是刚刚那个病房里有人想买石榴,那么,找上的自然也是张大娘!
“大娘,我们家从秋天存到现在的,也没舍得吃,就这十二个,石榴有轻有重,但我这儿也没秤,不好称,所以,我按个卖,一个五毛钱,您先挑!”
供销社里暂时没有苹果卖,但不妨碍赵振文逛完一圈儿后、根据1956年的物价、给石榴定出一个他认为比较合理的价格。
“嚯!这么贵!”
张大娘吓了一跳,尽管早有心理准备,知道冬季的石榴肯定不便宜,但她也着实没想到,一个石榴就要五毛钱!
“你这石榴卖得比一斤肉都贵了!便宜点儿!三毛钱!”
赵振文把头摇得跟拨浪鼓儿似的:
“不行不行,大娘,就五毛钱,真的没法儿便宜了!石榴能从秋天存到现在,我们家费了不少功夫呢!”
“再说,这玩意儿本来就不是当肉吃的,肯定不能跟肉卖一个价格啊!快到年跟前了,肉好买,石榴可不好买!”
“你要是觉得太贵,那就算了吧!我再另找买家去!”
赵振文没觉得他黑心,这年头儿的水果本来就是“奢侈品”,何况还是冬季的水果。
他是看见大娘和她儿子都穿得不错、老太太甚至还戴着一块手表,这才把他们定为目标客户的。
但要是首战失利、没卖出去,大不了,他就换个地儿再卖呗!
见他说着就要把石榴放回背篓,张大娘的手往后一躲:
“诶,你这小伙子,出来卖东西,咋连这点儿耐心都没有呢?五毛钱一个的石榴,你还不让我讲讲价了?”
赵振文有些无奈:“那您要不买一个回去尝尝?等下回,要是我们家还有别的东西,我再来找您?”
买一个?一大家子人呢,买这么点儿,一人才能吃几口啊?说不准,最后还得为了谁吃得多、谁吃得少吵两句!
于是,张大娘心一横,咬咬牙道:
“算了,我全都要了,再加一毛钱,你把这背篓也给我吧!”
背篓是领取石榴时选择的包装方式之一,就跟二十一世纪的快递纸箱是一个概念,赵振文没花钱,还能倒赚一毛钱,自然十分乐意。
把六块一毛钱收好,看着老太太弯着腰就准备去提背篓,赵振文的动作比脑子快,先一步背上了石榴,道:
“您打算回病房,还是要去哪儿?我送您回去!”
刚花出去一笔“巨款”的张大娘,心里好受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